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中医外不治癣?这例疑难病竟三月痊愈

2018年年尾,张大宁主任收到了内蒙患者关某送来的锦旗,因其迁延难愈的罕见病--“蕈样肉芽肿”仅仅三月就得痊愈。

(注意:本文部分照片可能会引起不适)

「病例」中医外不治癣?这例疑难病竟三月痊愈

蕈样肉芽肿

又称蕈样霉菌病,是起源于记忆性辅助T细胞的低度恶性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初期为多种形态的红斑和浸润性损害,以后发展成肿瘤,晚期可累及淋巴结和内脏。


临床上,皮损多处,形态不规则,常常被误诊为湿疹、皮炎。皮损有难以忍受的瘙痒,用常规治疗很难控制。


拓展阅读:伟大的模仿者--蕈样肉芽肿(点击阅读)


患者就诊时已出现全身多处病变:头、面、四肢、躯干均有不同程度的皮损:红疹、红斑、角化、藓样、糜烂、流脓……


虽尚未发展到肿瘤期,但患者的肝功和肾功均已出现了指标异常,这是疾病发展的一个征象,同时也与患者早期使用过的口服药和外用软膏等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相关。此类药物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一分阳气,一分健康。如此治疗,即便短期见效,机体阳气受损,反扑复发往往势大力猛,后患无穷。


「病例」中医外不治癣?这例疑难病竟三月痊愈

「病例」中医外不治癣?这例疑难病竟三月痊愈

「病例」中医外不治癣?这例疑难病竟三月痊愈

「病例」中医外不治癣?这例疑难病竟三月痊愈

「病例」中医外不治癣?这例疑难病竟三月痊愈

2018年9月30日就诊时照片


古人讲“见皮休治皮”。皮肤病的发作部位虽在皮肤,但根本原因却是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失衡。若执着于治疗皮肤,是治标未治本,非善医之法。

深蕴此道的张大宁主任以健脾理气、清热散结、活血化瘀为之处方,所谓病繁则投石问路,前三诊的用药势重程短,一月内就得到了不错的反馈:患者服药后精神佳,气色好,头顶、耳后的皮损明显消退,食欲改善,呃逆消失,大便通畅…

见处方得以成效,张主任乘胜追击,调整处方清补比例,重清轻补,取“兵贵胜,不贵久”之意;另加以舒肝对药,既修复保护肝功,又减少“木火刑金”之势,同时舒畅情志、调达气机。

合理的处方犹如酣畅淋漓的狙击战,短短三月即将顽固皮疾得以驱逐,患者周身皮损好转,状态恢复,肌肤津液得以滋润,四肢百骸得以濡养:


「病例」中医外不治癣?这例疑难病竟三月痊愈

「病例」中医外不治癣?这例疑难病竟三月痊愈

「病例」中医外不治癣?这例疑难病竟三月痊愈

「病例」中医外不治癣?这例疑难病竟三月痊愈

2018年9月(左)与2019年1月(右)对比图


此后,张大宁主任又以补肾健脾、滋阴清热之方保驾调理数月。

附: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思路及养护方法:

一、皮肤病与“汗”的关系:

若长期不出汗,容易出现各种皮肤病,比如:牛皮癣、荨麻疹等等。因汗出不畅,阳气郁于皮下,郁则为火,火扰则痒,烧灼则为白屑。


二、治病要求本,不一定只着眼于标:

皮肤病的病因是由于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失衡,只要把握了这一治疗思路,不必拘泥于症状,通过矫枉失衡,皮肤病亦可治愈。

例如:某女病人来治腰及肘部湿疹,痒甚,兼见月经前胸胀厉害,且腰、腹部怕冷,晨起口苦,睡眠可,月经色暗,脉弦滑,舌边齿印,舌下瘀。辨为少阳太阴病,处以小柴胡汤合理中汤,加瓜蒌。连服三周,胃口变好,以上诸不适及头晕消失,湿疹自愈。


三、宣肺思路在治疗皮肤病上的应用:

麻黄宣肺走表,故可治荨麻疹、牛皮癣等皮肤病。如近年有报道用麻黄治疗顽癣42例:麻黄15克,加清水一小碗,武火煎沸五分钟,分两次温服,连续服十剂,全部痊愈。

慢性荨麻疹、银屑病、湿疹等皮肤瘙痒类疾病,其病机多由风邪客于腠理不散,郁遏不得汗出,或郁而化火,若伏于皮下,发为痒疹诸患。善治者用宣肺药物发泄郁热,透散邪毒,邪去痒止,久病可愈。

为医者当重视宣肺,对于一些久年皮肤病或能开一思路。


四、非药物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五、皮肤病的忌口与生活调理:

皮肤病是小病,若见痒治痒,见皮治皮,图标而忘本,或过于重视激素、抗过敏类药物,将会有损于肺、肝、肾,滞碍于二便排解浊毒,易导致变证多端。

若处理不当或任其发展,小病变大病者多有发生,尤其是本文中所提及“蕈样肉芽肿”,一旦进入肿瘤发展期后,将会陷入全身多发转移且可用药物匮乏的困境,进而威胁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委中   风池   宣肺   曲池   肉芽肿   麻黄   阳气   荨麻疹   皮肤病   湿疹   病例   处方   药物   患者   思路   中医   皮肤   疑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