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筠博士:别让孩子在围观中长大

爱,满则溢,疏则亏,适度才刚刚好。

下午无意中刷到张怡筠博士的一个微头条,内容是建议自媒体家长不要过度分享自家孩子的成长。刚开始看到时,我还觉得她有些多虑了,毕竟现在的家长有谁不在朋友圈晒晒自家孩子,分享自家孩子的成长?

张怡筠博士:别让孩子在围观中长大

可是,当我在刷到“19岁学霸留美自杀身亡,育儿博主教育方式被指令人窒息”这篇文章时,我方才领会到张怡筠博士所言。

父母满溢的爱,孩子承受不起

如果不是这起自杀事件,我也不会知道有“一得他爹”这么一个人的存在,虽然他是有名的育儿博主。细细翻看了“一得他爹”的公号,里面密密麻麻地全是爸爸对孩子爱的印迹。

张怡筠博士:别让孩子在围观中长大

十年,每天菜不重样。20万张儿子的成长照片,各种奖状和证书,为孩子写书,搭建儿子成长博物馆……事无巨细,孩子的点点滴滴,这位为照顾孩子辞去高管职务的单亲爸爸张岳都一一记录了下来。

如此这般的爱孩子,可能连妈妈也做不到吧。

只是,这位爸爸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有想过孩子能否承受得起吗?

张怡筠博士:别让孩子在围观中长大

通过抚养孩子,爸爸可以心有所托,儿子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只要孩子好,他也就好。可对于孩子来说,他看到爸爸为他倾尽所有,那滋味是定然不好受的,他除了接受和让自己变优秀,应该再没有其它办法了。

于是,这位爸爸强拉着和儿子“共生”在了一起,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共生”这个概念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意指一两个或更多个体之间的一种强烈的依恋。

张怡筠博士:别让孩子在围观中长大

一得爸对一得的这种强烈的依恋关系是很不健康的,爱得太满,没有了自己,最后只会伤人伤己。

《唤醒潜能》一书里有语:“家庭关系最稳定的状态就是每个成员保持好自己的界限,既要与家庭成员保持亲密,又要保持自己”。

最好的亲子关系是彼此灵魂独立,却又相互滋养。

聚光灯照耀下的孩子,没有自我

一得的成长一直被爸爸精心打造着,并放在聚光灯下供人以欣赏。在爸爸看来,这是展示自己能力,获得成就感的高光时刻,教育好了孩子,也就成全了自己。可是在孩子那里,他是一个没有自我,也不能有自我的人。因为爸爸那么爱他,那么需要他,他不能让爸爸失望,更不能让自己有半点不完美的地方。

张怡筠博士:别让孩子在围观中长大

想想看,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就背负着整个家庭的振兴,这是多么沉重的责任。一个孩子总被爸爸拿出来展示,他难道能没有心理压力吗?在“一得他爹”的公号上,一得的照片不少,可是却鲜有见到他的笑容。

我们常常见到明星们在出行或者晒孩子时,不是戴口罩、眼镜和帽子捂得严严实实,就是背对着镜头,不暴露孩子;我们还常常听到明星们说,不愿让孩子出现在公众视野,这样可以给到孩子更多的自由成长的空间,不会被外人所打扰,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张怡筠博士:别让孩子在围观中长大

谁说不是呢?大人的世界,孩子不懂,那么让孩子少参与成人的事情,便是对孩子的最好保护了。

纵观历史,抑或是现代社会,我们见到过太多“天才”般的人物被夭折,少年出名的孩子往往长大后并无多大建树,如古时候的曹冲,现代的林妙可、释小龙等等。

养育专家古里安说:“孩子生来就自带天赋”。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别让孩子过早过度地闪耀在聚光灯下。因为,那不是他原本该有的模样,也不他想要的自己。

张怡筠博士:别让孩子在围观中长大

一个19岁的优秀男孩就这么没了,真是令人感到痛心和惋惜。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家孩子,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弗洛伊德   博士   孩子   事无巨细   聚光灯   美文   天才   儿子   爸爸   家长   自我   优秀   关系   家庭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