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 美食

陕北 美食

韩青莲
  陕北饭菜不分家,有时主食就是主菜。先从主食里的“五谷”说起,《论语·微子》中有记载:“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话虽有几分嘲讽的意味,但可见春秋时已有“五谷”这个词。
  “五谷”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不论哪一种,黍、稷、麦、菽没有变化。陕北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粮食种植历史源远流长。“五谷”中的黍是指陕北常见的糜子,稷就是谷子。糜子舂米后是黄米,谷子舂米后是小米。喝小米粥坐月子,每一个陕北人都知道,为什么?因为小米养人啊!熬小米粥的诀窍全在火候得宜。我提倡用大火烧开水,水要一次放够,半途加水会影响粥的亮度、黏度和甜度,不仅影响了美观,更影响了口感。小米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米皮,光滑至极,入口即化。小米被誉为“黄金米”,不光营养价值高,视觉效果也棒。你想想,一碗清香的小米粥上面氤氲着热气,好似雾里看花,底下一片金黄,再配上水萝卜丝,真是好看极了。
  小米和其他米一样,讲究吃个新鲜。旧米吃着有种“糟味”,新米秋天上市不妨多买一点。小米只能熬粥,不能做米饭,蒸米饭要用黄米。我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吃炒米捞饭,一股香气弥漫开来,还有几次到亲戚家做客吃“茶米”,和炒米类似。这两种米都是由黄米炒制而成,只是一个炒至半熟,一个全熟。
  在陕北一些地方,有吃“酸捞饭”的习俗。据说“酸捞饭”能健脾养胃生津解渴,所以大多是夏天食用。将黄米浸泡一天左右,米粒变得松软,味道变酸,然后淘洗干净入锅或蒸或捞,传统为捞。因为捞过的米汤有祛暑生津的作用,还有人说它有解酒的功效。
  陕北主食有米有面。特色的面就属擀豆面。豌豆加工成面粉,用温水和面加蒿籽,醒面时间稍长,然后用长擀面杖擀,擀一层撒一层豆粉防粘,待擀到极薄时,将面缠在擀面杖上,用月牙状的长刀切成极细的长条状。母亲说,豆面要擀得又长又细,中间不能断,口感才能温润又筋道。
  不管米也好面也罢,对于饮食男女来说,对家乡食物的热爱都有个过程。以我的经验来看,人在青年时代对家乡食物记忆不深,往往胸怀抱负,到哪儿都可以落地生根,接受当地的饮食文化。只等年岁渐长,也许就在不经意的某个瞬间,想起了家乡饭菜的味道,进而在口味上对食物挑剔起来。人们奢想时光流转,回到某年的某一天,再品尝一回难忘的家乡美食,体会被美食烙下的幸福。
  也许,当人们开始想念家乡的食物时,思念也就随之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陕北   糜子   豆面   黄米   擀面杖   炒米   小米粥   生津   谷子   主食   小米   口感   米饭   美文   家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