颢君的回国随笔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Hi,我是颢君,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提前查了黄历宜祭祀,于是备好双肩包,装好水瓶,毛巾,手套,小扫帚,纸巾,檀香,打火机,纸钱,烟和酒等,整整的一包,出了门。


颢君的回国随笔-云泥之别看北京-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也是我离开北京之前的愿望清单上的倒数第二条,去和已经离世七个年头的母亲告个别。往常回来都会开车或打车前往,来去匆匆,而今年我想自己去,特别给自己留出了一天的时间。


乘了两次地铁后,终于从地上爬到了地上的城铁线,也就逐渐地远离了北京市中心地段,深入郊区。别看我回来已经超过了三百七十天,但也就去年十一出了趟北京,其余时间一直都在家中防疫。所以,尽管周日一早的城铁上有着很多空位,我还是站在了窗前,想看一看已经不熟悉的北京郊区的变化。


虽然北京没有上海流传的一句话出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但对旧北京有点研究的人也是知道老京城有“东富西贵,北贫南贱”之说,俗称北京谚云。


先强调一下,这些是旧社会的时候对在这个地区居住人群的普遍现象的形容,因为京城是一座逾八百年的皇都,建筑都是按照皇城为中心,也就是以故宫所在的中轴线作为东西分界限,以长安街作为南北分界线,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


西贵是因为很多官员、王府的宅院都建在城西;而东富是指生意多在城东,特别是囤积货物或粮食的仓库;北贫是指清兵入京后将八旗安置在城北,随着皇权不再,八旗的特权也随着不复存在,城北原来富裕的满清子弟逐渐贫困潦倒;而南部多是劳苦大众,这部分的描写看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和创作话剧《龙须沟》便可见一斑了。


解放后,随着革命的天翻地覆,一些陈旧的观念也逐渐被进步思想所取代。那个时候并不允许私自选择和买卖住房,除了一些人还保留着部分祖宅外,大部分都是重新分配的住房,各单位也在自己分配到的范围内为员工建造楼房,按工龄和职称分配。如此,以前的那些说法也就无人重视了。但如果你了解北京就会发现,其实各大部委机关单位等,还是大部分设立在了城西;而大专院校则在城北快速地发展起来。


颢君的回国随笔-云泥之别看北京-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改革开放后北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也从1980年的将近九百万,到今天已经是超过了二千一百五十万。这种变化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上,最显著的就是道路交通的增建和扩展,尤其是对老旧居民住宅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建,使得大部分居住在胡同内老破小的居民搬迁到三环甚至四环以外的高层新居。


在北京市区内生活,感觉不到这个大都市的人口密度,谁没事老往人多的地方扎啊!但一出市区,才能看到北京周边原来早已经成为了一片片高层住宅区域的海洋,而且一直在不停地向外延伸扩展。坐上北京城铁,才知道北京那么大,有那么多地方是完全陌生的,甚至下了地铁完全不敢坐,而必须先要找到熟悉的坐标,再延伸找到想去的目标后才敢上车,这是我离家多年后再回来的真实感受。


这些变化起源于1994年国务院的《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自此,开启了城镇住房商品化的大门。先是完成公有制时分配住房的购买,从而开始了住房私有化的进程。


我记得北京最早的商品房是在方庄,是很轰动的消息,虽然当时我已经不在国内,但还是吸引了所有北京人乃至海外北京人的注意。虽然从现在的角度看,那个时候的房价是太便宜了,但相对于当时的工资水平来说,却和今天几乎是一样,甚至还要不可想象。不仅如此,那个时候还有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所以,最初买房的人,不管是先富起来的那批人,还是有海外背景的人,都不能不说必须是相当有勇气的。


可能很多人都会羡慕早期买房子的那批人,殊不知当时也有很多无奈的问题,如政治风险,很多人特别是海外华侨对待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是否能够坚持走下去抱以怀疑的态度;另外烂尾楼的现象:所有的地产商都缺乏资金、需要贷款,他们的问题一方面银行的贷款审核监管很严格;另一方面商品房的接受度还很有限,所以导致当时某些地产项目走不下去,也使得已经贷款买房的其中一部分最早一批业主长期陷入法律诉讼和房款的追缴中。


如果庆幸的躲过了以上两点,那就可能躲不过第三点,即因为赶工赶时交房收款,冬天施工时在水泥中加注氨水,以至于被浇筑楼层的水泥墙内甲醛含量严重超标,数十年地危害着居住人的健康,无法彻底根除。当然还有不合理的户型以及过时的内部设计等等,有的刚过十年就已经在市面上无法找到配件了。最不幸的据说南方还有用毛竹取代钢筋水泥的偷工减料等等。


本来民用地产只是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的住房需求,由市场决定价格,但却在08年次贷危机之后突破了市场规律,变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买房运动。市区内楼房价格高,数量有限,就逐渐向外扩展,越建越多,越多越贵。一时间,这个世界上只有买不起的房子的人,没有不想买房子的人,有了住房还不够,还要投资,一套不够,还有几套,好像需求永无止境......


颢君的回国随笔-云泥之别看北京-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和拥挤的市区相比较,尽管市区内已经是扩建后的崭新的街道,也无法和郊外地铁沿线周边街道崭新程度和宽广相比、特别是街道沿线周边都是一片片新建的大型社区,视线之内即可以看到小区沿街的商业也基本齐全,甚至还有幼儿园,学校的配备。但随着距离市区越来越远,繁华的程度也越来越低,尽管如此,城铁站周边或者远处的住房小区还在建设中……


偌大的北京城,已经建了那么多的住房,却还有很多人因为租房或买房的价格问题而选择郊外,甚至出了北京城郊住在燕郊地区,但每天还需要往返,因为工作还在市内。我在东北三环附近居住,在西三环办公,每天往返也就将将一个整三环的路程约近四十公里,已经感觉筋疲力尽了。住在更远的距离之外,辛苦就可想而知了。


就这么看着想着,已经到了距离北京市区有二十公里之遥的陵园。在门口挑选了一束黄菊和百合,刚到门口就被后面的一声汽车喇叭惊到。


“吓到了吧?要不要我提醒他们,这里不允许大声鸣笛和喧哗。”值班的保安走过来问我。


我回头看了看一辆黑色的SUV上的司机,并没有让开,只是对保安说:“不用,到了陵园,还能被他们吓到?”把保安都逗笑了。


进了大门,眼前再也没有了一路上住宅楼的海洋,相反竟是难得的一片寂静,一片有着生命的青山绿水:园内树木繁茂、松柏青青,干净整洁的石板路旁的草地虽然还没有呈现出青绿,却已露初芽,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远处高耸的地藏菩萨金佛塔熠熠生辉;伫立在水中的观音菩萨坐莲塑像清静庄严、慈眉善目: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如果不是远近那些一排排,一片片形状各异,整齐有序的各色石碑,这里更像是闹中取静的城市花园。


“那个墓地你花了多少钱?是不是很贵的? 他们都说买不起就不买了,随便怎么样都好。”有一天,老爸从楼下回来这么问。


我猜想一定是楼下的叔叔阿姨们在一起闲聊,聊到了这个人人都不可避免的话题,更何况他们中的一些已经是朝枚之年、耄耋之年了。


“那么小的单位,再贵能有多少钱,况且那是你们百年之后的家,我们什么时候回来都可以随时去探望。”我解释之后,老爸不再说话了。


那还是在多年前,感觉母亲身体不太好的时候,为不留遗憾,大着胆子鼓足了勇气问父母:“有件事,不知道当说不当说,说出来希望你们不要生气。”


母亲看我欲言又止,说:“有什么不能说的,说吧,不怪你。”


“我想这次回来,想为你们百年之后选个家,想让你们自己挑选。如果你们忌讳就当我没说,千万不要生气啊。”我赶紧解释。


“有生就有死,我不忌讳。”母亲看向老爸,老爸却有些不高兴。


“没事说这些有的没得干什么?”老爸嘟囔着。


“怕什么,孩子是一片好意,我以后想回老家。”母亲说。


“不行,老家我们不是每次都能回去,我的意思是最好在北京,我们几个以后每次回来都可以随时拜访。”我表达着我的意见。


这时,老爸突然说:“我和你妈老家都是一个方向,你呢,就朝着这个方向去找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就行了。”


颢君的回国随笔-云泥之别看北京-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一锤定音,我就按照他们的要求在这里买下了一方土地,二十年。没想到,昨天,在我查询地址时才注意到,价格竟然已经接近十W。也难怪楼下老人的议论:在这片土生土长的家乡,熟悉的故乡,入土为安都成了奢侈!


回来的路上,透过城铁的窗,看着另外一个侧面的高楼海洋,不由地想起最近读到的文章:“据统计,中国每人房产平均1,1套,每户1,5套(一户三人),每人平均面积将近40平米。“、“2020年出生并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同比2019年减少460万。”、“2020年民政统计数据出炉,全国结婚登记人数813.1万对,同比下降12.2%,再创新低!”。


一方面住房还在扩建,一方面人口在明显地下降,结婚人数也在下降。这意味着什么?


十年后再看吧!




小颢

3月16日/北京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haojun1919, 更多精彩内容,等您来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都会   京城   百年之后   城铁   陵园   花丛   城北   美文   北京   保安   住房   老爸   市区   楼下   水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