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

“我是不是病了?我真的好讨厌自己的孩子啊,只要一看到他我就烦,真恨不得他别待在家里,我眼不见心不烦”,邻居小英愤怒又无助地向我诉说着。

原来,她家儿子正上高一,由于疫情的缘故,学校至今都未开学。但他们学校在上个月12号的时候就要求学生们在家上网课了,复习巩固上学期的知识点,并按老师要求完成好家庭作业。

可她的儿子根本没有上网课,也没有做作业。每天不是睡到日上三竿,就是睡到太阳西斜,喊都喊不起。要是有游戏玩,他就一直玩游戏 ,整天不吃不喝也可以。

从放假至今,他儿子吃、睡、玩,就再没别的事了。

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


父母偶尔喊他帮忙做点事,他立马就是一张烦躁难看的脸,顺带着极其不耐烦的语气,不情不愿地去做。

父母一看到自己孩子这副模样,就更加怒不可歇,火气直爆,噼里啪啦就骂上了,亲子间经常是剑弩拔张的。

看到邻居小英此刻的痛苦和无助,我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曾经,我也亲身经历过,也如她一样特别的讨厌自己的孩子。

厌恶孩子洗脸刷牙不自觉,厌恶他做作业喜欢拖延,还厌恶看到他那阴沉郁黑的脸,更厌恶他总是拿着手机玩游戏。

说教无效,打骂没用,怎么管都不行,一度令我灰心丧气到了极点。

每天,那种焦急与无奈时刻撞击着自己的心扉,吼叫与暴躁更是在家中时时上演。

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


虽然我也看了很多书,上了很多教育课程,学习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和孩子沟通的一些技巧,可不知道为何放到息孩子身上来却没有什么效果,该发火照样发火。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那时的我懵懵懂懂竟也意识到了,自己和孩子正处在一种彼此讨厌的恶性循环中。

当我在讨厌孩子的时候,孩子也正在讨厌我。

我在“烦他却又不得不管他”的时候,他又何尝不是在讨厌妈妈却又无法割舍呢?

我们彼此紧密联系,又互相折磨,想要脱离,却无法改变。

也就是在这时,我就如突然顿悟了一般。

原来,我和孩子之间的彼此讨厌,并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而是我们的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

邻居小英讨厌自己的孩子,也不是有病,而是因为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

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


精神分析里有这么一句话:“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

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系中。

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等,当一个人不更很好的处理这些关系时,那么他的生活,他的关系就都将是一团乱的。

因此,当父母不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时,无论父母们怎样的劳心劳力,哪怕拼了命的付出,孩子感受到的都不会是爱,而是愤怒和束缚。

于是,父母和孩子就陷进了彼此对立的状态中痛苦不堪,父母越管孩子,孩子就越逆反。

台湾《商业周刊》创始人金惟纯老先生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你的小孩想要成为你的样子,那还需要使劲吗?如果你的小孩不想成为你的样子,你再怎么努力教他,有用吗”?

是的,当孩子想要对抗和逃离父母的时候,再多的管教也是没用的,还可能适得其反。

只有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管教孩子才能毫不费力。

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


那么,当亲子关系已经出现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去修复呢?

一、学会“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的理论。

课题分离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 健康关系的基础。

它的大意是,要想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分清什么是谁的课题。

我负责做好我的课题,你负责做好你的课题。至于判断一件事是谁的课题,有一个简单的准则,那就是看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来承担。谁承担直接后果,那就该谁负责。

运用到亲子关系上,首先就要区分学习是谁的课题。很显然,学习一定不是父母的课题,要为学习负责 的应该是孩子。

父母们也一定知道,我们可以控制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但我们一定控制不了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

孩子是一个人,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有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要不要爱学习和讲究个人卫生那都是孩子自己的事。

父母只需在理解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做的事,并想法子帮助孩子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因为,归根结底,每个人都只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


二、和孩子间塑造一种新的关系

塑造一种新的关系,其实就是通过父母改变原来不好的自我,从而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与孩子重新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知名心理咨询师陈海贤在他的《了不起的我》一书中说道:“人总是生活在关系中。关系塑造着自我,影响着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

研究依恋心理学家詹姆斯·鲍德温也发现:

“一个人最初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人际关系,尤其是和母亲的依恋关系”。

孩子对父母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依恋,这种依恋是孩子最强烈的情感,也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来源。

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左右着孩子的行为,更关系着孩子的未来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父母和孩子关系的修复也一定不是三五天就能解决的事,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


三、学会鼓励孩子

“关于以育儿活动为代表的一切与他人的交流,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而应该鼓励”,心理学家阿德勒如是说。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阿德勒提倡使用鼓励之法,而不应使用赏罚教育。

但事实是,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用了同一个方法,那就是做得好表扬,没做好就批评。

在美国有位很传奇的教师,叫马尔瓦·科林斯。她在犯罪和毒品横行的芝加哥贫民区附近创立了名为“西侧预备学校”,专门接收被公立学校退学或者是有问题的学生。

在她的教育下,原来的街头混混,被认为有问题的学生好像都变聪明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考进了大学,成了律师、法官、医生、教师等受人尊敬的社会栋梁。

心理学: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这里有3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


而她所用的方法就是鼓励。

她很真诚的相信那些被别人认为是有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独一无二的,并不断地鼓励他们说:“我相信你,你可以做的更好”。

有鼓励才有勇气,有勇气才能不畏困难。

使用课题分离,区分一件事情由谁负责;

塑造新的关系,改变原来不好的自我;

学会运用鼓励,让孩子充满自信和勇气。

融洽亲密的亲子关系就能很好的建立起来,彼此厌恶的亲子关系将不再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阳西   讨厌   孩子   作业   心理学家   美文   人际关系   厌恶   心理学   课题   邻居   儿子   事情   父母   自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