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国企砸三铁的一点记忆

1992年上海柴油机厂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把原来的固定工改成了“合同工”,国营企业的用工制度改革开始了加速。八十年代时只是对新招入的员工采用合同制用工形式,这时候对已经以固定工形式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人,都将不再保留其固定工身份了。目的就是为使企业能够适应即将到来的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使干部职工能上能下,甚至有一部分人要面临下岗失业,但是国营企业的绝大多数员工对这一方面的认识是不够充足的,因此出现了麻痹大意,认为是换汤不换药,对此为了加大改革步伐,采取了更有力的作法,即砸“三铁”。

上世纪90年代国企砸三铁的一点记忆

就业招聘会


所谓的“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那么采取什么方法、什么手段进行砸铁工资、铁交椅和铁饭碗呢,对应的方式方法出来了,就是要用我们的“铁心肠”、“铁榔头”、“铁手腕”去砸掉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这个时候的企业还是处于固有模式的运行中,广大干部职工还是看不到这个砸三铁的实际影响与效果,当企业管理人员会同大家签订劳动合同时,所有员工都很积极自觉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合同书上,从此大家的固定工身份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但是班该怎么上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着,任何人的工作岗位和工资都没有受到影响。随后的职工在闲聊时还有人提到签劳动合同的事情,大家都不以为然地认为只是走个过程而已。

随着企业一步步地被推向市场,砸三铁的运动也停滞了,生产经营完全由企业自己来做决定已经成了完全的事实,有些企业转型的步伐没有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出现了经营上的困境,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的职工才对以前所签的合同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使大家有了思想准备,因生产经营原因所造成的短暂放假休息使长期疲惫的工人们感觉到还比较好,发着工资还可以有比较长的休息时间。这种状况维持了一段时间后,有一部分职工开始主动要求不再上班了,当时的单位要求他们必须办理停薪留职,每月给单位缴一定的钱保留自己的公职。

上世纪90年代国企砸三铁的一点记忆

下岗后自强不息


各种经济组织都参与到了经济建设的众多领域,节奏较慢的国营企业开始了减员增效和彻底的关停并转,以合同制身份的员工们很多都被当做富余人员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下岗失业也就从此开始了。由于广大职工之前已经有了比较高的认识,思想上早已有了准备,所以对于这些改革过程出现的各种现象都是以积极的态度予以了配合,走上了自谋出路的道路。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他们的情况也发生很多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国企砸三铁的一点记忆

退休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铁交椅   铁工   能上能下   合同工   停薪留职   合同制   铁饭碗   国营企业   国企   生产经营   步伐   职工   身份   年代   员工   记忆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