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纳呆、乏力原是...

患者,蔡某,男,76岁。因“腹胀、纳呆、乏力5天”入院。

患者入院前5天开始出现肚子饱胀、不想吃东西、自我感觉非常累,大便有解,不硬,无放屁,小便正常,睡眠较差,没有发烧,怕冷,全身酸痛和呕吐、黄疸,也没有心悸,胸闷及浮肿。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极度消瘦,面色晦暗,舌体瘦,舌中大片剥苔,舌鲜红,整个舌面少津液。心肺肝脾未见异常,上腹部压痛,五反跳痛,未触及腹部肿块。无肌紧张。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关节活动度正常,未引出病理征。寸口脉弦细,人迎脉大寸口3倍。

入院后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均正常;生化全套:总蛋白62.5 g/L,白蛋白36.7g/L,其余未见异常;凝血全套:纤维蛋白原定量4.6g/L,D-2聚体1.3ug/ml;降钙素原0.069ng/ml;男性肿瘤系列教材未见异常。头颅CT+肺部+腹腔CT:脑萎缩; 肺气肿;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胆囊多发结石。泌尿系统彩超:双侧肾、双侧输尿管、膀胱、前列腺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腹胀病(气阴两虚);西医诊断:1、胆囊多发结石;2、老年性肺气肿;3、脑萎缩;4、营养不良。

中医治法:益气养阴,益胃生津;予“益胃汤”加减(麦冬10g、 沙参15g 、玉竹15g、生地黄15g、太子参15g、陈皮10g、厚朴10g );西医治疗:补液及支持处理。

服3剂后,症状改善,舌苔明显改善,舌面津液增加,复查腹部CT提示肠道积粪。猛然醒悟,此谓为肠道津枯所致阳明腑实证)。续前加生大黄10g、芒硝10g .2剂,水煎内服,每日一剂。服药后,解大便数次,量多,腹中肠鸣,矢气,腹胀顿消,食欲恢复,气力如常。

案例分析:76岁老年男性,极度消瘦,腹胀、纳呆、乏力患者,尽管有舌体瘦,舌中大片剥苔,舌鲜红,整个舌面少津液,寸口脉弦细,提示忧气阴两虚,但因大便有解,第一时间未察觉阳明腑气不通,典型“无水舟停”增液承气汤证。

《黄帝内经》“人迎脉大寸口3倍,病属阳明”,已经明确告知病位在阳明筋脉,结合腹胀。纳呆、及舌象,理应明确诊断 :阳明腑实证。可惜现在的中医没有几个懂得《黄帝内经》人迎、寸口阴阳、表里对照诊病的 古脉法;况且不重视中医“腹诊”,被患者“大便有解”蒙蔽,未能及时辨识“痞、满、燥、实、坚“,险些误事。复查腹部CT及时发现肠道积粪,弥补了“复诊”之不足,提示现代影像学检查可作为中医“望、闻、问、切”之延伸与补充,不能一概否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乏力   黄帝内经   津液   肺气肿   胆囊   肠道   实证   西医   结石   消瘦   腹部   患者   异常   中医   提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