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我的人生我做主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醒来:我的人生我做主

这首诗来自于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大意是说:我诚心忠诚于你,而你却总忽略我的存在,毫不领情,你的心如此冷漠而常照应于其他污浊的心,这情景很令我的心沉痛不已和愤慨,我的一片真心如此的付出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与尊重。

有的时候我们所给予别人的付出或者爱并不一定就是别人想要的,人的心灵品质、认知深度、境界与格局不同,理解与诉求也就不同,所以,我们若是一味而盲目的付出,又怎么能期望得到相应的回馈呢?

曾经面对类似境遇,常常也习惯性地发发牢骚,甚至抱怨满腹,反而影响了自己一天的心情。那时候的自己不明白,很多事情没有变,变的只是我们这颗相待的心,往往随习气而心随境转罢了。比如当我们在聚精会神地做一件事时而被别人无意打扰的时候,往往就会生起烦恼,乃至气恼,心也就跟着乱了。这是我们的修行修心功夫还不足,而不能怨天尤人。

然而,这首诗竟然是一种“错知错见”:我们的心若真向明月,那明月也当照我们的心。怎奈我们看不到,只妄念到那消极的一面,我们的内心则是被这一份怨气遮盖了智慧光明,而阻碍了正觉之道。

思维一下,我们人生的上半场还曾受到过哪些“错知错见”的影响,进而塑造了以往我们那些不如意的事和现在的自我:

误解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正解:人不修为自己(为:wéi,是修养,修为、磨炼,作为,力行的意思)

全句:“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于佛教经典《佛说十善业道经》; “为己”:奉献、自利利他,自他相换,为他人服务…

误解二:“无毒不丈夫”

正解:全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误读“毒”)不丈夫”含义是一个人应该有包容他人,不拘小节,宽宏大量的品质,才能称为君子。同解:“宰相肚里能撑船”;

误解三:“女子无才便是德”

正解:实际指女子谦卑,遇事遇人难得糊涂,不处处逞强好胜,谦虚大度以懂得尊重他人 乃至不 “显示”才便是一种德;

醒来:我的人生我做主

误解四:“以德报怨”

正解:或曰:“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即用公平、正直、正义的心态(正知正念)对待怨恨伤害你的人(非以怨报怨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感恩的心回馈对你有恩德的人(知恩抱恩) 。

误解五:子曰“三十而立”中的“立”

正解:“立” 不是指成家立业,立的是志向,不是事业,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对自我认知觉悟的觉醒。

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三十而立应该理解为“三十而知礼”,“礼”-“禮” 是代表尊重、敬仰,是对自身的德行修养的建构。所以“三十而立”归纳为:立修身、立志业、立德家。

误解六: “独善其身?”

正解: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尽心上• 忘势》

当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还能够独善其身吗?比如现在我们所遭遇到的这百年难一遇的新冠COVID-19,我们如果傲慢、自以为是、不配合检查和隔离等等举措,还能独善其身吗?

然而苦乐年华,似水无痕,唯有一颗尚未觉知的心,当我们一旦觉悟而醒来,我们将觉察到:我的人生当我做主。

这是为什么呢?

醒来:我的人生我做主

醒来:我的人生我做主

醒来的我们,是以道而行,是去除了贪念、嗔恨、傲慢、愚痴与嫉妒,是与天地之正气,圣人之心同频共振。正如圣贤所说:

孟子说:“我善养我浩然正气。”

阳明子说:“我心光明,亦复何求。”

然而,我们做事常常不能够尽心尽力。常常落入“斤斤计较”的境地,我们比来比去,甚至常常抱怨自己怀才而不遇明主。就如孔圣先师所说:“放于利而行,则多怨。”这无形的负能量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我们有限的生命,透支着我们有限的福报。

阳明子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货,犹其士与农也;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王阳明《节庵方公墓表·乙酉》)

异业而同道”,这就是为什么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根因,而不是说什么鸡汤,是真正的大道。

有人说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做出不懈努力”。

我们遇到的大多数事情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只是凭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与其争端无意义的事情,还不如安住当下,更付出于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一样可以做到不平凡的人生。

当我们只贪眼前的名利和享受时,反而是障碍了我们的正觉之道。

“吸引力法则”是源于我们的“行为作用与反作用”:当生起善念终得善果,反之生起恶念得恶果,因为因果是不虚的。

当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时,当自我反思反省,就如孟子所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在《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往往在我们的内心生起不良情绪。我们知道情绪是可以传染,悲痛传递伤痛,而快乐与微笑更是会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有缘人。

我们的生命当自己做主,因《易经》上说:“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我们便能够从失去中收获一份经验教训,能够从耻辱中得到奋进的一股力量,能够从悲伤中获取更积极的一份成长与乐趣...…

醒来:我的人生我做主

我们只管付出,不念收获,因上努力,心上攀登,果上随缘。

我们当坚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快乐密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享受每一个当下 】

我们的余生:愿度过一个不抱怨的人生,还自己一颗清净心【修炼一颗清净心:心道合一 】。

正如稻盛和夫说:“人生唯一的目的就是修炼灵魂,使之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高尚一点点。”


感恩阅读至此,其他敬请关注:

今生:点燃一盏心灯

圣人之学:求其“放心”而已

余生:尽在修一颗心(1)

余生:尽在修一颗心(2)

余生:尽在修一颗心(3)

余生:尽在修一颗心(4)

修炼一颗柔软的心:体悟生命中永恒的乐章

恭敬心:为人处世的起点

感恩心:生命的起航

人生为何要修行?

孔圣先贤:一生修行的功夫(1)

孔圣先贤:一生修行的功夫(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穷不失义   先贤   孟子   人生   天诛地灭   独善其身   同道   通货   余生   尽心   利器   美文   不如意   误解   公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