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钱买幸福的2个独家秘笈

最近网络热门话题:大不了回家开个店。


开一家自己喜欢的小店,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这可能是每个人的梦想,也是大家觉得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起点。


教你用钱买幸福的2个独家秘笈

(图片源自网络)


然而,仔细看看话题下面的留言大多都充斥着悲观的情绪。


我表哥之前做过快餐店,人流量超大,钱是赚到了,后来人也飘了,觉得生活没意思反而患了重度抑郁。


开店?开店就能一定能赚到钱吗?赚到钱就一定能过的幸福吗?


网友们的留言一部分是吐槽开店的“智商税”,一部分是在聊如何才生活的有意义。


曾经有种说法,“幸福跟钱没什么关系,有钱不一定幸福,没钱也不一定不幸福。这并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一个客观事实。” 但凡有科学素养的人就知道,这是在说幸福与钱没有相关。但是事实呢?


教你用钱买幸福的2个独家秘笈


没钱是不怎么幸福的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想到,没钱,人就是不怎么幸福的,满足不了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去哪里获得幸福呢?心理学研究的是平均数,没钱肯定是不怎么幸福的。


据国家财富的数据显示,GDP(国内生产总值)与幸福感有正相关,各种研究始终得出一种边际效应递减的曲线关系。换句话说,在财富较少时,金钱的增加是可以增加幸福感的;而在财富较多时,这个关系就不那么明显了。


那么多少财富是多呢?其实标准不一, 一般用三千美元的阈限来设定吧。


钱少,一分钱一分幸福;钱多,一万元一分幸福


为什么钱多了,钱就买不来幸福了呢?


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人们增加同样的幸福感需要增加的钱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例如你买5块钱的白菜 , 隔壁菜场卖4块,要走10分 钟,可能你会走;而你买50万的车,不远的4S店卖499995块 ,你是不会走10分钟去另 一家店的。这个叫作费希纳定律,画出来的曲线就和财富幸福曲线一样,边际效应递减。


不管是什么刺激,要能感觉得出差别,那需要刺激的相对数量而不是绝对数量,这是讲人类感觉的韦伯—费希纳定律。幸福也一样,钱少,一分钱一分幸福;钱多,一万元一分幸福。


教你用钱买幸福的2个独家秘笈


花钱买幸福的两个建议


钱该怎么花?最好的建议可能有两条:第一叫作买体验,第二叫作给别人。


买体验是这样的:各种研究发现,买实体的东西不如买体验划算。


其实大多数人喜欢买体验,只是他们不知道。如果给人们10块钱去抽奖,奖品是价值500块的晚餐,比奖品就是500块,抽奖的人会更多。


人是不是就不理性?拿500块落袋为安,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包括买这个晚餐,但是人们就不,体验就是吸引人,把钱花在实体上就是不如花在体验上来得舒服。仔细想想,我们记住更多的往往是一次旅行、一场音乐会、一顿丰盛的晚餐等等,而房子、冰箱、家具,花再多钱很快就适应了。


研究发现,房东还没租户幸福,单纯从幸福考虑,有房子又怎么样呢?


为什么体验有用?


第一,体验让你和他人相联系。


通常情况下,体验都是社会性的,很少有独自体验,社交活动会提升你的幸福感。学生一进学校,首先希望不要被分到看起来差的宿舍,其实熟读心理学你就知道,宿舍设施环境并没什么关系,真的影响你幸福感的是你的室友。


第二,体验让我们有故事可讲。


人生自古谁无死,哪里黄土不埋人。想想人临终的时候,不能只看着自己买的那些实体物品,肯定也不会把买来的首饰拿出来不停把玩,那没什么意思,肯定得回忆过往的酸甜苦辣吧?这都是故事。有故事,才是没有白活的人生。


第三,体验表明记忆重于一切。


人是不愿意失忆的,更不愿意更换自己的记忆。很多时候人的会心一笑无非是不美好的事情过去了,而在记忆里变得美好。记忆就有这样一种美化功能,一次糟糕的旅行,时过境迁,人们通常情况下再看,还能咂摸出点滋味。


第四,体验让我们认识自己是谁。


有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认识自己,这是自我觉知理论。


第五,体验让我们感受独一无二。


总会有些奇怪的地方其实待着并不舒服,但是我们会去;总会有些乱七八糟的食物其实并不好吃,但是我们会吃。谁去体验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有我们自己的体会。


教你用钱买幸福的2个独家秘笈


第二种花钱的方式就更好了,就是把钱花给别人。


研究发现,将钱花给强社会联系的人比将钱花给弱社会联系的人会更加幸福,那些回忆了自己将钱花给亲戚、好朋友及伴侣的人,比那些回忆了自己将钱花给某个普通认识的人、同事、同学以及朋友的朋友的人,会体验到更大程度的幸福。


同时,将钱捐给慈善机构并不是总能提高幸福感,提高的前提必须是搞清楚自己所捐的钱是如何用于提高接受者的生活水平的;那些回忆了自己花钱给他人并给他人造成了积极影响的人,比那些仅仅只是花钱而未给他人造成积极影响的人幸福程度更高。


钱和幸福。没钱时钱能买幸福,有钱时钱的幸福购买力就有限了,你得买体验—给别人。


无论是“大不了回家开个店吧”、“大不了回家教个书吧 ”哪种选择,幸福就是有意义的满足,而这种意义就体现在我们能够主动去思考、去等待、去努力。


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责任,自己的幸福,如此而已。


内容来源:本文内容整理自《遇见幸福》,喻丰著,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版权归作者及本书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作品出处。


教你用钱买幸福的2个独家秘笈


喻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社会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陕西省“千人计划”。兼任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幸福科技实验室(西安)主任;山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山西省“百人计划”。现任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前沿》杂志主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6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SCI/SSCI/CSSCI等同行评议论文近百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喻丰是武汉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导。作为目前国内知名的青年学者及心理学专家,他在《遇见幸福》这本书中,以轻松幽默的笔触,通过34篇有关积极心理学的文章详细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历程、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与理论。此外,喻丰教授在现有的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之上,又阐述了自己对幸福、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不仅能让读者了解到更多有关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而且能让读者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拥有更有意义的人生。


喻丰教授认为,积极心理学预设了一颗主动(能动)的人心。人能够控制自己、调节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自主性、自由意志,这是人之为人的初始状态。积极心理学想让人们去追求的无非在于此,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知情意行”,主动地或策略性地改变自己主观的体验,以幸福为人生目标。


正如喻丰教授在书中所言:“我们能够学习的是主动去改善自己,力所能及地改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态度,不违良心,心向善良,明辨是非,骨气长存。”


想要改变自己,变得更幸福的亲们,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心理学系   幸福   清华大学   美文   秘笈   导师   实体   心理学   曲线   晚餐   幸福感   主动   教授   意义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