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长阳的文化能成气候,更多的是有一代代的燃灯播火人

(总751期)颜铭 | 燃灯者

原创散文:长阳的文化能成气候,更多的是有一代代的燃灯播火人


长阳,长阳,多么好的名字。


但是,当我们谈起长阳时我们在谈着什么?清江、天柱山、武落钟离山这些地理标志还是山歌、南曲、撒叶儿嗬这些文化符号,还是善良、淳朴、保守这些地域人格?


每个人眼中有不一样的长阳,过往的政客眼里的长阳和祖祖辈辈生根于此的黎民的看法不一样,商人眼里的长阳和文化人眼里的长阳也不一样。所以说起长阳来难免管中窥豹盲人摸象。事实上长阳在中部的版图上又别有不同——地理上清江处于神秘的北纬30度,长阳一段尤其山高峡深,且又处于西南山地向东部平原的过渡地带;文化上处于楚文化与巴文化交锋交流之所,是强大的汉文化西进的必经之地,文化冲突若隐若现;经济上因为山水隔阻与民族治理保守落后,后河区域自318国道开通、前河区域因清江开发之后,经济意识与思想观念受到一轮轮冲击震荡,急切发展又难免惊惶失措;历史上历朝历代也很少能偏安一隅,改土归流后更是兵燹不断,匪乱为患,革命四起,水患多次……


长阳号称文化大县,外来的官员无一不重视文化建设,本地官员更多传薪播火之人,而本地文化人生息传承蔚成风潮。写长阳的书就尤其多,但多如清江取一瓢,或方志,或考古,或人物,或民俗,或物产……往往只得鳞爪,少见全域多视角的大作品,时间、阅历、笔力、精力、视野、情怀、格局,或为其因,或为其果。


温老师能在退休数年后沉潜心志,厚积薄发,爬梳典籍,实地踏勘,为长阳作“传”,写一部长阳的“文学志”——这里“文学”,是方法,是手段,而不是内容——实在是长阳的幸事。

温老师是中国土家族文学史和中国散文界里有座次的人物,土家风情散文尤其出色,上大刊,获大奖,我辈文学后生争睹,传诵乡闾。散文之外,温老师在小说、诗歌、散文诗、歌词创作上也着力亦多,教育随笔、文学评论都有所涉猎。一场漫长的文学训练,带来的是文学同理心的温情——小说写作让历史重归叙事,叙事的适度细节虚构让人物鲜活有趣;散文写作让笔墨的流动虚实张弛,意蕴丰厚,回味悠长;诗歌的情怀赋予咏叹激情而厚重……



有了文学的观照,长阳这方土地上,相对的大历史、大时代、大人物,用小视角、小细节和小故事来展示,文学和历史融汇,史实与虚构互补,就让长阳成了有血有肉的长阳,成了可以托付生死的土地。


书写长阳可以有很多方式,但温老师选择了老实的一种:以行政区划为纲,以乡镇所在地为目,以历代特别是近现代人物故事为线索,以文化为指归,举凡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军事、习俗、物产、地理、宗教、历史等,勾连互文,矛盾冲突之处,便有思想的锋芒闪现。


这本书,我读了多遍,常读常新,愈品愈醇。如同中年饮老酒才知其绵厚,如同离开故乡多年才更加感受骨肉温情。


原创散文:长阳的文化能成气候,更多的是有一代代的燃灯播火人


清江是长阳的生命动脉,曾经舟楫往来的龙舟坪的内河航运,与通江达海的长江沿线码头文化大有不同,自有独特的乡土风情;津洋口因隔河岩电站修建而引人关注,浮浮沉沉而终振兴;南大门磨市地近宜都,物产丰富,人物辈出,总得风气之先;都镇湾的武落钟离山得文化之利,茶叶也独领风骚;大堰的“长阳人”发掘出土走向全国背后的故事,让人唏嘘;革命摇篮麻池,见证土家人的血性;鸭子口的天柱山,道教圣地何以不凡;古镇资丘从商业小镇到文化重镇,尚文风气代代相传;渔峡口山高崖陡,子民也性格刚烈;榔坪河水西流,各色人物可以演出政协争斗全道场;乐园安居一隅,文化意外丰厚;贺家坪地处川鄂咽喉,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高家堰贯穿丹水,犹如山水花园;火烧坪山高水凉,高山蔬菜成为生命线……


因为从教数十年,特别是于县、市从事教研工作后得以有机会行走各地,温老师是游历者,更是见证者与参与者,这才有对长阳山水的了如指掌。生于兹长于兹,文学之笔,史学之助,哲学之思,三位一体,乃成佳构。


这两年我集中阅读了一大堆地方史志,相比周边,长阳的文化能成气候,更多的是有一代代的燃灯播火人,他们怀揣着对土地的深情,用一些小小的火种点亮小小的灯火,照亮着迷路的人,引导着后来者,温暖着这方水土的子民。


温老师就是这样的燃灯者。作为他的学生,写下上面这些冒昧的文字,也是希望成为后来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阳山   张弛   清江   土家   散文   文化   成气候   文化人   子民   物产   美文   眼里   地理   老师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