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人生要活出意义,而不是活出抑郁

成都49中孩子的纵身一跃,牵动了每一个国人的心。一次次听到一个个正值生命最好年华的生命消逝,每个人都痛心不已。


为什么这样一些阳光帅气得让人一眼看去,心都能化了的认真努力的好孩子竟然会抑郁、自杀?!


我们想知道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成长的道路总有那么多的竞争,就像高考,之前也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家长们给孩子的压力和对其人生选择的控制,以“虎妈”为典型培养出了一方面学业很成功、另一方面内在很创伤的孩子。


一半的自杀者都有抑郁,而家长们又往往忽视,抑郁症的征兆常常被打发为“叛逆期心理”而被忽视,造成了拖延。


除此之外,家庭动态的失衡、关系紧张、暴力和负能量等因素,也是孩子们产生抑郁自杀念头的重要激发因素。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大人们有自己的问题,直接间接地转嫁到了孩子身上,他们不是天生的大师,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会比大人更好。


美国媒体调查还揭示,20%的孩子遭受过校园霸凌,随着孩子们越来越多地用手机沟通,社交霸凌的效力也愈加可怕。


被羞辱、被排斥、被恐吓,是造成孩子们心理负担的重要原因,日复一日地积累。


被霸凌的原因很多,种族、外貌、性向等等都可能成为借口,遭遇霸凌的孩子多数敏感、内向、被动,并且更易于抑郁。


亲爱的,人生要活出意义,而不是活出抑郁


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种原因,称之为“存在主义抑郁”,它有四个核心关键词: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


纪录片《寻找卢克(Finding Luke)》记录了一个叫卢克的优秀生在忽然自杀之后,家人及朋友的探寻追问。


影片揭示,他对于人生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有极度的好奇,在现实没有给他足够好的答案之后,他期望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探寻下去——对于他,自杀或许不是一个终结,而是一个开始,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探寻的开始。



这部纪录片非常催泪,卢克的父母非常具有自省意识,在悲剧发生后,他们总结道:


特别是华裔的家长们,对于孩子的精神状态要有及早的识别而不是忽略、认可而不是否认、寻求治疗而不是无动于衷甚至指责孩子。


几千年来,“我向哪里去”这个问题,不论信仰还是哲学都在试图回答,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追问。


出生与死亡之间的片段,我们就称之为人生,我们希望这个有限的人生是有其意义的。


《阿甘正传》里说,“生活就像是给你一大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



心理学家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指出,自由带给人的首先是焦虑:面对一片迷茫的无助感,在人与人的关系织构建立起来之前的孤独感,以及必需由此带来的对于安全感的丧失,这促使人们逃离自由的责任。


这也类似人生成长的青春期阶段,而人生是没有退路的,必须自己着手去成长、去创造自己,一些孩子就开始了从挫折到焦虑、从焦虑到愤怒、从愤怒到无助、从无助到抑郁的逐渐发展的过程,感受到人生的无意义,包括自由本身的无意义。


亲爱的,人生要活出意义,而不是活出抑郁


在学习惯性中前行,学习的意义只是为了考试和竞争吗?


高阳从小到大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大学顺利考上了清华某工科专业。


上大学之前,她期待能拥有不错的成绩,打打排球,交一个男朋友,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什么都能做得很好”。


但第一个学期结束后,高阳的绩点惨淡,她在朋友面前大哭了一场,觉得关于大学生活的美好幻想全都破碎了。


“我是不是干什么都不行?”反思之后,她认为是自己“过得太自由,导致了掉队”。


从此,“掉队”成了高阳最害怕的事,恐惧和担忧无时无刻不在支配着她。


高阳开始模仿身边很厉害的“大牛”——他们似乎不需要睡眠,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每个人在自己的小工位埋头做科研,一整天没有人说话,甚至到凌晨两三点,有些屋子的灯依然亮着。


这些人早早发了十几项专利,将各种荣誉称号、奖学金收入囊中,生活是格式化的。


高阳小心翼翼地完成一个接一个的任务,用高考数学的逻辑去要求自己:不能出错,不能脱轨,这题完成后马上下一题。


“高中时自己偷偷放松一个下午会有负罪感;但现在哪怕只是午觉睡了一个小时,起床后都会特别焦虑。”


直到长久以来积攒的压力爆发出来,她被确诊抑郁。


高阳回想起来,觉得自己从没真正掌控过任何事情,二十几年的人生一直在被push,被催促,被无数明晃晃的deadline和隐形压力推着走。


“我停不下来,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停下来。停下来让人害怕,走下去让人恐惧。”


亲爱的,人生要活出意义,而不是活出抑郁


人生是活出意义,不是活出抑郁


201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在《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研究文章显示,中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9%,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6.57%。


而在1982年国家卫生部进行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中,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仅为1.269%,抑郁症并非精神卫生工作中防治与研究的重点疾病。


另外,2017年,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人发现,1990~2017年期间,抑郁症患病率从3224.6/10万人上升到3990.5/10万人,增加了24.7%。


抑郁症已成国人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GDP快速增加,人们生物学本能中对资源和地位的掌控欲被调动。教育被赋予了改变命运的功能,家庭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变高,推力越来越大,孩子从小被训练去做更高、更强、更好,而忽略了内心感受和自我创造力、感知力的培养,形成了‘空心’。一旦达到一个阶段性目标的时候,空心一塌就是抑郁症。”


亲爱的,人生要活出意义,而不是活出抑郁


意义治疗法


在纳粹集中营煎熬过的医学博士弗兰克尔的著作《活出意义来(Man’s Search for Meaning)》尤其适合人到中年的家长们阅读参考,他的理论要点是:人要寻求生命意义,这是生命中原始的力量。


这个意义是唯一的、独特的,唯有人付诸实践,才能够满足人的意志,“意义治疗”的任务在于协助人找出他生命中的意义。


有一本新书《意义的力量(The Power of Meaning)》指出,我们的当代社会文化过于强调“快乐”,但简单快乐并不是更丰满、更自我实现的人生。


就像我们担心孩子们“YOLO”(You Only Live Once)的无所事事,同时也要启发他们树立目标和做事方法,人只活一次,但也因此,该好好地把它活出来。

这本书指出了建构人生意义的四个途径:
建立与他人的联结;确立目标及实现的步骤;表达自己跟世界的关系;发现那些深化生活存在的奥秘。


但是试图自杀,这种行为就彻底阻断了自己更多的爱家人、爱世界的机会,而“活”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我们应该行动起来,早早地与青少年进行关于意义的讨论,倾听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以恰当有效的方式发挥自己。


亲爱的,人生要活出意义,而不是活出抑郁


父母要做好榜样,首先活出人生的意义


这要求父母自己做好榜样,毕竟心理医生只能偶尔指点迷津,平时的朝朝暮暮都是在父母自己的潜移默化之下。


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足够的反思和追问吗、普遍经历中年危机的我们有更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吗?


借着关于意义和抑郁的讨论,对于父母也是一个好的学习过程,跟孩子一起成长,对孩子的好处是多方面的:更好的家庭气氛、更深刻的亲情、更健康的榜样力量。

每个人的生命意义都不同,每个阶段的生命意义也不同,必须由此人自己去寻找、去领悟,一旦找到,他就有希望摆脱因生命空虚而产生的神经官能方面的症状,包括失眠、焦虑、饮食失调等等。


有过抑郁症的人都知道,抑郁的核心并不是“不快乐”,而是“没有活力”,是缺乏了生命的激情和能量,这正说明了生命意义对于人有多么重要。


创造并不仅仅是人生规划,自我表达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把独特的自己表达出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家庭轶事,或者以文字、绘画、音乐、摄影等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切入世界的角度,每一个这样的讲述,就是一个创造性地阐释的过程,一次次把自己的内在梳理得更加完整、有序。


关于成人的教育,包括对于家庭教育方式和目的的探讨,怎样构建一个良性的家庭氛围,怎样帮助孩子寻找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是让孩子实现自己认为必须的人生目标,等等。

文章转自郁金香光阳会,本平台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抑郁   意义   目的   人生   美文   焦虑   精神障碍   无助   亲爱   父母   压力   原因   生命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