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唐婉的爱情真的是陆母所破坏的吗?

陆游字放翁,是南宋的大诗人,著名的爱国志士。

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亘古男儿一放翁”,这是对陆放翁崇高的评价。的确,陆游非等闲人物,他“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他曾率领百骑,直捣敌营,生擒敌酋,干过一番豪气凌云的事业。一句话说就是,他是实实在在的“男儿”。他还为后人留下了“平生铁心石,忘家思报国”,“位卑未敢忘忧国”等名句。

然而,作者一直有个疑问:一个如此雄才大略的“男人”,怎么不会去维护自己的爱情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在陆游二十岁的时候。在父母的安排下,陆游迎娶表妹唐婉为妻。两人的婚姻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式婚姻,可是却超乎寻常的幸福。陆游的父亲陆宰曾任转运副使,舅父唐仲俊现任光州通判,两家可谓门当户对,亲上加亲。而在陆游唐婉成婚之前,因为科举考试,陆游曾经在十六岁和十九岁时两度在临安舅父家中读书,两人一起度过了无数快乐的时光。陆游的母亲唐氏本是这场婚姻的主导者,可是,在唐婉过门之后不到三年,唐氏就对自己的侄女唐婉厌恶不已,强逼着儿子把唐婉赶走。

后来两人都重新组建家庭。

在三十一岁时,陆游偶然在春末游览沈园,唐婉命仆人送来一壶美酒,几碟小菜。陆游几杯酒下肚,心中万千愁绪涌上心来,遂找来笔墨,就在沈园的墙壁上当众题词一首: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犹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在看了这首诗之后数日,唐婉忧伤不已,追思往事,也写了一首《钗头凤》,与之应合: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写下此词不久,就抑郁而死。

很多年之后,陆游几经辗转。当看到唐婉的《钗头凤》之后,陆游痛哭流涕,悔恨不已。一晃,又过了数十年,陆游已经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者,当陆游再度回到沈园的时候,看到眼前的一切,心中悲痛,不禁又写下《沈园》一诗: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的母亲为何如此讨厌唐婉呢?常见的解释有三种:

1、陆母望子成龙

据南宋刘克庄的《后村诗话》里所记载说,陆母“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也就是说陆母望子成龙,怕陆游沉浸在儿女情长的温柔之乡中不能自拔,耽误了学业,所以要他将妻子休了。

2、陆母嫉妒

陆母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唐琬偏偏才貌双全,这让她看不下去。

也有人说儿媳过于优秀,而陆游对唐婉又言听讲从,使陆母有了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的隐忧。

3、唐琬不孕

结婚数年,唐琬一直没能为陆家生个儿子。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作者以为:未必!

如果是第一种原因,这与陆游所接受的教育是相悖的。据记载:

陆游出生后的次年(1126年)十一月,北方女真攻陷都城汴京,虏走徽、钦两帝。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起,三岁的陆游跟随父母开始逃难生涯,直到九岁那年,才得以返回故乡绍兴。

山阴陆氏是一个大家族,原本是以务农为业的,到了陆游的高祖陆轸,才通过科举制度,开始走上仕途。他虽然做了官,但仍保持着朴素正直的品质,在朝里朝外居官四十多年,始终未曾置买田产。因此,家庭的经济生活还是相当寒素的。

祖父陆佃,曾从王安石学经。宋徽宗时,担任过尚书左丞,著有《春秋后传》等书。父亲陆宰曾作过朝请大夫、直秘阁,负责过皇家图书馆,也是一个有名的藏书家。绍兴年间,宋高宗诏求天下遗书,陆宰所献藏图书目一万三千余卷。书香门第的家学渊源,给陆游从小就创造了一个读书的好环境。

陆游稍稍长大就进入乡校读书,师从学识良高,注重气节的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七岁时,又改从鲍季和受业。这个期间,他开始正式写诗。恰好,当世著名大诗人曾几来访陆宰,陆游对曾几仰慕已久,经多次恳求,终得曾几收其为徒的应诺。曾几可不是一般的塾师,史载,曾老爷子年轻时参加吏部考试,名列优等,赐太学上舍出身,历官江西、浙江提刑,后任秘书少监,奉旨修《神宗宝训》,书成,权礼部待郎。有道是“名师出高徒”,老师如此优秀,学生还会差吗!
家庭的影响,老师的教诲,儒家思想的熏陶,幼年在金兵逼迫下饱受的颠沛流离之苦,使得“爱国保民”的观念深深地植入了他的灵魂。崇高的思想一旦注入一个人,而且是一个才情极高的文人血管,流淌出的绝不是汩汩细流般的浅吟低唱,喷薄而发的将是振聋发聩的强音。

试想,在受了这么好的儒学教育之后,还在家国沦陷危机中沉迷于儿女情长,显然不合常理。

对于第二种理由,面上看似乎有成立的可能。因为,在古代,受“三纲四德”等伦理道德的影响,母亲们或多或少存在“恋子情结”。然而,这门亲事可是陆母亲自定的,而且这样的组合是亲上加亲呢,有了这层关系,对自己的地位只会更加稳固。因此,这种可能性基本上是不可能。

对于第三种理由,面上看似乎有成立的可能。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观念,在封建家庭里根深蒂固,所以陆母不能接受唐婉没生孩子的现实。但李清照也没生孩子呀,也没见赵明诚休了李清照嘛。在那个时代,想传宗接代男人可以娶偏房、纳妾,没必要一定要休掉原配夫人啊?所以曾经深爱李清照的赵明诚后来也纳了妾。所以仔细地想,这似乎也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因此,上述这些原因,似乎都不能成为让陆母赶走儿媳的充分理由,况且,以唐婉的性格,她也根本不会主动与陆母产生什么矛盾。

作者以为,真正想休妻的是陆游自己,并不是其母亲。理由如下:

(1)陆游自幼早熟、接受了过多的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导致“超我”过于发达,而“本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2)陆游在结婚之前两度参加科举都铩羽而归。最近的一次,正在结婚之前的那一年。这导致他的“超我”严重受挫。

(3)在满口“仁义道德”的时代,想要休妻又不被外人非议,总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吧。这时,陆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替罪羊。

(4)“先成家后立业”,本来准备在成家后再好读书,谋取功名。然而,在成家之后,陆游发现这情爱太令人舒服了。这时内心的“本我”与“超我”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本我”希望整天在房中和唐婉吟诗作画,“过过小日子”。但内在的“超我”非常害怕自己长此下去,无法光宗耀祖、振兴陆家。由于他所受儒学教育很深,最后“超我”战胜了“本我”。

弗洛伊德曾经说:“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是的,有精神分析经验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下所作的决定往往是表面的,“违心的”,迟早要遭受潜意识报复的。这是因为,由于心理防御系统中的压抑、隔离、过滤等机制的影响,那些容易让“超我”不舒服的内容直接被放到了潜意识里。但这并不等于说这些内容不存在了。就像你看到一辆车在街道的转弯处不见了一样,它只是去了另一地方而已。

陆游的情况即是如此,当他看到自己曾经心爱的女人过着美满的生活,而自己依然处于落魄的时候,很自然地触动潜意识中的记忆,“超我”受不了了,从而产生深深的悔恨和内疚。诗中的“错,错,错”即是表达这这一意思。

但是,由于他的“超我”过于强大,事后马上又出去征战了,我们可以把这种行为理解为升华。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忙碌征战”、“高调爱国”的背后或许包含着防御心理痛苦的成分。这一点从他老年重游沈园所流露出的痛苦即可看出。

常言道:“言为心声”。一个如此雄才大略的“男子”,居然写下如此专情的诗篇,说明他的“超我”与“本我”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在激情高昂的面具之下掩盖着凄历的痛苦。

或许这就是传统“中国式英雄”的悲剧,他们在自己的个人感情都左右不了甚至主动地放弃个人情感的情况下还在高唱“忠君爱国”之词。

作者时常在想,这种存在“分裂人格”的“男子”算“男人”吗?——《过禅意人生:存在主义治疗师眼中的幸福》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真的是陆母所破坏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亲上加亲   舅父   雄才大略   绍兴   爱国   望子成龙   儿女情长   儒学   科举   南宋   男儿   母亲   理由   家庭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