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颜茶语|清明节与茶的故事

瓷颜茶语|清明节与茶的故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作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每逢这样的日子,人们总是要去墓园祭扫,以寄托对故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瓷颜茶语|清明节与茶的故事

瓷颜茶语|清明节与茶的故事

寻根溯源

瓷颜茶语|清明节与茶的故事

“清明”一词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明庶风就是指春分时的东风,意思是清明风在明庶风四十五天后来到。这里的“清明”还是作为节气。

节日意义上的清明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而关于寒食节的来源说法不一,有周代禁火说、古代改火说、介子推说等。

瓷颜茶语|清明节与茶的故事

介子推的故事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宠姬骊姬生下儿子奚齐。为了使自己的儿子登上王位,骊姬对太子申生加以迫害。申生被逼自尽, 公子重耳也被迫出逃。

因为重耳德才兼备,很多贤士都追随他,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个。

在逃亡途中,介子推割下大腿上的肉进献给久未吃到肉的重耳。重耳很感动,表示登上王位后要重赏他。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 但他却忘了介子推。此时, 介子推和母亲隐居在故乡绵山。有一天, 晋文公在别人提醒下记起了介子推, 并请他出山。但心寒至极的介子推不答应出山受封。

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晋文公下令“焚山”,不料想,介子推和母亲竟被焚而死。文公后悔不已。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并在此往后三日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寒食。于是,禁火和吃寒食成为寒食节的重要习俗。

到了唐中期以后,清明寒食才合二为一,且以清明为重。扫墓、寒食、请新火成了唐朝清明节的主题。

而茶作为清明节的一种祭品,早在两晋时期便已经兴起。当时主要是南方一些地区,而黄河流域一带兴起以茶为祭,则应该是唐代中期以后。

瓷颜茶语|清明节与茶的故事

古人视死如视生,生前享用的物品,死后也要能够享用。而茶作为一种宫廷和民间都喜爱的饮品,作为祭品就不足为怪了。

茶叶作为祭品,无论是尊天敬地或拜佛祭祖,比一般以茶为礼,要更虔诚、讲究一些。皇室用于祭典的,全部是进贡的上好茶叶。一般寺庙中用于祭佛的,也是选用最好的茶叶。

瓷颜茶语|清明节与茶的故事

如《蛮瓯志》记称:“《觉林院志》崇收茶三等:待客以惊雷荚(中等茶),自奉以萱草带(下等茶),供佛以紫茸香(上等茶)。盖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从此段记载中不难看出,以茶为祭的普遍和以茶为祭的受重视程度。

我国古代用茶做祭,一般有这样三种形式:一是在茶碗、茶盏中注入茶水;二是不煮泡只放以干茶;三是不放茶,只放置茶壶、茶盅作象征。但也有例外,如明徐献忠《吴兴掌故集》载:“我朝太祖皇帝喜顾渚茶,今定制,岁贡奉三十二斤,清明(前)二日,县官亲诣采造,进南京奉先殿焚香而已。”

瓷颜茶语|清明节与茶的故事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叫上巳节,古时在农历的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意思就是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上巳节祓禊所成。

后来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了踏青节,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说“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瓷颜茶语|清明节与茶的故事

明前后,大地回春;草长莺飞,细雨纷纷;春寒乍暖正是茶农采茶制茶的时节清明前采摘的茶,称明前茶。得季节之神髓,时令之精华带些许初春的寒意,却有香甜醇滑的惊艳。

瓷颜茶语|清明节与茶的故事

清明茶,是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嫩芽,新春的第一出茶。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香高味醇,奇特优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清明品绿茶,正是好时候!劳逸结合,清明节来瓷颜茶语给自己身心来一次放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淮南子   清明节   黄河流域   茶盅   寒食节   生下   兰亭集序   大地回春   介子   祭品   王位   唐代   时节   清明   茶叶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