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文化做传统(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说:“到2025年,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有人审时度势,投资传统文化相关行业,甚至创造出新的相关行业。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也离不开商业良好持续的运作。天时地利人和俱全,一场“文化复兴”的滔天浪潮势不可挡——国潮,来了!

一时间,校园学子加强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一类传播传统文化的节目热播;汉服火了;有故宫、敦煌的文创产品火了;中医、武术,重新走进大众视野……

浪潮有了,浪潮下自然少不了泥沙。有聪明人乘风破浪受益良多,自然也少不了有人在浪潮下随波逐流在泥沙中打滚。

别把文化做传统(一)

有人听到流行歌曲里带了戏腔,看到有人穿了改良汉服,就说说,“我们传统里不是这样的”“这人不懂,没文化,不尊重传统”接下来就要说“传统应该是这样这样那样那样的”云云,以此来凸显他在这个领域的专业性。要真按照这种思路,凡是真正的传统文化,就必须是把我们的文化、习俗,原封不动的传下去,统下去。

那么就要问一问提出这些观点的人,什么是“文化”?

易经》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一个文明族群存续的根本,是一个国家建立稳固的前提。可见文化之重。

如今对于文化的释义一般又分两层:

一是指精神层面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二是物质层面的: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由此可见,文化生来带有社会属性、历史属性。即使去掉传统二字,也无法否认我们的中华文化是由璀璨的中华历史文明中不断积淀、不断发展,才能够传承至今的。

“传统”,在“传统文化"一词中,并不是一个动词,只是为我们要复兴的文化注明了出处,要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文明的根源,我们的历史。而不是把“传统文化”和“流行”对立起来,和现代文明对立来。

搞这种对立的人,往往就是在为自己跟不上时代找借口,还要把传统当挡箭牌,摆资历,把故步自封扭曲成骄傲的资本,企图通过制造矛盾话题给自己涨涨人气,通过拖拽文明前进的步伐来防止自己和时代脱节。

优秀的文化一定是不断发展的,才能与时俱进,避免消亡。

书法,有甲骨文(商)、金文(周)篆(秦)、隶(汉)、草(汉)、行(汉)、楷(魏晋);

中医,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

茶,有绿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青茶,有《茶经》《茶论》《茶录》《煎茶水记》……

哪一样文化是一蹴而就,子孙后代就可以墨守成规享受成果的?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继承后不懈努的力和发展,不断查缺补漏,才让这些文化不断适应时代。

其他包括释、道、武术、戏曲、诗词歌赋、中式建筑等等,无一不是如此。

别把文化做传统(一)

文化的传承和复兴可不只是考古。考古需要追求和尊重真相,不能偏颇,但是文化的传承需要发展。文化是鲜活的,有着旺盛的的生命力,如果放弃发展,它将满布尘埃,仿佛一碰就扑簌簌掉落一地灰土,让人见之生怜也生厌。文化没有受众、没有市场,那我们的传统文化就真的会从文化没落成传统,运气好点的可能就变成了“遗产”,运气不好,那就真的只能断了传承,让后人在古纸堆里猜闷子去。

换个角度,我们当今社会的文明何尝不是为了给我们的后人们沉淀出他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准备。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名著、典籍、遗址。然而——想象一下——几百上千年以后,当一个学生翻看历史的时候问他的老师:“20世纪21世纪的经典诗词歌赋有哪些?中医理论得到了哪些发展?书法、茶、建筑等领域有哪些代表性作品和时代特性?“

不知道你希望我们为后人交上怎样的一幅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   传统   文化   泥沙   诗词歌赋   对立   传统文化   武术   浪潮   精神   财富   国家   时代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