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们攫取了多少不义之财?他们应该得到多少利润比较合理?

有的人能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就得嘚吧嘚吧胡思乱想,想的多了问题就冒出来了,比如我就是。有一些问题想了很久有一些初步想法,想法可能会有所瑕疵,想请请有识之士讨教,先拜为敬。

1.剩余价值去哪里了,合理的去处应该在哪里?

这个问题咋听起来很抽象,实则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举个简单例子说明:

张三是一名直接劳动者,每年能够劳动生产100万的价值或者说财富,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张三这个人在他这个岗位并且假设没有替代者完成这份工作,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会少100万的“财富”。那么我们说张三“创造了”100万。

张三获总共得了10万总收入(包括其生活消耗掉的那部分),也就是说单位在张三这个劳动者身上总共只需要支付10万成本。

显然,小学生都知道,这两者中间出现了90万的偏差,这部分偏差大概包括以下几部分:

1.生产设备的折旧损耗,可能存在的产品研发成本

2.生产的组织管理成本,

3.产品的流通成本,也就是从产品到最终的消费者手中这部分成本;

很明显的一个事情是,这三部分肯定还是不到90万,否则这项生产活动就会被迭代淘汰掉,为了方便说明问题,我们假设这三部分总共折合30万,那么扣除掉10万直接成本和30万间接成本,剩下的60万就是剩余价值。

我们想要讨论的就是这部分的去向,以及它要怎么样才算是合理。

去向一:以税收的形式被国家收走,其中一部分被沉积到基本建设和国库中,另一部分是维持国家机器的开销,这部分合理合情合法,其必要性不需要讨论,此处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假定按照规定算下来它是30万;

去向二:还有30万,这三十万何去何从?合理的去向又是什么?大致有两个,一是被提供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得,二是被用于扩大再生产;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两者基本上都等同于被资本家所得,至少是被资本家所支配。

我的问题是,它正确吗?合理吗?本应如此吗?

很多人认为资本家应该得到这部分剩余价值,合情合理,原因有三:一是资本家承担了风险和责任,二是资本家提供了生产资料这一要素,三是资本家提供了决策和ideas。

我不太同意这种论调,下文一个个反驳:

一: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哪儿来的?积累得来的;怎么积累的?通过获取剩余价值积累的;

剩余价值哪儿来的?一拨又一拨劳动者创造的。

那百年老企业富二代继承来的资本作为生产资料呢?他爹剥削剩余价值来的。

那贷款融资从投资人那儿得来的钱呢?投资人也是资本家,如果按照生产要素来说的话也该给投资人而不是直接经营者。

……

总之,生产资料这东西,本身就是前辈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只不过被资本家把持而已,不应该作为资本家分红的凭据。


二:资本家承担了风险,所以该获取额外剩余价值?

这部分应该涵盖在在管理经营那部分,不应该算在这里;决策和idea也是如此。


三:所以,老板就应该不拿钱白干活喽?

不是的,他们应该领取的报酬应该是在上文所说的组织管理成本里面。

换言之,企业只需要总经理不需要股东董事会,置于经理人之上的董事会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拿着不属于他们的剩余价值。真正该有的机构是专业的决策委员会,由企业出资聘请专业的战略人才做决策,可以按制度拿高薪,但是必须是劳动所得。

那么最终的结论是这部分巨大的剩余价值应该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最好是建立企业基金存进去以用之于企业发展或者其他用途,由全体员工决策委员会提议、员工大会决定其用途;此外员工有特殊情况可以申请一定款项并由员工代表委员会审批,注意员工委员会成员也是普通员工,需要在自己本职工作之余处理委员会的事务,同时领取一定的职务津贴,且职务津贴不宜太高,必须与其职务的劳动强度相匹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不义之财   剩余价值   企业   资本家   津贴   生产资料   投资人   劳动者   偏差   去向   董事会   美文   所得   职务   利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