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产大队时期简陋的校舍,老师邻居叔婶,学生淳朴快乐

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很多生产大队已经办起了属于自己的学校,一个大队或几个大队联合起来办自己的小学校非常普遍,有个别大队不但办起了五年制小学,而且也办起了两年制的初中。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教室很简陋,课桌很多都是东拼西凑搞来的,一个教室里各式各样高低不同的桌椅板凳都有。照明在没有电灯的情况下是完全依靠自然光源来进行,每天上学时间比较短,是从来不用上晚自习的,也没有听说过学生负担轻重之类的话语,更不存在减轻学生负担。

农村生产大队时期简陋的校舍,老师邻居叔婶,学生淳朴快乐

农村土坯房教室


生产队本身资产就比较少,校舍建设主要以土坯房为主,窗门都是木质材料,基本上没有钢制材料,也不用安装玻璃,冬天比较冷的时候用纸张把窗户简单糊住就可以了。由于条件较差,没有照明灯具,冬天的早上上学的时间一般也不是太早。按照一日两餐安排上学时间,早上大约十点左右就放学了,然后第二晌中午十二点左右就又开始了,三点左右就放学,一天的学习就全部结束。

各个生产大队都在大力兴办基础教育,师资人员特别紧缺,各大队就从自己的社员中寻找有一定文化的社员去学校任教,叫做“民办教师”。被选做老师的社员平时和其他社员生活在一起,挣的仍然是工分,比社员略好一点就是每个月有几块钱的补助。因为是邻里百舍的,所以孩子们对他们都比较熟悉,在学校时称老师,回到家之后称为叔叔或婶婶等,师生之间很随和很亲切,老师在回家后和孩子家长的交流更是平常的邻里方式。

农村生产大队时期简陋的校舍,老师邻居叔婶,学生淳朴快乐

民办教师上课


每天早上上操时是最能激起大家热情的时候,领操的老师在做广播体操之前必须先大声讲几句毛主席语录,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准备打仗”,当大家听到这样振奋的话语时就会热血沸腾,从此之后一天好像感觉都是有力量的。后来通电之后把这些改成了高音喇叭在播放,振奋的作用更有力了。

学生每天在校时间大约也就五六个小时,放学后要干很多活,公社小社员唱的很符合实际,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大多数时间学生放学后都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割草放羊之类的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必须干,那个时候每一个家里都是要饲养几只猪羊鸡鸭的,大人主要是上工挣工分。所以把这些活就交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干活是非常积极认真的,家长们经常在一起议论孩子们是多么多么的懂事。

条件虽然比较差,但乡亲们,即老师、社员之间的感情却是非常纯真的,孩子也是在劳逸结合,几乎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下学习成长着。

农村生产大队时期简陋的校舍,老师邻居叔婶,学生淳朴快乐

小孩在玩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生产大队   割草   民办教师   老师   土坯   工分   学生   社员   校舍   邻里   淳朴   简陋   较差   大队   话语   邻居   早上   时期   条件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