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变态反应症(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本病并非感染性炎症,是发生在鼻粘膜的I型变态反应,具有3种主要症状:反复性,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堵.

(一)致敏具有变应性异物侵入体内,被巨噬细胞吞噬,变应原信息经T淋巴细胞(T细胞)传递到B淋巴细胞(B细胞),该B细胞发育成浆细胞,在T细胞支配下,产生对变应原特异抗体,即IgE型免疫球蛋白,IgEI进入血中及与肥大细胞结合,使机体致敏。人能否产生IgE取决于遗传因素。

(二)鼻粘膜上的变态反应机体致敏时,变应原再次附着鼻粘膜,在粘液层溶出变应原物质,和表层嗜碱性粒细胞及粘膜上皮内的肥大细胞上IgE产生变应原抗体反应,这一刺激使细胞脱颗粒,释放化学介质(组胺,SRS-A).组胺刺激神经末梢,其兴奋经上颌神经(三叉神经)到达脑干,刺激喷嚏中枢,兴奋迷走神经、膈神经、肋间神经、引起喷嚏发作,同时刺激面神经唾液核,传入锥体神经,翼管神经,蝶聘神经节,使节后副交感神经兴奋,促使鼻腺大量分泌清水样鼻涕。另一方面,组胺直接作用鼻粘膜下血管壁,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亢进,浮肿,引起鼻粘膜肿胀即鼻堵。由于SRS-A中一员嗜酸细胞游走因子作用,鼻粘膜浅层和鼻涕中可见多量嗜酸细胞,但嗜酸细胞本身并不直接与变态反应有关。

(三)花粉症的新学说从花粉粒子的电镜学的分析,根据形态组织学的特性提出树木花粉症的激发学说 1.依粒子外壁型的分类可分为颗粒,纹饰,纲目,小刺,棒柱,平滑等。 2.颗粒、纹饰等见于雪松、榆、胡桃、榉、银杏、白杨,纲目见于柳属,棒柱见于杉。 3.小刺·短刺见于黑桦、白桦。 4.从地球历史看,人类已知植物的花粉和孢子化石。 5,从粒子的形态组织学看,有外壁厚,小硬刺,具有短突,内部坚固,厚层突起端,尖锐柱状等特点的粒子容易刺入鼻粘膜,而粒子大量时,损伤鼻粘膜,激发变态反应性鼻症状,被认为花粉症的病因,因此砍伐引起花粉症发病的有害树木,花粉的基因DNA的重组,隔离栽培,种植对人类有益的树木可预防花粉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变态反应   组胺   淋巴细胞   组织学   纹饰   纲目   鼻炎   花粉   粒子   喷嚏   鼻涕   树木   颗粒   细胞   兴奋   神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