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烧也有春天》:自由,没那么简单

有时候,人之所以痛苦,在于愿想得不到满足。想爱的人不在身边,想见的人不在对面,原来电视剧里都是骗人的。

即便愿想变得具体可视,也不是完全如己所愿,仍会与理想的状态有些距离。想象纵然美好,实际总有落差。

就如自由,每每提及,相伴而生的是无拘无束的芬芳。“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便是追求自由、向往无所拘束的写照。

纪伯伦却说,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自由遂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神圣,变成禁锢人类的链条。愿想和现实的差距由是观之。

想要自由,却被自由反噬,或许所谓“自由”不是真自由。

《铜锣烧也有春天》里的辻井千太郎和吉井德江,曾经囚禁在高墙里的两个人,无不渴慕自由。当自由来临,两人给出了不一样的诠释。

《铜锣烧也有春天》:自由,没那么简单

1.

在一条“樱花道”商业街上,矗立着许多家门店。其中的一家,店门前有一株樱花树,每到樱花绽放的季节,花瓣在微风的吹拂下不时越过敞开的玻璃门,飘落店里。

这家店就是现由辻井千太郎打理的铜锣烧专卖店铜锣春。

走近铜锣春,会看见一个身穿厨师服的男人从早到晚站在铁板前,面无表情,十分枯寂。唯有把包好的铜锣烧递给顾客时,才从百叶窗半探出身,强挤出一个嘴角上扬的微笑。待顾客离去,就又恢复一脸的冷漠寡淡。

或许你会觉得,眼前的这个男人了无趣味,他的生活也一定索然无味。

就是这样无趣的人,有着不堪回首的往事。

《铜锣烧也有春天》:自由,没那么简单

千太郎因买卖毒品获罪,虽是初犯,但和黑社会的人有瓜葛,又从中拿了不少钱,因而坐了两年牢。不管怎样严刑逼供,他都没供出其他几人的名字,铜锣春的老板就在其中。

期间,千太郎的母亲去牢里探视,母子俩相顾无言,似乎找不到共同话题。出狱后才知道,其母由于脑出血已经不在人世。至于父亲,千太郎已有十年未去看望他。

千太郎刚出狱那会儿,铜锣春老板替他解决了钱的问题,于是他从酒吧来到铜锣春,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无偿劳动,直到把欠铜锣春老板(也就是新债主)的钱还清才能离开。

在千太郎来到铜锣春的第三个年头,老板因病逝世,老板娘成了他的债主。

《铜锣烧也有春天》:自由,没那么简单

千太郎本想当一名作家,铜锣春的工作,不是他心甘情愿的,就像坐牢不是他心甘情愿的那样。

所以,尽管千太郎结束了牢狱生涯,重获人身自由,但对他而言,铜锣春是第二个牢房,牢狱之灾依然存在,感觉不到自由。

那波澜不惊的面部表情,是意志消沉、浑噩度日但又莫可奈何的结果,其中不乏每天与铜锣烧为伍、每一日是前一日重复的厌倦。

这种心态表现在工作上,是千太郎从不早起,从不给自己加油鼓气;虽说豆沙是点心店的命根子,但铜锣春从外面批发豆沙,缺乏自家特色;铜锣烧的外皮也可以直接买现成的,只是价格偏高,所以一直由他来做。铜锣烧外皮是上一任厨师唯一正儿八经教过的。

《铜锣烧也有春天》:自由,没那么简单

上午十一点开始营业,提前两小时做准备工作绰绰有余,无非把批发来的豆沙和昨日剩余的豆沙搅拌在一起,然后烤制铜锣烧外皮。

忙完这些,也就到了开店的时间。

百叶窗打开,一个身着厨师服、沉郁寡欢的男人便会映入眼帘。偶尔一句“来个铜锣烧吧”为冷清的铜锣春增添了不少生气。

敷衍,是的,千太郎在铜锣春的每一天,都是在敷衍中度过的。反映在营业额上,当然不容乐观,虽不至于倒闭,但也绝不会门庭若市。

2.

千太郎在铜锣春的第四个年头,樱花烂漫的时节,转机出现了。

《铜锣烧也有春天》:自由,没那么简单

吉井德江,从14岁就因麻风病被收容在天生园疗养院,纵然痊愈,也没能走出柊树围墙。

起初,她也曾一度消沉,囚徒般的境况与她走进社会、像所有正常人一样去工作的愿想背道而驰。

大自然治愈了她受挫的心灵,聆听自然界各种声音,使她暂时忘却苟且的现实。身体受困,但内心得以舒展,思绪插上想象的翅膀越过围墙,飞向了广袤的世间。

“我喜欢想象。”与其说德江喜欢想象,不如说她喜欢的是精神上的自由、思想上的自由。

为了跨过这道围墙,我们必须怀着一颗已经跨过这道围墙的心。

所以即使德江不能跨出天生园一步,她也是自由的。

《铜锣烧也有春天》:自由,没那么简单

一直到《麻风病预防法》被废除,天生园康复患者可以随意出入,她才获得了身体和思想的双重自由。虽已白发苍苍,但她仍珍视这迟来的身心解放。

在一次散步中,德江无意间捕捉到一个忧伤的眼神,那是千太郎的眼神,也是她刚走进天生园,意识到再也不能从柊树围墙出去时的眼神。

德江在铜锣春打工,既为了实现被关在天生园时未竟的夙愿——踏入社会去工作,同时她那认真工作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千太郎,使他在沉睡中苏醒。

《铜锣烧也有春天》:自由,没那么简单

3.

改变需要时间。

千太郎张贴招聘启事,为的是找个能一块说话的人,驱赶孤单。

之所以让76岁高龄的吉井德江来店里打工,是因为她做出的豆沙香醇美味,堪称极品。

顾客喜欢,营业额就会上去,他每个月就能多还一些钱,也就能从铁板前提前解放——与孤单相比,他心里在意的,只有这个​。

不管在牢里,还是在铜锣春,千太郎渴望的始终是人身自由,可是如果思想不自由,走到哪里都无自由可言。即使他还清债务从铜锣春离去,也呼吸不到沁人心脾的自由空气。

《铜锣烧也有春天》:自由,没那么简单

刚开始,德江对待工作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着实令千太郎厌烦,因为这种积极与他的得过且过完全冲突。

每天他都是强打起精神忙碌着,这样的日子不好过,他也因此累倒,在家里休息了几天。

然而,在得知德江的遭遇和努力,在麻风病资料馆看见一张题为《舌读》的照片(照片里一个麻风病重度患者失去了视力和末梢神经感知能力,只能用舌头感知一个又一个盲文)及其他类似的照片(用没有指头的双手捧着口琴进行集体演奏的男人们、用伸不开手指的双手埋头做陶艺的老人),他深深感受到了这些从苦难中挺过来的人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他们原本无罪,却被宣判长期监禁;千太郎曾经有罪,却只被判了两年有期。

相形之下,千太郎的颓废不免小题大做。

心灵总要经历震撼的洗礼才能有所成长,千太郎因此而得救。

《铜锣烧也有春天》:自由,没那么简单

在遇见吉井德江之前,千太郎一心想从铁板前挣脱,得到他想要的自由。

遇见吉井德江之后,千太郎渐渐改变了逃避的心态。他想做出自成风格的铜锣烧,想让流失的顾客重新回来,想挽救奄奄一息的铜锣春,想对自己有一个交代,而不再执着于所谓的自由。

尽管千太郎最后在老板娘的淫威下被迫辞职,终归离开了铜锣春,实现了人身自由,但比人身自由更为重要的,是他受吉井德江感化,无形中获得的心灵自由。

其实,千太郎出狱后一直想重新开始,但苟且的现实令他茫然无措,他因此把自己定性为苟且偷生的失败者。

小说最后以德江离世收尾,虽没对千太郎日后的境况提及一字,但他从吉井德江身上体会到的意义和救赎,让我有理由相信,他会正式与得过且过的过去告别,重新开始,感受透彻心扉的自由。

围墙易攻,心墙难防。

千太郎的故事告诉我们,围墙之外的自由有时并不纯粹,走出心里的那面墙,才是该有的自由。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铜锣   德江   麻风病   自由   樱花   人身自由   外皮   豆沙   铁板   围墙   美文   厨师   顾客   春天   老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