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8岁时,我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灵魂


在28岁时,我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灵魂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28岁时,我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灵魂

某君在梦见自己死后到了地府。

阎王问:我已经等了你几十年了,你为何才到?

此君便想有些奇怪。

阎王说:你的肉体确实昨夜才死,可你的灵魂,在你28岁之时,就被你杀死了!余下的几十年,只有身体苟延残喘,活得心安理得。”

此君听到此处,惊醒过来,吓出一身冷汗。

此君原本胆大包天,天不怕地不怕,28岁之后,就怕没钱,那以后的时光,都卖给了钱,为此竭力钻营,玩弄世态人心,虽不欺人,却常常欺己,虽从不曾害人,但是也并未出自真心做过什么善事,一直只当自己交税越来越多就是渡人济国助世了。

此君不怕死,甚至已经为自己安排了后事,写好了遗书。

此君看着窗外,还是一片漆黑,便沉沉睡去。

故事到这里结束,问题却从这里刚刚开始。

尼采曾说:人生命的长短不能以时间来衡量。这话从某个角度来说,大概是对的,但是需有前提,那就是人心中需要有一种超越的东西。

不管那种东西叫什么,只要他超越了物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我们便叫他灵魂。

在28岁时,我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灵魂


在28岁时,我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灵魂

关于灵魂,从古至今,无数人都在努力探索。

关于灵魂存在的证明,《斐多篇》里面苏格拉底做了很精辟的论述,他通过几个论证,证明了灵魂的存在。

当然然,苏格拉底的论证,带着一定的辩证逻辑,因此即便我们今天看了,也存在诸多不能理解之处,无数哲学家对苏格拉底的注解也并没有真正将灵魂的存在清晰地证明出来。

因此即便到了今天,我们依旧怀着一个问题,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灵魂究竟在哪?

我们于五光十色的生活中,看不见灵魂,只有心底那点疑问让我们觉得,人活着,应该是有灵魂的,生命应该不仅仅只是吃喝拉撒睡。

灵魂是一个问题,是一个答案只存在于心中的问题。

然而,夜深人静,当我们审视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我们依旧相信,人是有灵魂的。

在28岁时,我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灵魂


在28岁时,我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灵魂

每个人最初的灵魂都是有趣而温柔的,只是在生活的繁忙慌乱之中,渐渐麻木,诗和远方才变得更远。

而今,在五彩缤纷的物质之间,我们不妨在心里做一个实验,看看自己的灵魂到底有没有麻木?或者说,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灵魂!

第一、将你所拥有的存款抛开,想象着自己一无所有,账号上没有一毛钱,如同回到最原始的时候。

这个时候,你问问自己,你还有什么?

你是否会因为没有钱而变得焦虑,是否会因为没有钱而觉得一切都没有了?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你会有一个在你没有钱时让你的心安定下来的东西吗?

第二、你已经没有钱了,现在再将你的房子、车子还有许多物质的东西一起抛弃,你连住的地方也没有。

这个时候,风雨来时,你是否依然可以坦然面对一切,会觉得自己没法活下去吗?

我们一直寄居在房子里,太阳热时躲太阳,下雨时躲雨,风来时挡风,可你是否在没有这一切时依然坦然生活的心态呢?

第三、人是社会的动物,也许没有钱和房子,我们还有亲戚朋友,那么再想象一下,现在你孤身一人,置身于某个无人之境,没有亲戚朋友,只有你在陌生的人群里。

这个时候,面对着所有陌生的一切,你发现所有的东西,可能都不再是有你标上的印记,万千高楼,没有一间写上你的名字,金钱来来往往,你的存款为零,那么,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觉呢?感觉自己被世界抛弃了?还是感觉自己真正拥有了世界?

当你没有了所有关于物质的牵绊,你还剩下什么?

那剩下的东西,也许就是人的灵魂。灵魂只有不在任何物质中,只有在无垠的荒野中才能找到。

在28岁时,我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灵魂


在28岁时,我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灵魂

科学的进步,自然使人发现了许多物质的奥秘,使得自然在人类面前几乎要失去其表面的奥秘,可是人类对于自身的探索,却和两千年前并无太多不同。

物质的进步,并没有让人类精神更进一步,反而让人类的因物质产生而出现的无数规矩所束缚,这些东西,让人变得麻木。

处于物质中间,可是你想过吗?这一生到底是你占有物质,还是被物质占有?

你以为你拥有很多,可是你想过吗?为了那些东西,你付出了多少?

你曾日日夜夜为那些东西努力,最后你看似得到了他,可是他也曾占有你那么久。

世间许多东西都是平衡的,想要得到,必须要付出。

这就是这个物质世界的所有秘密。

而灵魂呢?灵魂是一件与物质无关的事情,我们不可能从物质里面找到灵魂。

《坛经》里面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人生若谈灵魂,当从那本来具足里面去看。

向外看,多是人生不如意,多是这世事龌龊不堪,但若向内看,我们生于天地间,本来自足,本性自足。

在28岁时,我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灵魂


六祖因听金刚经而见性,而明白自性本足。

那本来自足的,不就是灵魂吗?我们终其一生,也不能稍离灵魂而独在,但我们却常忘了灵魂而奔波,最终不是舍本逐末,便是缘木求鱼。

《中庸》有言: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

此间所谓性,我们可以称之为灵魂。

在28岁时,我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灵魂

于今而言,谈物质是常态,谈灵魂是奢侈。

也许我们翻遍朋友圈,发现的都是有关于物质的密码。

罗振宇在《得到》和《逻辑思维》里面讲到许多知识,但自问一下,这些知识大多都是带着主流文化的色彩,有着主流文化的模式。

甚至就连罗振宇在《十三邀》里面谈起自己的时候,也是用一种主流模式来进行解说,用许知远的话来说,是矛盾又自洽

在28岁时,我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灵魂


有趣的灵魂只能独行,有趣的灵魂也只能在独行中方能展现无遗,一个人的灵魂如何,且看他面对得失的态度如何。

说灵魂的事情和言论太多,但我们谈论灵魂的存在,本不是为了别人的看法,而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在面临事情的时候多一种选择,让我们知道,人世之间,还有灵魂高高在上。

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会因为看见灵魂而高兴,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会因为看见灵魂高兴而哭泣。

也许终有一天,我们终会因为曾经无视灵魂而惊讶······

最终,灵魂是什么,且看自己与他人如何不同吧!

文|帝小羽,我从山里来,欲回山里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标上   苏格拉底   灵魂   自性   人心   阎王   美文   麻木   物质   有趣   事情   主流   人类   东西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