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臣贾谊:仰慕其才华,喟叹其人生

“少年倜傥廊庙才,

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

胆照华国树千台。”

在《七律·咏贾谊》这首诗中,开国领袖毛泽东将西汉名臣贾谊比喻为“廊庙才”,意为能为治理国家出谋划策的杰出人才,并指出其不仅胸怀锦绣文章,而且其治国方略犹如“雄兵百万”,足见评价之高。

西汉名臣贾谊:仰慕其才华,喟叹其人生

贾谊肖像

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才华横溢、思想深邃。18岁即能诵诗书、善文章。22岁被汉文帝任命为“博士”,成为皇帝“智囊团”成员。贾谊的治国理政思想融合了儒家、法家、道家等诸家思想的精髓,并将其升华为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每逢皇帝问询,他总是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同时,他善于以奏疏的形式为汉文帝出谋划策。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过秦论》气势磅礴、文采飞扬,贾谊通过总结秦朝覆灭的经验教训,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为汉文帝“资治通鉴”、改革弊政提供了一系列有益的借鉴。

西汉名臣贾谊:仰慕其才华,喟叹其人生

贾谊“正襟危坐”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在这篇《论积贮疏》中,贾谊指出必须重视农业,不能重商轻农;并建议厉行节约,发展生产。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亲自带头耕种土地,为全国百姓做出了表率。此后不久,贾谊被提拔为太中大夫。

西汉名臣贾谊:仰慕其才华,喟叹其人生

长沙贾谊故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贾谊的博学多才以及倍受赏识,遭到位高权重的周勃、灌婴等三朝老臣的妒恨。他们联合诬陷贾谊专欲擅权,汉文帝只好将贾谊调出朝廷,拜他为小儿子长沙王梁怀王的太傅(老师)。

然而,这个闲职并没有让贾谊停下思想的脚步,并没有减轻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在《论治安策》这篇文章中,目光如炬的贾谊居安思危,透过西汉王朝表面上的太平盛世,清醒地看到实际上潜伏的种种危机,并开宗明义地指出了让自己“痛哭” “流涕” “叹息”的九件国家大事。 尤其是针对当时诸侯各据一方、政令不一的严峻状况,他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方略。遗憾这些策略未能得到有效采纳。

西汉名臣贾谊:仰慕其才华,喟叹其人生

贾谊故居寻秋草堂

然而,更令人遗憾的是,贾谊当太傅仅三年,梁怀王却因跑马跌死。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尽好当老师的责任,深感自责。一年后,终因积忧成疾而亡,死时年仅33岁。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在又一首咏诵贾谊的诗《七绝·贾谊》中,毛泽东对贾谊的壮志未酬、英年早逝深表惋惜。

西汉名臣贾谊:仰慕其才华,喟叹其人生

长沙贾谊故居

值得欣慰的是,汉武帝掌权后,领悟了贾谊“众建诸侯”的战略意图,通过施行“推恩令”,“王子无不封侯则诸侯益弱矣”,大汉帝国的长治久安及大一统局面得以形成并稳固。也正因为如此,汉武帝向长沙贾谊故居颁赐“大汉敕刻纪功碑”,以感念其功。

更令人钦佩的是,在其传世的文学作品《鵩鸟赋》里,贾谊阐释了“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的观点,认为生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一个生命结束了,只不过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对人的生死表达了非常达观洒脱的态度,给人一种现代文明穿越至古代的错觉。

西汉名臣贾谊少年英才、英年早逝,思想深邃、精于政治,著述立篇、青史留名,深得一代伟人毛泽东欣赏,的确不同凡响!

西汉名臣贾谊:仰慕其才华,喟叹其人生

长沙乔口渔都,屈原、贾谊、杜甫三贤于此结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西汉   崤函之固   廊庙   壮志未酬   太傅   英年早逝   汉武帝   长沙   出谋划策   方略   故居   诸侯   才华   形式   思想   人生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