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异秉》:怎样理解王二熏烧摊的生意经“大小解分清”?

从1941年的《灯下》到1948年更名为《异秉》的旧稿,再到1980年正式定稿,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异秉》历经39年完成。

花甲之年重拾《异秉》,创作心境较之昔时不尽相同自不消说。里面的人物角色依旧,故事情节有所改动,它展现的不只是小人物凄楚的生存境况、试图改变现状的不易,还有汪曾祺知人论世的洞幽烛微和悲悯之情。

《异秉》有两个主人公:王二和陈相公,也就有两条故事主线,一条围绕王二从无到有的发达展开,一条以陈相公不如意的遭遇为主要内容,二者同时存在,并行不悖,一齐呼应小说主题“异秉”。

异秉,指与众不同之处,预示好运富贵,由万顺酱园连家的亲戚兼食客张汉轩(大家一律称其为张汉)提出。

张汉年有七十,见多识广,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世情上经历过的”,事事通晓,什么烟酒种类啦、鬼狐故事啦、星象占卜啦,说得有鼻子有眼。

晚上九点钟开始,保全堂店堂就是张汉一个人的主场,一群无家可归的光棍都聚集到店堂里来,为他的单人脱口秀捧场。这时的张汉,俨然是围观群众的欢乐源泉,大家俱竖起耳朵,听他一个人㓦话。

每到此时,别家店铺都冷清清的,保全堂却高朋满座,人声鼎沸,热闹得很。

王二每天晚上都过店堂里来闲坐,已然成为习惯,因而有机会一睹张汉的脱口秀,并且参与其中。

汪曾祺《异秉》:怎样理解王二熏烧摊的生意经“大小解分清”?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张汉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始了他的表演。

这次脱口秀的主题是“人生有命”,像朱元璋、沈万山、范丹,虽说出生时间完全一致,命却分作三等:一个贵为天子,一个富甲天下,一个穷饿而死。又说非常之人,成非常之事。凡成大事者,必有异相,像汉高祖刘邦,生下来屁股上就有七十二颗黑痣。即以市井之人而论,走了好运的,也莫不有非凡之处,也就是“异秉”。

当时,王二坐在店堂里。张汉遂将话锋转向王二,问他这些年飞黄腾达,事事如意,异秉为何?

王二自知身份卑微,不敢妄自尊大,便抛出一句这样的话“大小解分清”,意思是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

“大小解分清”,带有戏谑意味的话,正是王二发达的生意经。

王二一家四口,凭着一个熏烧摊子过活。他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经历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每个过程拎得很清,不混淆,不僭越。

汪曾祺《异秉》:怎样理解王二熏烧摊的生意经“大小解分清”?

生意处于“小”的阶段时,王二是这样做的:

天不亮就起来洗料、备料、烧煮,他的媳妇负责推磨磨豆腐、烧火。后来一头小毛驴接过推磨的活儿,她就只不时将半碗豆子倒进磨眼里,注一点水,省出的时间用来做针线。

下午,家家淘米做晚饭的时候,王二开始摆摊营业。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钟,媳妇送来晚饭,他才停歇下来吃饭。晚饭吃完,王二不急着收摊,因为还有一些零星的生意。

这是王二起早贪黑的勤勉。

汪曾祺《异秉》:怎样理解王二熏烧摊的生意经“大小解分清”?

王二把熏烧摊子摆在保全堂药店的廊檐下,自有一番道理。

  1. 这地方地理位置优越,距离东街西街和附近几条巷子都不远,客流量大。
  2. 保全堂的廊檐宽敞,足以容纳熏烧摊子,避免日晒雨淋。
  3. 很少有人晚上去药铺抓药,王二的摊子也就碍不着保全堂的买卖。

这么个好地方,王二自然不能错过,当初少不了托人跟保全堂的东家说好话,并亲自登门叩谢。

这是王二的精明和世故。

汪曾祺《异秉》:怎样理解王二熏烧摊的生意经“大小解分清”?

近几年,这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生意都不大好,有的将将维持,有的日趋败落,王二的生意何以越做越兴旺?

熏烧摊除了卖黑、白瓜子、各种炒豆、五香花生米和回卤豆腐干,还出售熟牛肉、蒲包肉和猪头肉。

这里的人家不大吃牛肉,吃也只到熏烧摊子去买;没有自己家里做羊肉的,羊肉也是从熏烧摊上买(羊肉是王二把摊子搬到源昌烟店之后的事)。

哪里有需求,哪里有供给,加上王二摊子的地点好,需求充足,他的生意也就冷清不下来,反倒越摆越大,顾客有增无减。

但是遇上雨雪天气,看着顾客露天打伞站着,浑身被阴冷潮湿裹挟,王二实在过意不去。于是,熏烧摊就从保全堂的廊檐下挪到了隔壁源昌烟店的店堂,俨然一个柜台模样。

这是王二优化顾客体验的有心。

汪曾祺《异秉》:怎样理解王二熏烧摊的生意经“大小解分清”?

日积月累之后,王二的熏烧摊卖出了名气,纵使换了地方,生意依然火爆,蒸蒸日上。

至此,王二的生意熬过了“小”的阶段,变“大”了。

生意到“大”的阶段,王二是这样做的:

淘汰掉熏烧摊上面原有的煤油灯,取而代之的是高大上的汽灯。

儿子长大了,又念过几年私塾,能帮忙照管生意。因此王二有闲空去听书了,只要想听就去,听书的时间点和出摊营业的时间并不冲突。

这样的自由是王二以前从不奢望的,因为既花钱,又费时间,更主要的是听书和他卖熏烧的身份不大相称,怕别人说闲话。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伴随王二财富增加的,是自由度的扩展,财大气粗嘛。

还有就是过年推牌九。王二平时不赌钱,只过年时赌五天。因为有钱,所以他下注时不含糊。

汪曾祺《异秉》:怎样理解王二熏烧摊的生意经“大小解分清”?

熏烧摊摆在廊檐下时,王二吃罢晚饭,总要坐在保全堂店堂的椅子上,听人聊天。如今发达了,摊子换地方了,他一如既往,每晚九点以后,依旧端着一杯茶过保全堂店堂里闲坐。

王二为什么执着于倾听者角色?他完全可以在众人跟前高谈阔论,由倾听者逆袭为滔滔不绝的倾诉者,就像他从一个不起眼的摊主,逆袭为发达的柜台老板。

原因在于,王二知晓人情世故,与替人家收房钱的抡元、卖活鱼的疤眼类似,他的身份低微,就算发了点小财,本质上仍是一个卖熏烧的,哪敢僭越自大。

这是王二对自我身份的体认,正因为如此,纵使发达,自由度扩大,该约束的时候,还是要约束。

“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

所以当大家要他说说他的“异秉”是什么,他只是拿“大小解分清”象征性地敷衍了过去,不是大谈特谈生意经。而“大小解分清”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王二发迹的缘由。

汪曾祺《异秉》:怎样理解王二熏烧摊的生意经“大小解分清”?

且说陈相公。

保全堂药店有四等人:管事、刀上、同事、相公。

管事,即经理,是终身职务;

刀上,负责切药和“跌”丸药,是个技术人员,薪金最高,地位最尊;

同事,职务是抓药、写账,有随时被辞退的风险;

相公,是学生意的学徒。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

陈相公也是起早贪黑,脏活累活都是他:涮洗尿壶,扫地,擦桌椅、柜台,晒药,收药,碾药,裁纸,刷包装纸,搓很多抽水烟用的纸枚子,擦灯罩,摊膏药。

三年零一节,满师走人,陈相公才学了一年多的生意。

汪曾祺《异秉》:怎样理解王二熏烧摊的生意经“大小解分清”?

一年多来,他的日子并不好过,总是因为做错事挨打。

有一次,“刀上”许先生把他痛打了一气,原因是他收药时不小心把一匾筛切起来很费工的泽泻翻到了阴沟里,谁都劝不得,最后是煮饭的老朱劝住了。

因而,听闻王二说其“异秉”是“大小解分清”,当天晚上众人散去后,陈相公就走进了厕所,看看能不能像王二一样,有“大小解分清”的“异秉”。但彼时不是陈相公解大手的时候。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足见陈相公渴望摆脱穷愁状态的急切心情。

然而,陈相公不似王二精明,也不似王二用心,否则不会老是做错事挨打,更没有王二的务实。

汪曾祺《异秉》:怎样理解王二熏烧摊的生意经“大小解分清”?

晚上睡觉之前,陈相公有时想家,想他的母亲,想家里麒麟送子的年画。

这说明,陈相公的母亲对他寄予了厚望,望子成龙,希望他学有所成地回家。

他自己也有一飞冲天的愿想。

陈相公每到屋顶上晒药的时候,总是由衷的高兴,既逃离了店堂里刻板枯燥的工作,又可以登高远眺,这是他一天最快乐的时候。

我认为,汪曾祺这样写实有深意,暗示陈相公对飞黄腾达、走上人生巅峰的向往,然而这份向往也只停驻在“想”的层面。

他并未付出实现愿想的实际行动,全无努力的痕迹,反而整日浑浑噩噩,该犯错时仍然不能幸免。

待睡意上涌,他“立刻就响起了很大的鼾声”,秒睡。心里装事的人,怎会像他那样快速进入梦乡。

陈相公显然急于求成。

发达不是一蹴而就的,王二也是经过了数年的奋斗和坚持,才有了今天。

勤勉、精明、务实、用心是王二发达的秘诀、王二的“异秉”,也是王二的过人之处,因此成就了非常之事。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脱口秀   廊檐   僭越   店堂   生意经   相公   摊子   美文   羊肉   精明   柜台   晚饭   生意   晚上   身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