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司马迁的使命之作、悲愤之作、正名之作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启黄帝、下承汉武,洋洋大观,记叙历史达三千年之久。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著名史学家顾颉刚认为《史记》“自古迄今,未有能与之抗颜而行者矣”;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评价《史记》“是一部有着广博学识、深刻目光、丰富体验和雄伟气魄的史诗!”

《史记》:司马迁的使命之作、悲愤之作、正名之作

陕西韩城渭南司马迁祠

这些评价,足以证明司马迁所著《史记》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然而,对司马迁个人而言,它更是自己的使命之作、悲愤之作、正名之作。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远见卓识、博古通今、博闻强记,自汉武帝建元年间担任史官后,以继承祖先史官之业为己任,并立志继《春秋》后著述一部通史。所以在自己病情垂危时,他希望儿子司马迁子承父业,并嘱咐“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由此可见,完成《史记》创作,是司马迁传承祖业、完成父亲遗志的使命之作。而司马谈生前为完成通史所做的准备工作,也为司马迁撰写《史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史记》:司马迁的使命之作、悲愤之作、正名之作

陕西韩城渭南司马迁祠

然而,就在司马迁尚未开始创作《史记》时,他却再次遭到厄运来袭。天汉二年(前99年)秋,汉武帝派将军李广利带兵西征匈奴,而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任军中都尉。李陵率五千人马奋勇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陷入重围,在损失殆尽的情况下,李陵被迫投降。本希望李陵用自杀来表示尽忠的汉武帝,在听到司马迁出于公心、替李陵辩解后,遂以“诬罔”之罪将司马迁下狱。在隔年派兵深入匈奴打算迎回李陵却再次兵败后,汉武帝再次龙颜大怒,下令立即灭族李陵全家、腰斩司马迁。在根据汉律无法交纳“赎死金”二斤八两免除一死的情况下,司马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只能接受忍辱苟活唯一的活路即腐刑,也就是宫刑。

忍受如此奇耻大辱的司马迁,其生存的最大价值就是承受父命、愤而创作《史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 在写给朋友任安的书信《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倾吐了郁积于内心的痛苦和愤懑,同时引用许多命运坎坷而德才杰出的历史人物以自励,表明了自己忍辱负重、完成《史记》著作的决心。

《史记》:司马迁的使命之作、悲愤之作、正名之作

鸿篇巨著《史记》

忍受屈辱、日夜著述的司马迁,历时八个春秋,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创作。这部值得“藏之名山、传之后人、通邑大都”的鸿篇巨著,进一步印证了司马迁的博学多才、坚韧品质、高尚人格,也奠定其在中国历史上“史学之父”的地位。

“综观司马迁一生,紧紧与《史记》相联系,他为《史记》而生、而活、而哭、而歌、而死,当他悄悄离开人间,留下的却是璨若明星的一部巨著,那里有他全部的智慧、卓识、希望、幽愤……字字都凝着他的血泪。” #历史冷知识# #文化大拜年#

《史记》:司马迁的使命之作、悲愤之作、正名之作

司马迁祠前雕像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史记   韩城   渭南   鸿篇巨著   司马   史官   孙子   离骚   著述   通史   汉武帝   史学   陕西   匈奴   悲愤   使命   春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