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和儒释道,在情绪压力管理方面的区别

心理学和儒释道,在情绪压力管理方面的区别

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

一种是被动防御方式:逃避,压抑,否认,退化......

一种是主动应对方式:面对,认同,升华......

认知行为疗法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主流咨询方式之一,也是用来处理严重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认知重建是把无效防御方式变为有效直面方法,也就是用求异思维来化解压力问题,好比盲人摸象,路径不同摸到结果不同,观察方式决定了观察结果,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苏轼那首庐山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法不同导致感受不同例子比比皆是,堵车时候认为前车不会开车就愤怒,认为是新手或者前面有路障就平静;走路被人撞着很生气,发现是盲人又消气。

实际上,认知行为疗法正是利用认知重建与行为模式重建,双管齐下来处理情绪压力感受,保证正常社会功能维持,减轻精神痛苦程度,且积极面对生活,依靠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与时间力量自我疗愈。

儒家:强调转化,把情绪转化为力量,为压力找出口。

佛家:强调持戒,破掉我执,摒弃分别心,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道家:强调平衡,与自己和解,与社会和解。

儒释道三家,都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生的。问题的本质是矛盾。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矛盾,其中有一对矛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如何化解这个矛盾或解决这个问题呢?佛家的焦点在前者,即如何管理欲望;儒家的焦点在后者,即如何拼搏获取资源;道家的焦点在两者的平衡性,即欲望满足和资源获取都要遵循规律,不要过度,达到供需平衡。所以,儒释道三家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事关人们幸福的学问,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前车   弗洛伊德   佛家   儒家   情绪   压力   道家   美文   认知   心理学   疗法   矛盾   区别   欲望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