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癌症死亡风险?这个不花钱的方法,人人都能做

  相关研究表明,久坐不动是一个潜在的癌症死亡风险因素,一篇meta分析纳入14项研究,其中包括了癌症患者和非癌症患者,结果表明久坐导致22%的全因死亡率、15%的心血管死亡率、14%的癌症死亡率。因此每天有适度的运动对于癌症患者至关重要。

  最近国内有些地方疫情复燃,癌症患者免疫力较弱更应该减少外出行为,避免去人群聚集地,但是不外出要如何保证充足的运动量呢?适合居家运动的类型之前已向大家介绍了太极拳和八段锦,今天和大家聊聊另一项运动——站桩。

  ▌站桩的来源

  站桩功是中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呼吸景气,独立守神,肌肉如一”的描述,其中的“独立“就是站桩的雏形。

  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站桩是通过“养神”而使经络脏腑以及四肢得到益处,从而达到调节生理机能,控制疾病发展的关键作用。

如何降低癌症死亡风险?这个不花钱的方法,人人都能做

  ▌站对了,益处良多

  1、失眠

  癌症患者术后由于内分泌药物的作用常常会出现失眠等情况,由于失眠而造成头晕脑胀、精神不振等,长期下去形成神经衰弱,药物往往难除根本,医生也颇感棘手。

  而站桩功锻炼过程中,能对大脑皮层起到良性刺激,调整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同时身体内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愈神经衰弱的目的,一般坚持2~3个月即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2、高血压

  相关研究表明,长期练习站桩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由于高血压患者经常会出现头重脚轻的症状,头部充血烘热,下肢酸软无力,中医称之为“上实下虚”。

  通过练习站桩的方法可以使下肢肌力得到锻炼,引导血液下行减轻头部充血的情况,头部轻快,双脚有力血压也会有所下降。

  3、抑郁

  站桩讲究“内动外静,阴阳平衡”,伴随这类动静平衡的过程,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得到相应调节。

  而且站桩属于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对于抑郁状态有正向调节,长期或者短期的有氧运动对抑郁会有不同程度的调节,对于乳腺癌患者康复期的情绪调节也十分有用。

  3、腰肌劳损、骨质疏松

  站桩的运动姿态对于脊柱的生理曲度改变有很大作用,“头上领,颈竖起,胸内含,腰后踏”,当脊柱自身稳定性得到加强,能有效防止腰部劳损,减缓腰部衰老过程。

  有相关研究表示,站桩对于治疗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也有一定的作用。

  ▌如何练习站桩?

  站桩功有“由形及意,形意协同”的特点,调形、调息、调心是练习的三大基本要素。

  ·调身为主的阶段

  重点是对功法动作和姿势的掌握和理解,需要通过反复训练,达到动作姿势的准确和熟练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身心并调阶段

  掌握了站桩的姿势和动作之后,逐渐体会站桩功的内涵和精髓,将“内动”和“外静”和谐的结合在一起,逐步达到“内外兼备,形神合一”的状态。

  ·调心为主阶段

  这个阶段重在对站桩时的意识活动,宁静时自觉状态修炼,逐渐用意识来微调动作姿势,并引导强化这个作用使之成为本能化的习惯性意识行为。整个过程是自然轻松的,在心境上趋于平静自然。

  ▌具体姿势

  原地站立,两脚分开相距约为肩宽,两膝微屈,腰要直,胸要平。

  两臂抬起,在胸前圆曲作抱大树的样子,两手各手指要微曲,作半握球状,闭目垂帘,舌舐上腭,自然呼吸,排除杂念。

  ▌入静

  将意念集中在下腹部的丹田(脐下1.3寸)或足底的涌泉穴(位于足底,足趾屈时呈凹陷处)。要想象气从胸部下沉到丹田和涌泉。也可以用意念作其它良好的自我暗示。

  例如想象牛毛细雨轻飘洒身,从头向脚徐徐流下,从而引起清凉松润的感觉;也可以想象练功环境无限开阔,绿草茵茵,鲜花朵朵,微风拂拂,令人无限陶醉。这些意念,有助于身心放松,有利于血压下降。

  每日练2-4次,练功要循序渐进,最初不宜站立太久,以3~5分钟为好,以后可逐渐增加到10~20分钟,如果觉得累,也可以中途休息一下。

  ▌站桩的注意事项

  1、对于初学者来说,站桩非常消耗体能。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坚持站桩的必要条件。

  2、初学者一次站桩时间不可过长,应“多次少站”为宜,以3~5分钟为好,每日练2-4次,以后可逐渐增加到10~20分钟。

  3、饭前和饭后半小时之内,不宜站桩,以免影响食欲和消化。

  4、生理期间,如无不适反应,可继续站桩,但应减轻运动量。如身体明显不适,待月经停后再站桩。

  5、站桩完毕后,要逐渐减少运动量,应慢慢直起两腿,轻轻放下两手,原地休息两到三分钟,待四肢酸麻胀痛反应完全消失后,再举步离开原地。结束后的半个小时内不饮水不吃东西。

  来源:肺癌康复圈、觅健科普君

  haoeyou.com/druginfo/2021086567.html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癌症   目的   交感神经   足底   运动量   有氧运动   死亡率   意念   头部   姿势   患者   状态   作用   阶段   风险   动作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