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诸葛亮的攻心策略

老百姓常说“宁给好汉牵马坠镫,不给赖汉当祖宗。”这是说一个人只要对他所敬佩的人服气,怎样都行,反之,怎么都不行。

《孙子兵法》中讲:战争中用武力打败对方算下策,使用各种方法使内部不稳而获胜是中策,不用去打就能胜利的是上策。因此,诸葛亮在他的整个战争生涯中或政治生涯中都采用了“攻心为上,攻战为下”的策略。

《孙子兵法》中诸葛亮的攻心策略

什么是攻心?攻心就是运用情绪资源,来完成心理上的对抗,这就需要具有高情商。

诸葛亮是智商很高的人,其情商也可谓妙到峰巅。无论是请罪表、斩马杀,还是空城计,都是收服人心,对症下药之术。而在攻心战中用得最得当、最精彩的两个例子就是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刘抗曹和释放孟获。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军弱而败退。刘备驻兵于樊口,无力反击,只有坐以待毙,因为以刘备单独的力量绝对无法与曹操的军队相抗衡。

对于刘备来说,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和江东的孙权联手。于是,诸葛亮受刘备之托,出使江东,诸葛亮此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孙权卷进这场战争。

《孙子兵法》中诸葛亮的攻心策略

如果是一般的使者,为了请求对方的援助,一定会低声下气地祈求。但是诸葛亮却完全相反,他了解孙权年轻气盛,故意作出一副强硬的态度,以刺激孙权的自尊心。我们看看诸葛亮是如何在整个说服过程中运用情绪资源变换达到目的地。

诸葛亮首先说:

“现在天下大乱啊,你在江东举兵,我主刘备在汉南招兵买马,都想和曹操夺天下。可是曹操已经将天下大乱几乎全平定了,现在更是进军荆州,名震天下,各路英雄都被他网罗,因而造成我主刘备今日之败走。将军您是否也要权衡自己力量,以处置目前的情势?如果贵国的军势足以和曹操相抗,则应早早和曹军断交才好;若是无法与曹军势相抗衡,我看还是尽快解除武装,臣服于曹操才是上上之策。将军您的心里是否已定好方针,决定臣服于曹操?时间剩下不多,再不做决定就来不及了。”

诸葛亮是运用了激将法,孙权果然中了圈套,激动地说:

“我拥有江东全土以及十万精兵,又怎能受人支配呢,我已经决定了!”

但孙权也明白自己没有能力单独对抗曹军,于是反问诸葛亮:

“刘备因不敌曹操的精兵而败北,他还有能力抵抗曹军吗?”

“的确,刘备是一败涂地,想重整旗鼓较困难。但曹操大军长途远征,也都很疲倦,根据我得来的消息,曹军为了追赶我们,轻骑兵一昼夜连赶三百余里路,所谓‘强弩之末’。兵书上视远征为禁忌,而且曹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惯水战。再则荆州的百姓为曹操武力所胁迫,并非心悦诚服。现在假如将军的精兵能和刘备并肩作战,定可打败曹军。曹军一败便会退兵北回,这样就强化了荆、吴的势力,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事情是否能成功,就看你现在的决定了。”

诸葛亮指出曹军的弱点,主要是为解除孙权的不安。果然孙权听完孔明的分析后,心情大悦,信心十足,立即召集御前会议,下令彻底抗战。

《孙子兵法》中诸葛亮的攻心策略

不久,刘备、孙权的联合军迎战曹操南下的大军,即为三国时代最大的一场决战“赤壁之战”。结果联军大胜,刘备得以突破困境。

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其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深刻地把握住了孙权年轻好胜的心理,整合自己与孙权的情绪,步步为营,达到了他想要的目标。

《三十六计》曰:“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意思是说,宁愿假装糊涂而不有所为,也不自作聪明去轻举妄动。要沉着冷静、深藏不露,假装无为而实则能为,假装糊涂而实则精明,示人以假而掩其真。

总之,高情商者善于使用攻心之术,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让对方在扑朔迷离中中他的圈套,按照他的意图行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孙子兵法   中策   东吴   荆州   伪作   峰巅   精兵   天下大乱   圈套   大军   美文   情商   糊涂   将军   情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