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持“无”

老子有云:“无名天地之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意思是说,空无才是天地之始,因此要常从“无”中去领悟世间玄妙。


人这一生,“有”终成云烟;读懂“无”,才算得上最高境界。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持“无”

无欲则刚


英国作家詹姆斯·艾伦曾说:“当被欲望束缚时,你是渺小的。”


世事纷繁,红尘万千,难免生出诸般欲念。


人们习惯了为满足欲望而奔波,殊不知欲望越多,软肋也就越多。


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淡泊寡欲的人,不必事事掣肘于人情利害,活得才更加从容坚强。


刘备参与平定黄巾之乱后,被分配了一个县令的职位。


官职虽小,刘备却一心勤于政务,别无他念。


某天朝廷派了一位督邮前来寻访,可这位督邮以考察政绩为名,私下索要贿赂。


由于此前他遇到的官员都各有所欲,或汲汲于名利,或贪恋于美色,一来二去,总有把柄落到他手里,于是他便将此当做了惯例。


但刘备素来清廉,所以严词拒绝了他。


气急败坏的督邮立刻召集全县百姓,要他们来告刘备的状。


可百姓聚集了半天,也说不出半句刘备的不好。


原来刘备在任期间,不仅于民秋毫无犯,地主土豪送礼巴结或进献美女,也被他一一谢绝。


面对这样一个毫无破绽的人,督邮只好悻悻而归。


正因为刘备一直对欲望有所节制,才能在威胁面前也始终保持自己的心性和原则。


换做普通人,为人处世更应如此。


欲望越少,心性才能越寡淡,想要的太多,最终会被自己的欲望吞噬。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感觉怎么活都很难,如何才能轻松自在一些?”


高赞回答一语道破:

“减少对外界的欲求,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做想做的事。”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当一个人想要的太多,未得时苦盼得到,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终日患得患失,自然苦不堪言。


惟有适时清空自己的欲望,少一些索求,才能减一分不安;以无欲见本心,才能拥有真正向往的生活。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持“无”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持“无”

无情则智


拿破仑一生征战无数,麾下名将如云。


当有人问拿破仑识人之术时,他意味深长地说:

“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胜过十个能攻城掠地的将军。”


有情则乱,无情则智,能成大事的人,必然先是能管住情绪的人。


如果处处被情绪牵着走,哪怕遇见再小的事,也会让自己万劫不复。


路易斯是上世纪70年代最负盛名的台球运动员之一。


在1965年世界冠军争夺赛中,面对排名比自己低很多的对手,路易斯开局便占尽优势。


比赛进行到后半段,大比分领先的路易斯只要再打进几球,就能轻松把胜利收入囊中。


可就在这时,不知哪来的一只苍蝇落在母球上,路易斯驱赶了几回,“嗡嗡嗡”的声音始终萦绕不去。


遇到这种情况,最合适的做法应该是立刻告知场务人员。


然而路易斯被这只苍蝇惹恼了,竟拿起球杆挥向苍蝇,结果苍蝇没打到,却碰到了母球,当即被判犯规,失去了击球的机会。


接下来的比赛中,情绪失控的路易斯失误不断,任由对手一点点追回比分,生生断送了大好局面。


结果爆冷落败,他气得折断球杆,咬牙切齿地离开了球场。


此后两年,他一直浑浑噩噩,始终走不出比赛失利的阴影。


最终在1967年某一天,路易斯投河自尽,一代传奇就此落幕。


有人说,路易斯输给了一只苍蝇,但其实,他是输给了不能自制的情绪。


老人们常说:“哪有过不去的坎,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这世上,办法总比困难多。


再棘手的难题,只要肯冷静下来,就能想到解决的方法。


倘若只是大发脾气,非但于事无补,更会失去理智,把原本很小的一件事越搞越砸。


遇事不意气,做人不赌气,闻过不倔气。


管得住情绪,才守得住人生。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持“无”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持“无”

无忧则安


心学大师王阳明一生遇事无数,却只淡然处之。


宁王叛乱,鄱阳湖上战事连天,他犹自安然讲学。


哪怕兵临城下,杀伐声隔窗可闻,他还能焚香默坐,执书自遣。


学生问他何以如此,他道:

“心外无物,心中无虑,自然心定。”


人生不如意处,十之八九,但有多少是自己忧虑出来的?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太短的人生,背负太长的忧虑,注定是一场煎熬。


这让我想到了契诃夫小说《小公务员之死》里的主人公伊凡。


伊凡在看戏时,只是寻常打了个喷嚏,原本没有人在意,他却因为坐在前面的是将军而忧虑不已:

“刚刚是不是喷到将军了?他会不会认识我的领导?他会不会砸我饭碗?”


明明将军已表示没有关系,伊凡还是不放心,担心将军话里有话,仍在心里记恨他。


从那之后,伊凡之后隔三差五就跑到将军的办公室去道歉。


终于将军也不耐烦了,生气地让他立刻离开。


这俨然坐实了伊凡的忧虑,他吓得浑身发抖,一到家便栽倒在地,竟就这样给吓死了。


心理学里有一个“努力反向效应”,意思是说越担心一件事,这件事就越倾向于往人们忧虑的方向发展,哪怕最初只是纯粹的心理暗示。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生活其实可以很简单,许多烦恼都是杞人忧天。


所以,不必执着过往,也不必纠结未来,顺其自然,活在当下就是最好的生活。


当你学会消遣世虑,自有一世清欢。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持“无”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持“无”

无惧则释


曾在豆瓣上看到一个话题:“为人处世,怎样才是最好的状态?”


点赞最高的评论如是说道:“于人无所愧欠,于己释怀一切。”


深以为然。


人若常怀愧疚之心,就总会恐惧有事落在自己头上。


做不到释怀一切,又何谈把日子过得舒坦?


余秋雨笔下的老信客便是如此。


老信客给村里乡亲送了一辈子信物。


他一直兢兢业业,生活虽然清苦,可是踏实心安,却也怡然自得。


直到有一天,他帮村民寄一卷彩绳,碰巧他自己也有东西要寄,手头没有绳子,就觉得剪别人的一段彩绳来用也不碍事。


谁知寄件的村民早有提防,在绳子两头做了标记,并在信里嘱咐亲人,收件时要检查有没有人偷用。


老信客积攒一生的好名声,因为几厘米的绳子而荡然无存。


他自责不已,觉得自己辜负了全村人的信任,恨不得用剪刀扎自己的手。


从此这件事便横亘心头:

老信客但凡听到私语声,就觉得是在议论自己;


即使还有村民来找自己寄信,也觉得别人在用提防的眼光审视他。


到头来,难堪愧疚的老信客只得远走他乡,余生都活在忧惧之中。


《菜根谭》里有言:“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做人最不值得的,就是昧良心做事,往后余生都为此心神不宁。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小处无愧,方可大处无惧。


释怀坦然的人生,才舒展快活。



《道德经》里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思是说,“有”给了人便利,但“无”却发挥了它的作用。


人皆求有,但很多时候,“无”才是最高境界,一无可成万有。


欲念一无,刚毅的品性自有;情绪一无,明澈的理智自有。


忧虑一无,安然的心境自有;愧惧一无,释然的人生自有。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轻装上阵,和光同尘,享受最清平安乐的光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球杆   路易斯   拿破仑   无欲则刚   欲念   心性   余生   绳子   美文   苍蝇   忧虑   村民   将军   情绪   欲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