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过“慢生活”(四)

我们给“慢生活”定义为“放慢生活节奏,行为动作减缓”,从这个定义中,可以找出怎样才能做到“慢生活”的两个关键词——放慢、减缓。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这两个关键词,规划自己的生活节奏和行为动作的快慢。这里,我就这方面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几点建议,供老年朋友们考虑。

摒弃“求快”习性

我们这一代老年人,经历了“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年代,后又经历了“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金钱”的岁月,当时,不想快也得快的思想已成为习惯。如今回顾这段时期,就会发现那时所走的这段路大多走的匆忙而慌乱,以致不是走了不少弯路和岔路。今天,我们退休了,岁数也上去了,应该学会放慢脚步歇歇脚了,我们应当深知此理,适时调整生活节奏,变换步伐,让“慢生活”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老人要过“慢生活”(四)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年人一旦遇到问题依旧很“急”。比如,在等候电梯时,不停地按键,总想着电梯能够快点到达自己的楼层;在餐厅排队买饭菜遇到较长的等候时间,便会不耐烦,抱怨工作人员手脚慢,嫌弃前面的人动作慢;等待红绿灯过马路时,抱怨红灯时间过长,迫不及待地想要穿过横道线去到对面;公交车上,嘀咕车开的慢,又被旁边的车子超越了。也有一些老年人喜欢把速度与效益等同起来,将慢与浪费联系在一起,总认为快比慢好。


老人要过“慢生活”(四)

欲速则不达


诚然,“快”能带来效益,同时也会带来反效果。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凡事图快,指望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比如,有的老年人坐地铁,到闸机旁刷卡时却找不到卡,顿时急躁起来,越想快越是无法找到。此时,如果静下心来仔细回忆,慢慢寻找,也许很快就能想起放在哪里了。类似这样欲速则不达的情况,相信不少老年人都经历过。笔者就曾有这样一段教训。记得那是一个休息日,和妻子一同绕绒线,因绒线比较乱,经常打结,我有些心急,就使劲去拉拽,谁知越拉越乱,最后成了死结。妻子见后,不慌不忙,仔细地将打结情况看了一遍,慢慢地理出了头绪,结也很快解开了。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凡事勿心急、勿求快,我还将这件事而引发的感悟特意撰写了一篇题为《解结》的文章,刊于《新民晚报》(1984.2.3)“灯花”栏目。(待续)



胡光玉 亲和源康桥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欲速则不达   绒线   心急   美文   老年人   凡事   电梯   效益   节奏   仔细   关键词   妻子   定义   动作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