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首选口服药,不急不重少输液

静脉输液,俗称“打吊针”,十九世纪由欧洲传入中国,因其效果可靠且起效快,不必忍受服药之苦,疼痛较肌肉注射轻等优点而深受百姓欢迎,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普及,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有病首选口服药,不急不重少输液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有病首选口服药,不急不重少输液

但静脉输液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从而使人爱恨交加:由于药物直接进入体内,缺乏口服用药的消化道屏障以及肌肉注射的吸收过程,故安全度较服药和肌肉注射低,一旦发生问题,往往比较严重,不但增加病人痛苦,而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从而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对输液所用的药品及器具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制造成本也要高很多,相同剂量的同一药品治疗费用往往较肌肉注射高数倍,较口服高数十倍。

由于输液所使用的药品及器具以及输液环境、医护人员操作的合格率永远不可能是100%,再加上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输液速度过快等,输液就有发生感染和输液反应(如发热、静脉炎、空气栓塞、肺水肿、心力衰竭等)的风险,其中以发热反应最常见,约占全部输液反应的90%以上。临床主要表现为输液过程中以及输液后数小时内突然出现发冷、寒战、发绀、烦躁、心慌、胸闷等,继而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以上,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抽搐、休克甚至昏迷,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故在此特别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

1.如果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吃药或者肌肉注射能解决问题的,最好不要输液,特别是不要向医生要输液。

2.一年两次输液预防脑梗塞是药品生产企业的炒作,广大脑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属不要跟风。

3.最好不要在家里或诊所输液。因为这些地方不但输液反应发生率较医院高,而且由于缺乏抢救所需的药品、设备、技术、经验和人手,很难保障患者安全。

4.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迅速报告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肺水肿   栓塞   心力衰竭   医疗纠纷   寒战   静脉炎   脑血管   静脉   器具   家属   药物   患者   首选   药品   发生   肌肉注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