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生涯:“历史知识读物”

进入小学前后,我开始阅读这套“历史知识读物”。与“自然科学小丛书”一样,这套书也是一本一本单独买的。

这套书有着浓浓的那个时代的印迹,从内容上看,基本上都是十九世纪前后欧美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印象比较深的有《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普法战争》《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及《巴枯宁》《倍倍尔》等。每本书的扉页上照例印着革命导师语录,然后就是介绍事件或人物的来龙去脉,整本书上都没有一张插图。由于这些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密,而且涉及国际共运史上的人物众多,时间也相对比较集中,基本上都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年代,所以读起来很容易把人物、事件和时间搞混了。记得当时在读这些书的时候,我还专门弄了一个小本子(关于我的小本子,那是另外一个故事,容我以后再说),按照时间把书上的人名和事件都抄下来,还根据书中的结论,在人名旁边标上“好人”和“坏人”的字样,像模像样地做了一个类似读书笔记式的东西,以便能记住这些不好记的外国人名。

那时还不知道外国人是名在前、姓在后,一般都是称呼姓,跟中国人完全不一样。这一点对于一个那个年代从未与外界接触、刚上小学的孩子而言,其实是件挺困难的事。而且,有的书里外国人的称呼却不称呼姓而只称呼名,比如鲁迅翻译的《表》一书的主人公名叫彼蒂加·华莱德,但后面都称呼为彼蒂加,更是绕得我脑袋发昏。所以有的书要对着我自己做的时间表看好几遍,才算懵懵懂懂地看明白。

另外这些书中会大量引用马恩列斯的语录,那些晦涩的大长句子也根本不是我一遍就能看懂的,要读好几次才囫囵吞枣一样地知道个大概。所以,到了后来我一看见黑体字(那时革命导师语录都用黑体字印刷),就直接跳过去,反正基本上也不影响对书中“故事情节”的理解。

这套书伴随着我的整个小学阶段,到了后来就开始在读这套书的同时,找到马恩选集对照着看。但是马恩选集显然不是我那个年龄的人所能看懂的,最后能够记住的还是有情节的故事,而不是抽象的理论。

这套书于我而言,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使我从此爱上了历史,这一爱好直到今天丝毫不减,平时“剁手”买书时,历史书仍然是占大头的主力。

读这套书的另一个好处是,当我后来真正开始读马恩原著时,对于时代背景的了解要比同龄人来得更深。尽管由于当时“文革”时期的大背景下,这套书不可避免地会有不少“左”的东西,但至少在讲历史故事方面还是有史实依据的。

对了,在那时叫“历史知识读物”的丛书不止这一套,还有一套是“评法批儒”前后出的,里面都是讲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法家”怎样和“儒家”做斗争的故事。这一套书我也买过几本,但老老实实讲,其质量不如前面一套,书上基本上把“法家”都写得一身正气、大义凛然,好像都穿着制服一样。加之那时我已经开始看一些原文的历史书,所以更是看不上这套书了。

当时讲欧洲近现代史的还有一本书,名字叫《祸水东引话当年》,讲述的是慕尼黑阴谋,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弟、里宾特洛甫等人的照片。这本书在讲述慕尼黑阴谋时,不时捎带上批判苏联对捷克的侵略。当时印象最深的是慕尼黑会议后德国决定入侵捷克,当时“哈查昏了过去”,紧接着讲“布拉格之春”时苏联入侵捷克,杜布切克也“昏了过去”,后面就是帝国主义与社会帝国主义要像当年的希特勒一样,把祸水引向中国,等等。最后照例是以革命大批判结束。

我的读书生涯:“历史知识读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墨索里尼   张伯伦   慕尼黑   希特勒   捷克   黑体字   苏联   法家   祸水   帝国主义   选集   人名   读物   语录   生涯   事件   人物   知识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