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生产队时期三夏收小麦及一些琐碎事

以前的一些事情总能够引起人们的一些回忆,以后的年轻人在接近或处于老年之后也可能会对现在的岁月进行一些回忆。三夏是生产队时期一年当中最为繁忙的一段时间,素有“龙口夺食”的说法,同时也是种玉米、棉花田间管理的关键时节,把收麦、种玉米、田间管理合并一起称为“三夏”,生产队时期农业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主要还是以人力为主,整个三夏中要把麦子收完,要做大量的工作,碾打晾晒全部入库大概需要两个多月时间。收麦子的准备工作,生产队时期为了把土地利用率提高到最大,对于打麦子所使用的场园也是要在忙罢后进行耕种的,一般都种植一些成熟比较早的小麦,在这些麦子成熟时尽快将其收割,堆在一旁,占地方越小越好,这个时候对大面积的场园进行平整、反复洒水和碾压,形成表面平整硬实的大块场地,晾晒一两天使其具备碾打麦子要求。同时还要对农具进行修理,如果有损坏现象时还要尽快进行增添。由于三夏时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要投入到劳动中去,所以后勤也必须重视,当时的生产队就在场园附近搭设临时大灶房,给社员们提供饮食,所以这一部分工作也必须提前做好,以保证大忙来临时社员们的生活。

记忆中生产队时期三夏收小麦及一些琐碎事

用镰刀个小麦


收麦子,收麦子全部使用镰刀人工收割,一般情况下是先根据各家各户的劳力,把一片土地按照地亩分配下去,按地亩记工分,不但要把麦子收割完,而且还要拉回到场园里。这个时候真正的大忙实际上才开始,其余麦子麦子收割、种玉米、已收麦子的碾打晾晒、棉花地的管理等都必须有序地安排好。然后必须安排人员进行玉米播种,玉米生长期比较长,大约在120天左右,尽量要保证玉米在合理的时间段生长,必要时随时安排用机井进行灌溉,在收玉米后不耽误种小麦。

记忆中生产队时期三夏收小麦及一些琐碎事

杨场杨小麦


分组安排劳动力,安排劳力套上牲畜进行玉米播种,翻地、拉槽、下种、覆盖各劳力相互协作紧张地进行播种。场园的活这个时候同时展开,天气比较好就把麦子先散开在场园进行晾晒,中途视情况进行数次翻倒,到下午三点左右其干湿程度也就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就开始进行碾打,之后把麦草挑开,麦粒和麦糠还是在一起混合着的,然后把这些堆积到一起,依照吹风的方向和大小进行扬麦,条件好一点已经用上了电风扇进行扬麦子,也叫扬场,一边扬一边用扫把把麦糠扫到一边,这个时候麦粒越堆越多,正常情况下到傍晚时扬场工作就基本上结束了。晚饭之后安排人员把白天所割的麦子往场园拉运,同时把已打出的麦粒运送到晾晒的地方,等到次日天亮后进行晾晒,当时晾晒场地大多是在公路或城区街道,晾晒目的主要是为了交纳公粮和集体储备粮食,分给社员的的口粮是不用生产队安排晾晒的,有各家各户分配后自己进行晾晒。这样基本上三夏的所有活路都已经展开了,割麦子、碾打、晾晒、种地、棉花田管理等同时开展,种地的人总希望能够下一场透雨,场园和晾晒的人希望千万不要下雨。

记忆中生产队时期三夏收小麦及一些琐碎事

犁地


场园碾打结束后种白萝卜和小麦,麦子碾打晾晒全部完成之后,除留出一小块场园之外,对于大面积的场园要进行复耕,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先种白萝卜。到了寒露节气时,再给白萝卜地里进行小麦播种,这时候由于有白萝卜在地里生长,小麦只能是由人工拿着锄头进行种植。

总之,生产队时期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三夏所用时间比较长,社员的劳动强度也比较大,劳动时间也比较长,大多数日子都是要晚上加班加点的。随着一步步发展,机械脱离小麦加入到了场园,小型拖拉机的身影也出现在了耕种的现场。加快了生产进度,减轻了社员的劳动强度,社员对这些机械感情是非常深重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生产队   小麦   麦糠   夏收   田间管理   时期   麦粒   各家各户   劳动强度   社员   镰刀   麦子   生产方式   琐碎   棉花   玉米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