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之轻,是心灵的自我折磨

首先,在书中,我最喜欢的es muss sein的部分。世人都按重来理解,但小说中偏偏取的是其反义。没有非此不可,只有别样亦可。这样很自然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另外关于角色,弗兰茨和作者的契合度看起来是最低的;作者写他就好像在努力去理解另一个人听摇滚乐的迷之行为。而那些只是单纯追求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人,或许他们本身对于生命的轻重并没有过于深刻的思考,自己所做的事也与自己的童年经历,利益,欲望等勾连在一起,这样的人的生命我想的话是轻的。

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之轻,是心灵的自我折磨

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并没有我们这样生命或轻或重的思考意识。因此这样来思考他们的生活有无意义这本身就是没意义的。所谓生命之轻就是个体的人认为生命中对自己无意义的事,而为什么标题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是往往自己在秉行自己所认知的无意义的事时总会受到世俗的制约,我们不按照世俗的规则就会受到世俗的指责。

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之轻,是心灵的自我折磨

比如书中奉行生命之轻的两人也许会被世人指责不检点、私生活混乱等。而一旦我们因为世俗改变,就陷入了媚俗的结果;但如果不改变,又会陷入一种外界和自我矛盾的冲突,所以生命之轻并非能轻易承受的。但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只是单纯追求特立独行,追求和普遍的人不一样的生活,并非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有意义。这样的人是重还是轻呢?

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之轻,是心灵的自我折磨

其实,生活在现实中的大多人面对喜欢的另一半哪有那么多的理解,都是感觉牵引着行动。爱的类别不同,一种是情人般的爱,一种是爱人般的爱,就看在某一时间,某一情境下更被哪种吸引,从而作出选择。时间变了,情境变了,感觉可能又变了,选择自然又会变来变去。

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之轻,是心灵的自我折磨

最后,看完所有,还是不懂什么是轻,什么是重。我理解的重就是自身的责任,使命,规则,信仰;轻就是自我开解,做不到的时候不断妥协、不断地放弃,自我的安慰。我们生命中是负重前行好,还是摈弃规则活得轻松一些好。还是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二者不断平衡的过程,不能重到承受不了,也不能轻如鸿毛毫无意义。重是一种踏实的痛苦,轻是心灵的自我折磨。或许本来轻与重就是辩证的,没有绝对。但是我们应该朝着方向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人面   轻如鸿毛   自我   生命   虚无主义   特立独行   情境   美文   世俗   世人   意义   规则   心灵   自然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