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这个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真正能治愈你的,只有自己。不去抱怨,不怕孤独,努力沉淀。世间皆苦,唯有自渡。——杨绛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1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一种感觉,在生活中,岁月静好总是片刻,一地鸡毛却是日常,望远处的是风景,看近处的才是人生。

微博上曾有一个话题,当代成年人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有一个高赞回答:间歇性崩溃,习惯性自愈。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前几天的一个中午,我在睡梦中,突然被一阵激烈的争吵声给惊醒,循着声音看去,只见公司的一位实习生正泪流满面地和她的上级领导争得面红耳赤。

只听她哭得歇斯底里:“我撑不下去了,我的压力太大了,我做不了这个工作。”

不知道是什么突破了她的最后一道防线,让她彻底崩溃。

也许是刚出社会,突然要面临生存的压力、工作的挑战、职场关系的处理、还有生活的琐碎,超过了她的心理负荷。

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自从告别了校园的生活,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孩子的教育、婚姻的矛盾……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我们如何才能不被这些纷繁的问题所淹没,活得自在而从容呢?


2

钱钟书先生说:人生处处皆是围城,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有时候,我们在生活中碰壁,会觉得生活就像是一个牢笼,而我们则是笼中的困兽,拼命地挣扎,却总也逃不出生活拦在我们面前的那堵墙。

其实,拦在我们面前的是我们自己的心墙,困住我们的则是我们思维的牢笼。

前几天,我无意中翻看《王阳明的六次突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本书并不像其他传记,从生到死,细写人物的生平,而是选取了王阳明一生中,最为艰难的六个时期,描述了他的心理历程,看他如何在困境中完成心灵的蜕变、思维的飞跃。

明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时任兵部主事,因为戴铣、薄彦徽等二十一人蒙冤陷狱之事,置自身安危于不顾,抗章疏救,得罪了年少气盛的皇帝和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打得只剩下一口气,入狱月余,后被贬到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龙场镇)任驿丞,一路上还要遭受刘瑾的追杀。

在人生中这个最阴暗的时刻,他结合自己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终于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也是他心学的开端。

也就是说心才是感应万物的根本,人之所以为外物所累,是因为总是向外索取而不是向内探求,而我们的内心则是一座宝藏。

幸福的道路,从“心”开始,心正了,人生的路也就顺了。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想想,我们的人生何尝不也是一场场的突围呢,有的人成功了,拥抱更广阔的天空,有的人则终身拘囿于方寸之间。

而之所以有如此差别,与人的心境有很大的关系。

3

《不灭之诗》中有这样一句,我非常的喜欢:“两名囚犯向铁窗外眺望,一人俯视泥土,一人仰望星辰”。

面对同样的生活环境,有的人眼里充满了让他烦心的人和事,而有的人眼里却都是生活的亮点。

所以说,困住我们的不是生活中的牢笼,而是我们的内心。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有一个女孩子,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于是自己一个人来到外地打拼。她和几个朋友合租在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非常不便,但她一天到晚总是高高兴兴的。

有人问她:“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你有什么可高兴的呢?”

她说:“跟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谈天说地,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她一个人,但是她每天仍然很快活。

又有人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呢?”

“我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且每天为之奋斗,我一点也不会感到孤单和不快乐。闲暇时,我还可以读读书、看看报纸。为了让家人的生活好起来,我也不会轻易放弃,什么苦我都可以吃,这种力量让我从不放弃。”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几年后,她成家了,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九层,她的家在最底层,而底层是这座楼里环境最差的,楼上总是往下面泼污水,丢乱七八糟的脏东西。

可是,她还是不生气,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这时,又有人好奇地问:“你住在这样的房间里,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好处啊!进门就是家,不用爬楼梯;搬东西也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力气;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尤其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些花,种一些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她情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她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自己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可是她每天仍是快快乐乐的。又有人问:“你住九层楼是不是也有许多好处呀?”

她说:“是啊,好处可真不少呢!举几个例子吧,每天上下几次,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有人问道:“你总是那么开心快乐,可我却感到,你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这位女孩子心平气和地回答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黑暗会来,不幸也会来,但不代表这些会取消我们的幸福,我们要做到的是,当我们与黑暗照面的时候,与不幸遭遇的时候,我们能够学会,把他们当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就是生活。

黑暗和光明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有黑暗没什么,有苦难没什么,这就是生活,学会与黑暗和解,当与黑暗和解的时候,黑暗已经不那么黑了。

希望,在余生我们都能把自己活成一束光,自信坦荡光芒万丈,活得认真,笑得放肆,抬头遇见的都是温柔与善缘,过得从容而不慌乱,深情而不纠缠,在人间烟火中,平和而认真的笑对余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廷杖   修文县   人生   牢笼   余生   美文   心境   从容   不幸   眼里   没什么   好处   黑暗   环境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