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质太俗,谈灵魂太远


谈物质太俗,谈灵魂太远


某位作家说过:


今日之社会,一直在教人如何生存,却不教人如何生活。

此处的生存,是指物质意义上的生存,而生活是不仅仅止于物质的生存。

但细想起来,大概是生存之法可教,而生活之觉悟却不可教。

活着的法则是适者生存,而 “生活”却是高于活着的状态。

可是今天,大多数人都只是生存,都只是活着。


谈物质太俗,谈灵魂太远


活着,一直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活着,其余休谈。

可是到底什么是活着呢?

作家余华在小说《活着》里面,塑造了福贵这个人物,以此诠释了活着。

谈物质太俗,谈灵魂太远


在活着是一种困难的时候,活着就是人生的意义。

福贵就是这样。

福贵或许从未考虑如何活着,从书里也看不见为什么活着,他年轻的时候是有名的二流子,好赌成性,每天便是玩乐的事情,不必想;

后来成了穷光蛋,每天便只顾活的事情,其余不用想,也没那时间去想。

福贵此后的一生,就是在践行一种责任:活着。

《敬畏生命》的作者史怀泽,真正把爱生命当成一种伦理来践行。

福贵的活着,就是“敬畏生命”。

他是一个混子,是一个可怜的农民,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开了,他依旧活着,你从他身上看不见什么理想主义,看不到什么多余的东西,唯有活着便是一切。

他拼尽全力去活着,无论何时都没有放弃。

此时,活着就是生命的意义,而且是厚重无比的意义。

人活是活什么?

就是爱生命!此处不言灵魂,便是灵魂了,因活着就是世间最伟大的事情。

但这并不是说,人生全部的意义就是活着。若真如此,整个生物界和微生物界,都在践行此种道理,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在拼尽全力活着,如浮游、如真菌、如病毒等,也在拼命昂扬着生命。

人之所以有别于万物者,乃是除了活着这件事之外,他此生都在还在寻找另一种东西:生命的实现,亦或是灵魂的实现。

在活着之外去考虑别的东西,去寻找别的意义,就必须考虑到“灵魂”的问题。

当然,也许你不必叫他“灵魂”,但他一定是某种高于活着,高于柴米油盐的东西。


谈物质太俗,谈灵魂太远


社会之于我们,就是我们的“丛林”,一个人如何活出自己的样子,就是看我们将自己置于怎样的境地。

若将自己置于永远只是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里,说白了,便只是一种懂得各种手段的高级动物罢了,所不同者,乃是动物用牙齿,我们用工具,动物用本能,而我们用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

谈物质太俗,谈灵魂太远

达尔文


现在的我们,固然不必面对如此生死道义德性之间的重大考验,我们活得如此安乐,只要稍微付出点心力劳力,便可衣食无忧,若再钻营一些,能抓住世故人情转而为自己所用,大富大贵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你可曾想过,在此之外,生命里还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吗?

你努力赚钱,穿越来越好的衣服,住越来越好的房子,开越来越好的车,可是,这不就是活着吗?除了活着,你还有什么呢?

也许,大多数人最终会发现,我们的生命是苍白的,始终陷入一种自我循环证明的怪圈里,证明的结果就是:只有有钱,才能做其他的。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证明,怎么证明,都觉得自己不够有钱。

于是,一生便也只做了生存一件事。


谈物质太俗,谈灵魂太远


孟子曰:

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孟子此处将义看成是比生更重要的东西,是高于活着的东西。

而我们的生活,也有些东西是超越了我们活着本身的。

恰如荒年里,一家人饥饿难耐,人人性命垂危,父母却将一口吃的塞进儿子的口里。

恰如,医院病房里,子女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年迈的父母;

以我命换你命的事情,多不胜数,他们也想活着,可是为了某种信念,他们宁愿放弃生命。

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自己活着,但他们此后必将活在那种责备和愧疚当中。问心有愧,他们即便身体没有少任何一点东西,生命却已经不再完成,永远有了一个 缺口了。

情之一字,往往有许多美妙之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除此之外,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坚持,为了这种坚持,他们宁愿舍弃生命。

谭嗣同在屠刀之下,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他的坚持;

谈物质太俗,谈灵魂太远


嵇康在死之前,还谈《广陵散》,原本他可以不死,只是为了他的风骨,他选择死;

谈物质太俗,谈灵魂太远


如此之人有许多,生命可贵,并且活着也是意义,但是人也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至少应该不仅仅如此。

当然,大多数人都不会像说的这么简单,且远比这更复杂,正因为如此,才显得更加珍贵。


谈物质太俗,谈灵魂太远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塑造了一个悲惨的人物冉阿让,他因为偷了一些东西,被关进大牢,一关就是十几年,进去的时候是稚嫩少年,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了。

出来之后,他偷教堂神父的银杯子,被警察抓住。

神父原谅了他,并告诉他做一个善良的人。

冉阿让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他成了一个善良的人,成了市长。

可是在一次救人的过程中,他在侦探面前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在那个时代,他真实的身份,是被人鄙视和不接受的,即便他已经改变了。

可是,他依旧义无反顾,再去救可怜的女子“芳汀”的女儿。

谈物质太俗,谈灵魂太远


当他是一个恶人的时候,很多恨他,神父却接受了他,给了他不一样的“爱”。

他学会了善良,可是,那个社会依旧没有接受他。

但他并没有因此怨恨别人,甚至为了救人,天天舍弃自己的生命。

有时候,灵魂的实现就是,不管外界如何,你都要坚持做自己的事情。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人屈原,有人曾劝他,为何不跟别人一样呢?

劝他的人明白,其实只要他稍微顺着别人一点,变得和别人一样,他就不会那么处处遭受挤兑。

以屈原的才华,若是与别人一样,“醉”在众人里,富贵权利应是唾手可得。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范仲淹也是这样。

谈物质太俗,谈灵魂太远


他们都是真人,都在守着自己生命的完整。

可是一个社会里假人太多,假便成了真;一个社会里,真实的声音太少,真便成了假。

他们诚然可以和别人一样,说假话,谄媚,顺从,以便得到更多的资源。

可他们为了守住灵魂的完整,宁愿不被人理解。

除或者之外,生命的意义在于何处?

也许,就是那你宁愿死也不愿放弃的坚持,就是你宁愿舍弃一切,也不愿改变的准则吧。

文|帝小羽,我从山里来,欲回山里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雨果   屈原   灵魂   神父   高于   敬畏   山里   救人   美文   善良   物质   意义   事情   动物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