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尊严和完整

生命的完整性应该是因爱而生,因幸福和成就而存在,最终有尊严而逝。

如果因痛苦而生,因饥渴温饱而存在,最后再在疼痛恐惧中死去,那将是多么令人气馁而悲痛的事情。

有些东西注定是无法颠覆的,比如衰老和死亡。跟死神争夺生命的那种英雄主义缺少的不仅仅是敬畏,还忽略了人之为人的生命的尊严。

越来越多的关于“转世”“轮回”的观念让人深度迷惑。中国原本把死亡诗意地描绘成一场奈何桥上喝碗孟婆汤的旅行,但那遗忘之旅远比不上对前世的追索,和对下一世的想象。人们开始渴望知晓“我,因何而来,因何而往?”但唯一能确定的是那肉体已消亡,唯有灵魂在无尽地徜徉……

于是,有了一世说,二世说,三世说,无尽说,涅槃说。因此,一个是要“死了不再来",一个是“死了最好再来”。如果“死了再来”,人就要有不生不灭的灵魂。

如果生命只存在一次,那么“一世说”会让人恐惧,会让人放纵,会让人放肆地追求利益及其最大化,并以一种绝望的态度去拼命享受。

生命的“工世说”,比如基督教之天堂、地狱。人死后,要接受上帝的最后审判——信奉上帝的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这种审判令人畏惧。并约束了人性的放纵。

中国也有二世说——阳间、阴间。中国人认为万物生于土,最终也要归于土,所以,鬼者,归也。人、鬼两界,不过阴阳,好人死后是好鬼,冤死者为厉鬼……所有逝者在阳间都有墓碑牌位,以记其德行。故中国人活着要对得起祖宗,否则就是孤魂野鬼,死后不可入祖宗宗祠。现代中国青年有这种观念的人不多了,活着,能对得起自己就已经很不错了。

印度有三世说,把生命看作动态的过程,过去、现在、未来,循环往复。时光由此就成了一种折磨,并让人关注死亡和下一世。三世说里最可怕的是,死亡不是最终离开世界的方式,于是,“如何死了不再来”成为宗教的核心。涅槃,就是把漫长的生命的烛火彻底吹灭。

而中国人,无论生命的“一世说”“二世说”,都会使人对“肉身”有强烈的关注,所以中国最发达的学问是传统医学和道教,而且将来会在这方面引领世界的思维与语言。

中国人为何没有强烈的宗教情结,是用宗教整顿人性,还是用诗整顿人性?宗教让你敬畏,许教让你自在,前者多说苦,后者多言美;前者洞穿了你当下的六道轮回,后者让你始终如一地享受着神性的美;前者让你用今生换来生,后者 让你活泼 地在婆娑境里用情。鸣呼,思无邪,前者后者,来世今生。

而真正的生活,大多数时光是“简单的重复”,可怕的是,思想也简单地重复着,昨儿前儿的那些欲念又卷土重来,让人不得不惶恐。轮回,原来就在每天,就在每时每刻——一丝不良情绪就会把我们变成魔鬼;一个贪念就会让我们虽为人身、但心是已坠入恶鬼道:一个微笑又会把我们重新带回人道——就这样每时每刻都可能有最真实的六道轮回。生命,就这样在令人厌倦的惰性中,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 对于层出不穷的种种欲念,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驾驭,若要灭它们于无形,是驱除,还是覆盖?驱除时,会不会一个走了,另一个又来?覆盖时,会不会如同雨点落在雨点之上,一个破灭连着一个破灭?这,便是“生”之苦恼。

更深地想,就不由得战栗了……

人类历史犹如庞大的电影胶片,未放映之前,仿佛一切都已然存在,没有人能够销毁它、改变它。难道我们能做的,只是一点一点地等它放映完?这期间,我们会睡去,会哭泣,会在电影的某个角落里发现自己一闪而过……在无限悲观的这一刻,我只求,在它黑白雪花模糊不清的时候,我,牵着你的手…

有时候真想烧毁它,只保留一些模糊的、不连续的残卷。为什么完整得令人惊惧,残破得又令人战栗?

真的越来越宿命了,宿命,会让人心痛,会被一种深沉的无力控制,会感恩当下的一丝温暖,会厌倦地躲在一边,会暗暗地期待………拯救,不是被你,也不是被他,而是等待上苍。当我回到 Ta 身边,哪怕不是璎珞遍身,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气泡,我也安谧、喜乐、通透、永恒。

如果一切已在预言中,那我们还能做什么?!上帝是在耍我们吗?上帝就那么喜欢看这场电影——让我们把 Ta 知道的一切重演? Ta 又会得到什么呢?就算 Ta 喜欢导演,那欣赏这出大戏的又是谁呢?

我们所谓的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吗?如果一切已在预言中,那我们的自由意志又是些什么东西呢?

一切信念,都从体验生死而来。

人因欲望而生,因欲望而死,所以,生门即死门。

万物生于土,也归于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尊严   生命   阳间   欲念   敬畏   雨点   祖宗   中国   宿命   万物   人性   上帝   宗教   中国人   完整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