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效应”的形成,是社会系统、人群整体所蕴含的这一定律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孤零零的一滴水,论分量只能以毫克计,体积也微乎其微,它的寿命能有多久呢?答案是:“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是的,一滴水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当它汇入海洋,与浩瀚的大海融为一体的时候,它就获得了新的生命。

假如把社会大舞台形容为信息流奔腾的大海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社会角色的扮演者都不过是“一滴水”而已。

“共生效应”的形成,是社会系统、人群整体所蕴含的这一定律

我们知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大舞台,是个体角色赖以生存、发展、创造、表现的“基地”。这就是说,所有个体的“自我”,都是以其社会性作为本质特征的。

植物里有一种现象:当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萎、死亡,但当它同另一种植物共同生长时,却长得生机勃勃。比如,被人们视为树木中良材的杉树密植共生时,不长冗枝,挺拔笔直,显得生机勃勃。这种现象叫做“共生”。在人类社会里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从大量事实中发现,多数科学家在孤独一人时停滞而无生气,而在群集时就相互发生一种类似共生的作用。

“共生效应”的形成,是社会系统、人群整体所蕴含的这一定律


系统论有这样一个著名定律:“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这一定律向人们揭示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由于其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它所具有的功能和属性,超过了各个部分孤立的机械相加的水平。“共生效应”,正是社会系统、人群整体所蕴含的这一定律的客观显现。

人是一种群体性的动物,社会劳动之所以要有分工合作,就是因为个体意识到个人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团结起来力量才大。此外人际沟通可以使人们交流消息、知识、经验、思想和情感,也使人获得心理、情感的满足。人既然是活跃在人际交往与沟通过程中的“社会性动物”,而沟通双方又具有不可分的“相倚关系”,因此,“共生效应”的产生也就自不待言了。

“共生效应”的形成,是社会系统、人群整体所蕴含的这一定律


要获取最佳质和量的“共生效应”,就要争取和他人进入“契约性合作”的轨道。这包括三个原则。

首先是互补原则,就是要以协作为基础,各自在智力上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智能优势。其次是激励原则,即在平等和友好的交往中各抒己见,以砥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不是以盛气凌人的态度去评价别人的观点,换句话说,在交往中要以相互激励的方式把双方积累的全部智慧和热情都调动起来,从而产生常态智力所不能比拟的“激发态智力”,开辟“共生效应”的新航道。第三是信息原则,这是指交往双方的自我表现不仅在智力上相互激励,发挥不同能力的最大作用,而且要在思想(理想,目标),心理(情感、意志,个性),以及与外界接触中摄取的信息,进行相互交流,以增大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定律   激发态   效应   社会   社会性   生机勃勃   总和   孤立   美文   智力   寿命   个体   人群   现象   植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