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原创:张霈岳

(209团欢送太原办事处宣传队的“顽固分子们”)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八一汇演


6月3日


今天是我们下来的第20天(不应该数着天数的,好像很难熬),基本适应了劳动。手上磨出了茧,举镐挥锹也自如了。开的路有了雏形,让我想起鲁迅先生说的“世界上本来没有路”的话,结合实际改成“这里本来没有路,是工程兵一镐一锹开出了通途。从脚下延伸向上,穿过云钻过雾,迎接晨曦送走霭暮 ,你可知道这里面又有我的汗珠!”

回想起第一天手上的“三门炮”,回想起一顿能消灭四个馒头不禁哑然失笑了。现在不干活倒是觉得筋骨紧邦邦的呢。

可能都熬过这一关了。早操一过,西北响起小提琴手风琴声,东边响起唢呐的呜哩哇啦声,下边女兵的咿呀练声,舞蹈演员压腿踢腿,还有我的贝司低沉浑厚的声音,和着早起的鸟儿的叫声和战士们刷牙漱口的呼喽声组成了一曲“晨山里的交响乐!”


6月6日


目前,我们宣传队的同志们自发的'组织联合起来,到各个连队与指战员们联欢。有的远一点点连队干脆派人上来把马建青的手风琴和我的贝司帮忙给背下去。小马的手风琴独奏,李彩恒的唢呐独奏,王淑娟,张子珍,刘晓东的独唱,李丽达梁国琴的红灯记选段等等深受欢迎。当然我们也要求这个连队里必须出两个节目。

连队里没什么“好吃”的东西,把自己种的黄瓜西红柿摘了让我们吃。山谷里被热情洋溢的歌声乐器声和同志们的叫好声掌声回响着。

这是一举好几得的事情啊!白天参加“劳动锻炼”,晚上既练了基本功又给连队带来欢乐,还通过联欢发现人才,密切了我们与指战员们的关系。

只要连队需要,战士们喜欢,冲破了条条框框又有什么不对呢?办事处首长们知道了起码不会责怪吧!


6月9日


今天早上,通讯员告诉我下山,到河边小水坝那里集合,坐运输材料的汽车到团部去开会。

到了小水坝,陈,卢二位班长在那里了。王,李两位班长在河边说话。一会儿汽车过来了,我一看车牌差一点呼叫起来!这是我的老部队~汽车49团的车啊!早知道我们团在焦作,还想抽星期天的时候去看看老部队首长和同志们呢!

我没有客气,一下子拉开驾驶室就坐上去了。

49团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抗美援朝战场上被称为“炸不断的运输线”!还两次参加“援越抗美”,我们曾经去广西慰问过他们哪!

还没有坐稳,我就问司机是哪个连的,谁带队来的,有没有我们山东泰安的老乡开车?

司机还没有发动车,笑眯眯的说,后面开车刘班长就是泰安的。

我跑下车,刚好后面来了一台车,没等停稳我就上去了,一看就喊“刘万海!”刘万海也认出我来了,说你不是在太原吗?我说路上说!

从刘万海这里知道,今天带队来的团首长是梁副参谋长。

“他还是副参谋长吗?”我问。

“提不起来了!唉!”他回答说。

梁副参谋长是“解放战士”,他曾经在国民党军队里开车,部队投诚起义参加了解放军。可是抗美援朝立功了呀!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与美国侵略者飞机捉迷藏,每一次都光荣的完成任务!就是因为历史原因不能提拔。

到了团部,政治处主任招呼我们进屋,我说我看一看49团的梁副参谋长马上就回来。陈班长说,“他就是从49团出来的。”

梁副参谋长正在和这里的副团长在办公室聊天,我一下子闯进去了,向着梁副参谋长敬礼!

梁副参谋长站起来一下子认出我来,“张霈岳!小山东!你这么在这里?”副团长介绍了一下,梁副参谋长高兴地说,我回去和徐团长林政委说你小子在这里呢!

副团长说中午咱们一块吃饭。

“我还有事,梁副参谋长!”给他敬礼后离开了,来到小会议室。

政治处主任开门见山:“今天请你们来有几个意思。一,团里正式决定在八一搞文艺汇演,当然要靠上级宣传队的同志们帮助。二,今天就是请大家讨论方案,因为你们是内行嘛!三,团里已经请示了办事处政治部领导,领导们完全同意!所以请你们放心大胆的帮助我们团搞好汇演!但是办事处政治部领导说,这是政治任务,必须搞好!”

大家讨论的很热烈,宣传股股长和一位干事结合各个连队里的实际纠正了不少我们提出的不太符合实际的意见,最后从时间上,从发动上,从人才情况和节目形式构成上,从团里宣传队的同志既集中排练演出几个节目又在连队里当好骨干,从收集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全部给我整理创作)等等统一了意见,拿出了初步方案。

中午占了49团(他们是兄弟部队,关系非常好)的光,美美滴撮了一顿!梁副参谋长告诉我,尽快回团里一次,否则会被“骂死的!”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6月10日


雨刷青山山更青

雾绕峰巅峰更雄

云遮瀑布水更秀

风掠丛林林更葱


夜里一场大雨使得这里更加美丽。

山多高水多高,修路的工地溪水潺潺,山下河里水声隆隆。山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

可惜的是雨水把路面上的土给冲的无影无踪,欣喜的是靠山的一面铁镐一碰,哗啦哗啦倒下一片,一点尘土都没有。

全团发到起来了。

中午指导员和我说,他去团里开会,团首长作了动员,要求全团上下边施工边排练,以优异成绩和精彩节目向建军节献礼!

指导员说,“有你在我们连里,我们心里很有底。”他还说他从连部的里间搬出来,让我住那里便于写作。

我拒绝了。连里工作繁重,休息不好哪成?再说,不会创作大部头的不切合实际的东西,所以不用到连部来写。如果需要加班,允许我在连部里写就行。他只好同意了。


6月12日


按照计划,先写“面”上的东西。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

《枪杆诗》昨天写完,交给通讯员捎到团宣传队。

今天晚上团宣传队来了八个战士,用训练用的枪(木头的)走了一遍。不错,很有气势。就是动作不太整齐,造型有点单一。怪我,把黄敏娜她们忘记了。我请连里通讯员快到九连去,把她们请来。不一会儿黄敏娜,迟爱丽,王亚军上来了。还是锻炼的好啊,她们“大气”都没有喘就爬上来了。

走了一遍《枪杆诗》,黄敏娜要过来文字,她们一边看文字一边小声的讨论着比划着。然后从上场到一句一句的动作到下场就让他们排练起来了。过了一会儿,王亚军说,到我们门前去吧,那里场地大!

我只好乖乖地跟着下去了。

团宣传队的小伙子们有基础有悟性,半个多小时吧,就很象样子了。上边不少人站着在看。最后一遍结束,四周响起来了掌声。

黄敏娜要求他们再精神一点,再整齐一点,动作再利索一点,然后就让他们回去抓紧时间练去了。

小伙子们后背都湿透了,集体敬礼离开。

王亚军看了看我,说“写的不错!”


6月13日


今天晚饭是在九连五班和团电影组丁组长吃的。从伙房打过来的饭菜。

把《工程兵战歌》谱曲让张子珍试唱。

把小马请过来拉手风琴,修改了几个地方,女兵她们都会唱了,说明容易上口好唱。马建青建议分开声部,我也是这个打算,就是不知道分开声部能不能合起来唱出来?连队真没有这个基础。还因为我们指导员曾经说十连要唱这首歌呢,战士们要唱不能分部唱的。看看再说吧。


6月16日


今天是星期天,到十三连,完成了他们交给我的任务(男声小合唱)《推起皮带运输机》。这个连的文书识谱,唱的挺好,连长指导员听了很满意,我们陈志忠班长就在这个连里,也帮着唱。连长指导员非要留我吃晚饭,我说晚上还有事婉拒了。


6月18日


晚上到九连。把《看幻灯》节目交给她们。

《看幻灯》是利用大幕,把九连的好人好事由战士做好造型,再由“解说者”在旁边介绍。一个事迹拉开一次幕布。如果弄用“追光”,舞台效果会更好的。

她们很满意,感谢我想了这么一个节目形式。我说,解说就由梁国琴,她是我们的报幕员。这样更好一些。


6月20日


听说又有几位同志回太原了。

不管它,反正我是要坚持到底的。

回去可能有回去的原因,与我无关。如果因为这里苦,累而当逃兵,让人唏嘘不已了。说不定多少年后想来都来不了呢!好山好水好地方……


我现在很忙,很充实。现在搞创作多接“地气”啊!你看看《看幻灯》,大幕拉开,“好人好事”的当事人就在舞台上,既能激励他自己,又能激励别人,多好!


理解大浪淘沙的意思了!


6月27日


最近挺有规律的。白天劳动晚上创作。小单抽桌上面堆满了送来的好人好事。

我告诉他们,别怕事儿小,不起眼,几件事集中起来可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有就送过来,我来筛选。

到现在还是要感谢班里的同志们。特别是小王他们三个义乌兵。每天早上给我打洗脸水,刷牙水。把我的被子整得方方正正。回来晚一点还要把饭菜打回来。晚上照样把洗脚水给我准备好。不知道怎样感谢他们呢!


今天下午,抽“一口吹”的义乌兵嗫嗫嚅嚅的找我,他的话本来很难懂,嗫嗫嚅嚅的更听不懂了。闹半天是想让我替他写一封信。他老家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女方还给他写信来了。我看了一下,人家写的挺好,但是不外乎鼓励他听党的话听领导的话,好好干。最后要求他“见字如面,见字回信”。他撕了好几张信纸了,说不会写。我舒开其中的一张,一共没几个字,“听你的,干好,”最好笑的是最后一行写“问老丈人好。”字写的象是强烈的西北风给刮倒似的。他看了看我,脸更红了。

我说,祝贺你啊!你两个哥哥还没有对象,你有了。为什么?因为你当兵了呀。你以后除了好好工作外,要好好学习文化,学习写字。少抽你那个“一口吹”。他搓着手用力点头。

“没有结婚,怎么叫人家父亲老丈人呢?”“我不知道怎么说”。这句话我听懂了。

“这样吧,我给你写,你一笔一划的抄,好吗?”他挠挠头皮笑了笑。

多朴实的同志啊!


6月28日


今天又是星期天。副连长在吃早饭的时候,号召大家饭后去山上割“野韭菜”,下午包大包子,引起一阵欢呼。

晚饭吃了四个大包子,太好吃了,小王说他吃了七个。看来都吃的不少,满屋里都是打嗝打出来的韭菜味儿。

晚上班里要学习点评一周的工作,班长说指导员让我去连部创作,不用参加讲评。

这两天酝酿写一个“相声”,是一个战士回河南老家探家的时候发生的故事,比如他回家路上刚好遇见父亲在地里干活。父亲问他什么时候回来的?他回答说刚刚。他父亲又问他什么时候坐车回来,他回答说“昨晚”。他父亲急了,提着锄头就要揍他,“我让你刚刚,我让你坐碗!”

文书把我的缸子拿来,给我倒满水就出去了。

我写了一会儿,渴了,把一缸子凉水一口气全喝了下去。

十点多了,要回班里睡觉,可肚子咕噜咕噜响,来不及睡觉就跑茅厕里了,结果稀里哗啦闹肚子,疼得不行!老是“x意未尽”。腿也蹲麻了。回去刚刚躺下又趿拉着鞋跑茅厕里。班长看到了,起来把连卫生员叫来。卫生员给我几片药喝了才好一点,但是半夜里又起来好几次。

凌晨三点多,我几乎是爬着从茅厕里出来的。都说“好汉抵不住三泡稀”,我也不知道多少次了。

还是班长心细,他不放心出来看到我坐在地上,过来就吃力地抱着我回到班里。全班同志都醒了。班长又把卫生员叫起来,又给我吃了几片药,喝了热水,但是还不行。折腾到天明,连长也知道了。他说很可能是“痢疾”,马上送营里去。我站不起来了,副班长和小王还有“一口吹”轮流背着我下山。本来半个多小时的路走了一个半小时。到了营部7点多了。一化验,痢疾!必须马上送到团卫生队,否则会脱水出大问题的。营长教导员联系团领导,不一会儿团领导的吉普车拉着我到了团卫生队。卫生队的医生马上给我输液,打止痛针,吃止泻药。忍不住又去厕所,医生跟着去的,他看了看说“便血了”。

回来躺病床上,止痛针起作用了,也太虚弱了,迷迷糊糊睡着了。

睡到中午醒过来,医生说团首长过来看你了。我有气无力的点点头。

打了一天的葡萄糖,不让吃东西(也不想吃)。

到了第二天中午,给我端来一碗大米粥,一盘咸菜,医生说现在只能让你吃这个,必须坚持吃下去,再给你输消炎药。真是“味同嚼蜡”啊!差一点吐了。政治处主任来看我,问我吃什么了?我说吃了四个大包子,喝了一缸子凉开水。他说这是原因了,山上又凉。我请主任把我单抽桌上的材料让人给我带来,他说先治病。

第三天下午,几位女同志来卫生队看我,她们知道我因为吃大包子闹痢疾,王亚军说“没出息,逮着好吃的了。”迟爱丽从挎包里掏出一摞东西,说这是你桌子上的材料。两位班长医生不让你乱吃东西,所以我们也没有买什么。黄敏娜说快点好起来吧,还等着你创作呢。


7月5日


在卫生队五天了,今天才能下地活动。医生不让出院,好在这几天利用安静环境坚持写完了相声《探家》,《数来宝》,还有一个“三句半”,是给一个炊事班写的。他们积极性很高,主动要求参加汇演。已经让人捎回去了。


几天了还是不让吃东西,大米稀饭可以可劲喝。咸菜挺好吃的,喝开水还想嚼着咸菜呢。


7月6日


上午输完液,出来走走,看到路边上停着49团的车。是我第一次爬上去的那辆车。司机认识我了。我让他等一等,回去和医生请假。医生听了我说的情况,同意了,还给我拿了药。


到了49团,先去了政治处,看了看蔡副主任(已经扶正了),又去当年接我当兵的陈副政委办公室坐了坐,碰见王凯副团长了。他长得象苏联人,很魁梧。他曾经是我的营长。徐团长没在家,林政委还是那样和藹可亲。他说知道我来这里了,是梁副参谋长告诉的。他问我在太原干得怎么样?不舒心就不回太原了,直接从209团回来就行。他说我来的突然,过两天专门接我回来,在家里吃饭。我说我闹痢疾,不能乱吃东西,等一会坐团里的车再回209团卫生队。他从口袋里掏出20块钱,让我愿意吃什么到团小卖部买点。我不要他瞪眼,我就接过来了。王副团长用报纸包了一条烟给我,陈副政委把挂在架子上的毛坎肩递给我,说“护护肚子”,我的眼泪忍不住一下子涌下来,接过东西给首长们敬了一个礼。


7月7日


输液后到护士办公室看报纸。

《七一社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

有一篇评论员文章引用了列宁的话:“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便是战争,帝国主义最终走向灭亡。”

看了初澜写的《京剧革命十年》,又一次提出“三突出”原则。在庆祝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三十二周年之际,重温《讲话》,结合正在准备的八一汇演,不也是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吗?“来源于生活,高与生活”应该是创作的指导思想。

百花争艳永远是属于无产阶级的!


7月10日


和医生磨了几天,总算今天可以出院了。

政治处李主任意思不让我上山了,在团部创作,我没有同意,我说“闭门造车不行”在连里小王他们那里好像就有创作的源泉。

恰巧指导员到团部办事来看我,听说我出院也挺高兴。趁李主任出去的机会,指导员和我悄悄的说战士们想你了,回去吧。我说“我也是。”我忽然听到有汽车喇叭声,急忙跑出去,又是49团的那位司机。我摆摆手,他停下车,问我上山?我让他等一等,回去带上东西叫上指导员和李主任告别,就上车了。

到了连里,我要求上工地看看,指导员也去。我俩到了工地,小王看到我扔掉铁锹跑过来一下子抱起我来。班长他们都跑过来了,这个问我好了吗?那个问我出院了吗?

我把王副团长送给我的烟拆开,请“一口吹”分发。

“大前门吔!”“一口吹”喊。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7月14日


最近还挺紧张。

白天到工地劳动,晚上到处跑。每一个连都在排练节目。把训练的劲头用到排练上了。

他们是我的“实验田”,说起来很惭愧的。因为习惯了我们自己的创作,没有考虑到连队的实际,所以写的东西脱离现实。比如歌曲,我们的声乐演员可以唱13度,合唱可以唱11度。可是到了连队里战士这里就不行了!他们怎么能够唱的上去呢?只好在现场修改。有的没法修改了只能重新写重新谱曲。战士们要求我写的歌曲“少拐一点弯”,好听是好听,可是他们“拐”不过来。

这就是怎么为部队服务为兵服务的问题了。战士们非常认真,也不懂保护嗓子,一遍又一遍的唱,我就一遍又一遍的改,他们感觉唱的“得劲儿”了,我发现写的歌曲也规整了。

谢谢他们,谢谢他们甘做“实验田”。


7月18日


营里先搞“汇演”。所以这几天马不停蹄的跑。营里要求就像在全团汇演一样,高标准严要求。各个连队抽调的参加汇演的演员基本上成了“半脱产”的,为了我们便于辅导,他们错开时间排练也便于我们也能到现场辅导。

今天一营“彩排”,我们的女兵们给演员化妆。有的战士害羞,眼睛往地上看,气都不敢喘。

彩排的效果比想象的好。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7月19日

今天下雨休息。

我的“小资感”上来了,想冒雨上山走走。班长说“应该换换脑子了。”但是不同意我走远。我说就到前面那个瀑布那里。班长不放心,让小王陪我去。小王拿来雨靴,我俩披着雨衣出来了。

瀑布不高也不是很大,但是很有气势。有一片不小的峭壁平平的,瀑布到了那里变成一浪一浪的水花,一层推着一层往下翻滚着。峭壁底下卷起来一个“檐”,“檐”向上翘,翘的中间裂了一个口象一个“漏斗”,上面的水来到这里都仿佛拥挤着争着抢着往“漏斗”里钻,钻出来突然发散开来,又象一把硕大的“喷壶”把水喷下来,仰望着“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高有水则灵,”戴着雨衣上的帽子,脸上被“瀑雾”洒满……


胡诌一首:

雨雾茫茫,

山石漉漉,

万木葱装。

看太行涤荡,

万千气象。

洞口水帘,

飞瀑喷张。

雾云腾弋,

缭峰绕梁,

处处涓涓潺潺响。

看祖国河山,

如此气壮!

回首营房,

屏入画舫,

战士豪迈,

如铁似钢,

捷报凯歌高唱!


7月29日


汇演在即。

最近一直忙于此事。全团上下卯足了劲,各个连队各个营都要一比高下。

节目都“成型”了,在精雕细刻。

据说全团的工程施工也很顺利,胜利在望。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8月2日


汇演取得完全成功!

从6月初团里决定搞“八一汇演”,全团上下动员,白天工地上热火朝天,晚上锣鼓喧天,“杀声震天”。整座山热气腾腾。在两场汇演中,兵演兵,兵唱兵,战士们感觉舞台就在身边,演的就是自己。

八一不仅“会餐”,更是会了一次全团的文化大餐。

在这次汇演中,我创作了《男声小合唱》4个,《相声》1个,《天津快板》1个,队列歌曲1个,《座唱》1个,小歌剧1个,表演唱2个,《数来宝》1个,《枪杆诗》2个,《乐器小合奏》1个,《看幻灯》1个等18个节目。

有人说汇演是你的作品汇演。我说,如果没有战士们,我写不出这些节目来的。再说是战士们辛苦排练演出的,是他们进一步发挥和再创作的。当然还有我们202部队宣传队的同志们的导演,手把手的教,也是他们她们再创作的结果。


8月5日


几位班长商量,三个月的劳动锻炼快结束了,参加劳动锻炼的人走了三分之一,坚持下来的“顽固分子”自发的组织起来在山沟里搞一次“巡回演出”,作为对所在连队干部战士们的答谢。我们这些“顽固分子”们十分赞成,凑了十几个节目从营部开始到连队演出。

我把“顽固分子们”记下来吧:

王亚军 杨秀琴 黄敏娜 梁国琴 安秀玲 于建华 王淑琴 张维莎

陈志忠 卢建文 李彩恒 于军建 杨文学 陈甦 刘瑞 刘国栋 孙存刚 郝志伟 周杨荣 冯时步 高文亮 霍文友 魏世平 刘长河 张霈岳


8月8日


今天上班劳动。

班里的同志们问我好几次了,“快回去了吧?”还真的不好回答。从离开太原走进这里,虽然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对太行山,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对这里的同志们已经产生了依依难舍的情感。在山洞里手上留下的“三门炮”,在三腰里开路滴下的汗水,在每个连队的场地上留下的足迹,在清澈流淌的河边留下的惬意,在山谷峰巅还回响着八一汇演的歌声。我还在卫生队的病床上,左手背上输液还摁住稿纸,右手不停的写,划掉,再写。

与同志们同吃同住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关怀,班长象哥哥一样的大度,亲兄弟一样的十几个人!这是多么单纯的友谊啊!

这几天小王有意无意的只要看到我都会凑过来甚至形影不离。我知道他也是恋恋不舍。“一口吹”虽然不爱说话,但是看得出来,他的恋爱进展顺利,脸上笑容可掬。

多好的战士啊!没有口号,只有实干。没有虚头巴脑只有老实巴交,没有心怀叵测只有透明的品格!

“当兵了能吃饱肚子,还能吃肉,为什么不好好干呢?对不起碗筷的。”实在的没法再实在的话了!每天的劳动量是用每天6毛8分钱的生活费支撑着,何况有人还付出了生命?

在月光下,坐在一块光滑的石头上,看着远处朦朦胧胧的山巅,脚下石头旁的小溪映着明媚的月光,微风习习,仿佛心灵也得到了净化~连里的灯光和进出的人们,感到非常亲切。陌地涌上一股热乎乎的乡愁,这儿怎么象是我的家乡呢?


8月13日


可能今天是最后一天劳动了。

听说我们的领导昨天下午回来了。不知道他们这三个月“锻炼”的怎么样呢?长途跋涉很辛苦么!还没有见到人呢。估计“听汇报”了吧。有意思。可别在人家这里搞“劳动锻炼”的总结了罢!人家上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干活,我们飞着吐末星子慷慨激昂?


8月14日


汗水伴雨水,

滴滴腮下垂。

煦风撩军衣,

云雾袖口飞。

笑迎疾雨风,

冲走苦和累。

双脚跺顽石,

双手显神威。

路从锹下伸,

歌在崖上迴。

面对巨石卧,

扶锤笑微微:

竟敢把路挡?

让你筋骨碎!

风枪呜呜响,

炸你小螳臂!

一声炮声隆,

山腰起惊雷。

我们工程兵,

个个是英魁。

战胜万重难,

高唱凯歌回!

哈哈,今天下午全连修路。一阵大雨劈头盖脸下了起来,来不及避雨,也没有地方避雨,在大风大雨里继续工作。不一会儿雨过天晴了。


8月15日


还是要在209团搞总结。前天就布置下来了,每个人每个班都要写总结。

昨天晚上我写到夜里两点,在日记本上写了七页。个人总结还是应该写的,当然不是为了写给谁看。

就这些“顽固分子”了,还要在这里大张旗鼓的搞总结不怕丢人现眼吗?比一比我们209团,好好的找一找差距吧!


8月16日


走了走过场的总结。我们的领导同志还在那里作“总结讲话”,还在坚持“劳动锻炼没有任何任务”的可笑的东西。大概看到这些“顽固分子”们的十分不耐烦,才结束了他的“重要讲话”。

队长最后宣布,“今天晚上团里给我们送行,会餐,明天参观红旗渠以后回太原!”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永远的记忆——在209工程团劳动锻炼的日记(二)

8月17日


今天一大早,全班人就起来了。班长亲自把我的背包打好,副班长把单抽桌里面的纸张叠好放在我的提包里,小王站在旁边搓着手眼泪汪汪的。“一口吹”在一口吹。因为我们都要到山下小水坝那里集合坐车去团部,所以我再三和班里同志们告别。我背起背包提着提包跨出门,才发现全连同志们整整齐齐的列队为我送行!连长一声“敬礼”的口令,弟兄们齐刷刷的举起右手给我敬礼!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扑打扑打的往下掉!我端端正正的向全连同志回礼,转身向着下山的路走去。没走几步,小王和“一口吹”跑过来了,班长大声告诉我,让他俩送我下山!

到了小水坝那里,我们的同志都默默不语,不约而同的向山上张望,眼睛里都含着泪水。今天凡是有我们劳动锻炼的人的连队都没有出早操,都和十连一样送我们……

'再见了,战友们!再见了太行山!再见了!

……


后记


短短的三个月,在漫长的岁月里只是一刹那间。短短的三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是一朵浪花。但是在我的记忆里这三个月是刻骨铭心的!就像昨天,“昨天”的一切就在眼前!

我眼前经常浮现出刚刚入伍半年的义乌新兵,浮现出他们光着脚(还听说他们进洞只穿发给他们的绿大裤衩子),不是因为热,是因为节省下来给家里人寄去穿啊!

我曾经带队到义乌“小商品世界”参观学习过,为义乌人在改革开放中创建的“世界贸易中心”而震撼!可是,朋友,你知道吗?我们209团8连的战友,当时的义乌新兵的战友,回家后担任了村支部书记,是他冲破重重阻力在村里开创了“小商品市场”,现在的“小商品世界”就有他的贡献!他还捐款修桥,一心让老百姓更加富裕。他不幸被检查出患了“喉癌”,手术后不能说话,老百姓心疼地叫他“无声书记”,群众还自发的为他立碑纪念!他的名字叫何守豪,去年3月被评为“半月谈”等媒体组织的全国“退伍不褪色,勇当排头兵”的百名“榜样人物”!

当我从当年的义乌新兵今天的高级记者,浙中新报副总编金厚盛那里听到后,心潮澎湃难以自抑!还有一个当时是团里的文艺骨干王昌扈,笔耕不辍,谱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获得了很多殊荣……


难忘的太行山!

难忘的209团!

虽然已经过去了47年,

那水那山刻在心间。

忘不了攥热了的镐锹钢钎,

忘不了战友们纯朴赤诚坚强勇敢。

47年梦绕魂牵,

47年把战友们挂念。

47年209团成为“乡愁”,

47年209团成为“家”的温暖。

亲爱的小王,“一口吹”你们现在可是幸福平安?


应金厚盛战友相约,在我写的日记里的基础上修改和润色一下,毕竟年代久远了,有的记忆不那么准确了。不管怎样,写出来也是一种纪念吧。

2021年6月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小王   卫生队   团部   宣传队   义乌   太原   团里   连队   指导员   汇演   排练   同志们   美文   班长   晚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