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细想下来,这话是真理。

很多时候,一个人会选择适合他生活的环境,同时他生活的环境又会反过来影响他,进而让他的人格形成一种稳定的状态。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大多数人,都是文化的产物,他一直在文化之中,而从来不会跳出来审视他所处的文化环境。

审视文化的结果,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相反,遵从主流文化价值的要求,兢兢业业去成为这个主流文化洪流里面的一滴水,加大主流文化的力量,才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只有逆流而上,我们才能越走越高,顺流而下,我们只会越走越低。

当然,文化并没有高低之分,但是有离本源远近之别。

或许又有人要问,远近有何不同?

或可曰:离本源越近,我们越能主宰自己的生命,在人生旅途中,主动性就越高。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如果是生命是一只飞扬的风筝,那么控制风筝的柄就是本源的存在,而影响风筝飞扬方向的风,就是你生活的主流文化。

手柄在心里,只有紧紧地握住手柄,才能把握住自己生命的方向,朋友,风的方向未必就是你的方向,千万不要为了在距离上飞得高飞得远,就随风而去。

我们如果在风里,则自身只会随风而去。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当年第一次离开我的小镇,到几千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去上学的时候,我坚定地想着,此去无论如何也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改变那该死的内向。

小学我只是不喜欢说话,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但初中之后,班主任给我妈说:你家孩子,学习还行,就是太内向了,就他这样,茶壶煮汤圆,有嘴倒不出,以后是要吃亏的。

家里的亲戚来了,看到我,总会说内向不好。

当然,他们不带恶意,只是单纯打打趣罢了。

但是,一次又一次,我心里就觉得,一定要变得外向,因为有说出来的成功,但从来没有沉默着的功业。

进了大学,我开始学着向所有人说话,跟着一些“前辈”在人前学习演讲,学习参加各种活动。

演讲自然是到现在也没有学会的,但是说话倒是学会了。

很多人对我的印象,都是活泼开朗。

我后来经常回想那段时光,想要找到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给我好与不好的标准,为何内向在那么多人竟成了一种不好的东西,而活泼和外向,则那么受人欢迎呢?

后来我发现了,也许是我们看过太多关于内向者失败的的故事,又看过太多靠一张嘴说出来的事业。

那种未经思索的好与坏,不过就是一阵你没法阻挡的洪流。不只是内向与外向,包括很多东西,都这样被未经思考地接受着,比如懂事才是好孩子,比如山珍海味是好日子,比如一个人应该上进,仿佛这些结果就是神意。

至今想来,那“神意”之所以被奉行,不过就是迫于“群体”的压力,一个处于潮流中的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抵抗,就要做好被潮流带走的准备。

文化是什么?这潮流汇聚起来,就是文化。所有文化里面声音最大的那个,就是主流文化。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我们所处的社会,每一处都有“文化”,寝室有寝室文化,公司有公司文化,圈子有圈子文化······这些文化就是一种潜在的规则,你在其中,就需要遵守。

大学时,我们宿舍四个人,自从第一次聚齐之后,我们似乎就形成了一种共识,吃饭的时候一起去,上课的时候一起去,出去玩一起去,每个人都在遵守着这个从来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矩。

直到大四搬家了,宿舍重新分配了,宿舍文化才算完成使命。

而宿舍之外,我在另外的许多群体当中,还感受过很多的文化。

其中一个就是,一群渴望成功,渴望赚钱,渴望快速积累社会经验的人,所共同组成的,这群人不可谓不多。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我们那时候热衷于聚会,热衷于喝酒,热衷于去崇拜一些带有偶像色彩的“前辈”。

这个群体的愿望也很朴实,心里极其相似地有着同样的东西,也许是穷怕了,也许是想突然长大到自己能照料自己,我们拼命地寻找着一些机会,向一些再我们看来“很厉害”的人拼命取经。

那个时候,发现身边大多数人都是那样,我们想成功,想成为一个有钱人,成为一个能赚钱的人,想要成为一个为人处世都很“厉害”的人。

这是那时候身边最大的声音。

最开始的时候,我热衷于这样的事情,三天两头出去找人厮混,喝酒聊天,只要有聚会,都想去看看。

我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这些想法,并且就去做了。

但那时候的我,不做他想,只是如此去做,似乎只要做了就是好的。

时至今日再看,那时候的确实带着一种无明的淳朴,带着一种盲目的真诚,梦想是简单的,做法也很简单。而指引着我们的,不是别的,正是我们所处的那个群体本身所带有的文化属性。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渴望成功”、“梦想出人头地”,许多人拼命赚钱,拼命追赶着日夜上涨的欲望,其内在就是不想做他们所处的文化群体中的“失败者”,也许,用那个文化群体的话来说,应该是我们不接受失败的人生,必要达到标配的生活。

此种文化,也许才是最大的潮流文化,不管是当初关于内向外向的挣扎,还是在校园里那种渴求赚钱的朴实追求,还是工作中的拼命追赶。不都是一种“成功”文化吗?这种文化死死地把人抓住,让人欲罢不能。

一种文化的形成,可能就是一群人共同坚守了一些规则,可能只是一群人把一个东西当成了应该去遵守的准则。

只不过,有些坚持很短暂,而有些坚持则很长而且力量很大,大到让人无法反抗。

青春时我们宿舍的文化,不短也不长,才三年。

但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里,所形成的的男尊女卑等封建伦理文化,时间是多么长,对人性的摧残又是多么大啊。

然而,几千年来,人们并没有奋起反抗,直到辛亥革命,才渐渐得到改变。究其不反抗的原因,不就是因为其潮流太强、力量太大吗?

他能轻易地将人淹没。

当一种文化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个人在其面前,太过渺小。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身处在某种文化潮流中的人们,却不以为奇怪,反而以为很正常,因为他们缺乏审视的能力,也缺乏参考东西,属于“人”的东西,被潮流文化死死地压制着。

可笑的是,作为整体的文化生生不息,而作为局部的文化,却是不断变化。

也许,今天奉为经典的一些规则和标准,在明天突然就被无数人唾弃。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这么多年,在每一种潮流文化里,其实都有一种感觉,指导我们生活的,并非是自己,而是那文化当中的一些潜规则,是那些没有被写出来却被遵守着的规则。

我们像是走在路上,被规则用鞭子抽着走。好像耕地的老牛,拼命耕种着这块主流文化形成的土地。

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文明就是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人创造的,不管我们身在何处,做什么事情,其本身都是一种文化活动。

近两年,李子柒因为田园风格火遍世界,甚至一度成为传递中华文化的代表,虽然被很多人诟病,但那不就是文化吗?

我们始终处于文化之中,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的每一个行为,可能都是某一种文化的结果,只不过文化属性不同,造就的结果也就有所不同。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关于文化属性:

《遥远的救世主》里面有一段描述: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

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当然,这里的强弱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强弱,这里的强者,并非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经济远比很多地方要发达得多,但德兰修女在去美国之后,她却感叹道:这是我见过最贫穷的地方?

美国作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人都渴望追求更多的物质,不是“标配”,胜似“标配”。

在物质上,美国确实当仁不让是强大的,但德兰修女依旧觉得贫穷,这就是弱势文化造就的弱者。

当然,并不是说强势文化好,弱势文化不好,只是着眼处不同,所看到的风景就不一样,追求的东西也就不一样,强势文化在靠近本源处,追求对自我生命的主宰,力求自己掌控自己的生命,而弱势文化,则是把生命交给文化的潮流。

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产物,只不过有些人被文化主宰,而有些人学会主宰文化。

文|帝小羽,我从山里来,欲回山里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弱势   强势   神意   文化   本源   美国   弱者   美文   强者   主宰   群体   宿舍   潮流   主流   规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