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需凡:潜藏的尖刀

作者:郑需凡

来源:京华时报

郑需凡:潜藏的尖刀

郑需凡老人在湖边散步。


  “我还欠着账哩,向村里借的枪没有还。”这是老兵郑需凡常向老伴念叨的事。73年过去了,郑需凡依稀记得那年正月初六的拂晓,村长追赶他们在半路上,“枪是村里的,你们不能拿走”。4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坚定地说,“不行,我们要去抗战。”村长退了一步,“你们抗战我不反对,但抗战胜利了,得把枪送回来。”

“那当然了,我们还要回家呢。”

  以为几天就能结束战争的孩子,没有想到,他们这一去,竟是一辈子。

  潜伏假装“单相思”

  “向前走,别后退,生死已到最后关头。同胞被屠杀,土地被强占,我们再也不能忍受……”再次哼唱起这首歌,老兵郑需凡已记不清歌词,但离家时的身影依然清晰。

  1938年的那一夜,4个少年一口气跑了十多里,与城西的7个青年组成抗战队伍。半年后,他们成了八路军的一员。

  1939年,郑需凡入了党。这一年,他17岁,在别人眼里,还是个孩子。正是因为孩子的模样,郑需凡经常被派去打探敌情。

  后来,郑需凡调到山东纵队政治部锄奸部,经3个月培训,担任锄奸部侦察科政治检察组组长。

  “说是培训,却没有固定老师,就是大家一起商量,互相介绍经验,怎么化装、盯梢和审讯俘虏。”说到这,郑需凡转身进了书房,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

  89岁的郑需凡走起路来已不那么灵便,但眼神里仍然透着机敏。“被敌人发现了”,郑需凡开始演示怎么进茅厕“变装”。他把头上的帽子取下,反了过来,再戴到头上“迅速”离开。

  郑需凡还记得部队里的老同志交给他的一招“单相思”,屡试不爽。

  因侦察需要,郑需凡不得不常常和汉奸、青帮头子混在一起,喝酒、赌钱,但花酒不能喝。为免敌人起疑,郑需凡的兜里一直揣着一张姑娘的照片,没事时就拿出来看看。

  “别管他,相思病。”伪军们常这样笑他。但直到今天,郑需凡都不知道,照片中那个让他“日思夜想”的姑娘,到底叫什么名字。

  为救农民孩子暴露身份

  当时,在伪军、国民党中,有很多人都是青帮的,以青帮身份执行侦察任务要容易很多。1940年起,部队就开始“打造”郑需凡的青帮身份。学黑话,买海底(档案),郑需凡开始活跃在青帮分子之间。

  “当时部队给我买的青帮身份是24代学字辈的,比蒋介石就小一辈。”郑需凡说。

  通常青帮开会,会在门口摆上供桌,放上香炉,想要参会,得懂青帮规矩。“先敲门,左三右四。”时隔多年,这些忘了要掉脑袋的规矩,仍流淌在郑需凡血液里。

  听到敲门声,里面的人会问:“哪里去,哪里来,哪根哪派,24代你是哪代?”

  “杭州去,通州来,南根北派,24代我是学字代。”郑需凡对这种问答驾轻就熟,能随时根据情况回答。尽管如此,冒牌“青帮老大”也有露底时。

  1942年,郑需凡受命到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地区执行任务。

  当地辈分最高的青帮头子已50多岁,却和郑需凡同辈,这让他很不爽。

  郑需凡受邀住在这个青帮头子家。一天,二人在门前山坡上聊天,郑需凡眼见旁边农家的一个小孩爬出大门,向着前面梯田的断崖爬去。

  不救,孩子摔下去肯定活不成;救,自己的身份就要暴露……郑需凡面对着两难的选择。

  “青帮头子愿意看见孩子摔死,图一乐,可我是共产党啊……”郑需凡快步走过去,将孩子抱回来。这时,青帮头子把椅子一摔,下山去了。

  郑需凡意识到形势不对,一边假装散步,一边观察山下情况。这时青帮头子带着几个士兵朝山上走来,郑需凡只得逃走,任务失败了。

  作为侦察员,郑需凡对每次失败都记得很清楚,为的是总结教训,寻找经验。但这一次,郑需凡觉得这是没有其他选择的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沂蒙山区   沂水县   通州   供桌   青帮   伪军   头子   尖刀   村长   美文   村里   规矩   帽子   部队   敌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