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前世今生

乳腺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月经期间的乳房胀痛、怀孕期间的乳房发育等等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同样乳腺癌也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一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也依赖于激素的调控。


临床上通过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或抑制雌激素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就叫做“内分泌治疗”。


临床上通过检测病人乳腺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来判断哪些病人适合做内分泌治疗,如两者都是阳性或其中一种为阳性,术后都应该接受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源于一百多年前的一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在切除卵巢后出现了肿瘤情况好转,从那时候起大家就逐渐意识到一部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激素之间具有某种联系。

揭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前世今生

随着雌激素受体被发现以及一系列相关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内分泌药物成功为乳腺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包括降低雌激素水平以及阻止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细胞的激素依赖性生长。

揭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前世今生

绝经前的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往往首先选择手术、放射或药物去势,降低雌激素水平后再应用内分泌药物。


绝经后患者则直接应用内分泌药物治疗。



常用的内分泌治疗包括:


抗雌激素类,主要是他莫昔芬、托瑞米芬和氟维司群。


目前仍是最常用的一线内分泌治疗药物。


三苯氧胺可与雌激素竞争结合受体从而对抗其作用。但长期服用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


孕激素类,包括甲孕酮和甲地孕酮等。


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以抑制细胞内雌激素受体及其功能产物产生,干扰雌激素-受体复合体进入细胞核,加速雌激素代谢。


孕激素还可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生殖腺激素减少雌激素的生成。最主要为黄体酮类,有效率约16-20%。


芳香化酶抑制剂,包括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等。


此类药物的原理是通过抑制体内芳香化酶(主要存在于肾上腺、脂肪等处)的活性,阻止此处的雌激素合成。


通过抑制绝经后患者雌激素的生成,达到控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包括诺雷德和抑那通。


适于绝经前或围绝经期患者,它们与垂体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减少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抑制卵巢功能,使绝经前妇女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与绝经期妇女相同。



总之,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早期,晚期甚至高危人群预防等方面都能发挥作用。但同时因为内分泌治疗时间较长,副作用也要密切注意,以免出现难以挽回的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乳腺癌   内分泌   绝经期   垂体   受体   雌激素   阳性   激素   肿瘤   前世   体内   抑制   药物   患者   细胞   今生   水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