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故事 | 牵手半生,抗癌7年,这是他们的故事

行医多年,见过很多患者,我常和人感慨:

都说医生是治愈者,但其实有很多患者,何尝不是在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态度,震撼和治愈着周围人的心灵。

《患者故事》这个栏目就是由此而起,我将尽力用它来捕捉和记录,每一个生命的美丽颜色。

作者:朱陵君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


半个世纪前,他和她相遇,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牵起了这双手。

七年前,他被查出肺癌晚期,她从此不准他再操半点心,依旧紧紧牵住这双手。

半年前,她也被查出胰腺肿瘤,他开始用自己的抗癌经历鼓励她,还是牢牢牵着这双手。


0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应老师是学技术出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一从学校毕业就去应征入伍,退役后在一家工厂工作,遇见了妻子郑老师。

提起妻子,应老师第一句话就是:“遇见她,是我的福气。”

在应老师口中,妻子就像一个“超人”:在外性格腼腆脾气好,在家里独当一面,用南京话说,做事特别“刷刮”(利落)。

因为有了妻子的支持,他能心无旁骛地忙事业,一转眼就忙到了45岁。

这时他发现,妻子鬓间多了些许白发,脸上也有了岁月的痕迹。于是他找到厂领导,说,自己想换个工作了。

面对领导的挽留,应老师说:

“她为我忙了几十年,要是再这么下去,把我家那口子累坏了,我可怎么办?”

再后来,应老师去省内一家媒体工作,直至退休。

孩子们长大成人,离巢组建自己的家庭。老两口相守在一起,日子过得恬淡悠然,有时还会结伴出去旅行。

生活就这样平淡而快乐的继续,一直持续到2014年的那个秋天。

那一年,应老师被确诊为肺癌。


02

郑老师还记得,那年秋天,一向身体很好的丈夫,总是咳嗽,吃了药也不见好。

自己问丈夫,得到的回答是:“嗓子有点痒,没事儿。”

那会儿,应老师刚接受过常规体检,正忙着筹备老两口的宝岛之行。当妻子对他的健康表示担忧,提议取消旅行时,应老师不乐意了。

“我那会儿就和她说,咱们俩都这个年纪啦,以后能出去玩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次不去,万一以后没机会跑来跑去了呢?”

应老师当时只是随口这么一说,却没想到,旅行归来自己就被查出了癌症。

郑老师说,她现在还记得那天的场景。

丈夫骑上自行车,背影晃晃悠悠。可等丈夫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结束,却成了一名肺癌患者。

漫长的七年抗癌之路就此开始了。

一开始,她陪着丈夫去省内另一家医院做化疗,一个疗程后,原本还能自己骑自行车去医院的丈夫,却虚弱到要靠坐轮椅进出。

幸好,转机很快到来。

当时,郑老师四处收集肿瘤治疗信息,在一档健康节目现场,她认识了那一期的嘉宾、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的朱陵君大夫。

听了朱主任的现场科普,她决定陪丈夫去找这位医生看看。

应老师说,他找到朱陵君大夫时,朱主任和他的一席话,让他印象深刻。

“朱主任和我说,要相信医生会全力以赴为我治疗,现在科技水平发展很快,只要我能坚持住,说不定明天就有新药能治你的病。”

“朱主任还说,一定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要学会和肿瘤共存。她说,我这一生可能都没办法彻底甩掉它们了,但带瘤生存并非不可能,依然可以努力让自己活得好好的。”

这些话给了应老师很大的鼓励。

在经过二线方案化疗后,应老师的病情还是没能得到有效控制,人也变得很消瘦,这让朱主任团队感到非常焦虑。彼时,一种小分子抗血管靶向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在国内上市不久,正好应老师的病史符合该药正在开展的临床研究,团队建议他参加这个项目。

两个疗程之后,曙光出现了,应老师的病情很快稳定了下来。如今的应老师,除了继续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就是定期复查,平时在公园打打太极拳,还多次用他的自身经历,给其他患者以鼓励。


03

在应老师和病魔抗争的那段岁月里,郑老师对他只有一个要求:

万事莫操心,开心最重要。

因为担心丈夫心情不好,郑老师不仅很支持丈夫的剪纸爱好,等丈夫病情一稳定,她就“催”着丈夫多出门转悠,然后把自己留在那个家里,忙进忙出。

为了让丈夫能有胃口,郑老师每日里变着花样给丈夫准备美食,鸽子、甲鱼、海参都成了餐桌常客。在规范的治疗,和郑老师严格的“家庭管理”下,应老师的状态越来越好,精气神都很足,一眼看去,绝看不出他曾是一位需要借助轮椅行动的肿瘤患者。

在外面散步的那段时间中,他还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大家组建了个微信群,颇受欢迎的应老师理所当然成了“群主”。

而对自己,郑老师却有点“苛刻”。

她的每一天,都是从清晨4点多钟开始的。准备早餐、出门买菜、接送孙子、忙中餐、忙晚餐……这一忙活就是七年。

本以为今后的岁月,都会被这种忙碌填满,却没想到,另一个意外打乱了生活的节奏。

郑老师的血糖,出了问题。


04

其实血糖问题对郑老师来说,不算新问题。

早在十多年前,郑老师就患上了糖尿病。不过她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强,仅凭科学饮食,就将血糖控得明明白白。

近几年,她的血糖开始波动,郑老师想,许是自己年纪大了,光靠饮食控不住也正常,那就用药吧。实在不行,不是还有胰岛素吗?

可丈夫却纳闷儿了,提醒她:你最近的脸色,怎么这么黄呢?

郑老师照照镜子,感觉还真有些黄。

后来,医院的检查结果也来了:居然是胰腺肿瘤。

“我的病是今年春天被确诊的,当时我就担心一件事:要是我病倒了,家里没人张罗,他怎么办?”

那段时间,郑老师非常焦虑。她会失眠,严重的时候还会手抖;遇见医生和熟人,她会忍不住倾诉,责备自己当初为什么要给自己那么大压力;现在自己也病了,很多事都没法亲力亲为,她担心丈夫照顾不好自己。

可丈夫却说,这一次轮到他了。

过往并不需要操持家务的应老师,开始学习做一些家务,和妻子一同复查、复诊,还拿自己的抗癌经历鼓励妻子,一点点打开妻子的心结。

朱陵君主任和她的团队,也会针对郑老师的情况,一点点为她做疏导,帮助她梳理信息。

在第一次手术出院后,郑老师回到家里,给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穿着自己喜欢的裙子,拍了一张照片。

照片背景中,客厅的墙上还挂着丈夫的剪纸作品。

郑老师说,“那时我觉得自己恢复得不错,要记着这种感觉,鼓励自己,所以给自己留了这张照片。”

如今,他们老两口都在朱陵君主任那里接受治疗,他们总是一同就诊,互相鼓励。

“我今年七十多了,这些年,我也看到医学在不断进步,很多新药问世,给病人带来更多机会。”郑老师说,这都是她陪着丈夫就医过程中,一路亲眼见证过来的,所以她也逐渐克服了恐惧,重燃信心对抗病魔。

这条漫漫人生路,他们会继续手牵手,好好地,走下去。

申明:本平台原创内容版权归“朱大夫说健康”所有,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未经允许的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 君康科普荟(ID:junshoukangkepu),免费订阅,获得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患者   老两口   肿瘤科   江苏省   肺癌   血糖   半生   大夫   病情   肿瘤   人民医院   牵手   丈夫   妻子   主任   医生   老师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