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少年时——敏子

我小时候住的那条小马路大约300米长,再加上文革时期人口流动不像今天这样大,因此一条马路上的邻居大多数都认识。当时我家住在3号,与隔壁的5号院共同组成了一座南北向的英式联排别墅楼,楼前出了院子是一条东西向的胡同,胡同的尽头是7号院,那里是公安局户籍科的办公楼,胡同的另一侧是9号院的后墙。过了9号院是一排三座东西向的联排别墅,即11、13、15号院。在11号院里住着一家日本人,听大人说那家的男主人在一个研究所工作,女主人好像没有工作,但也不在居委会办的小工厂里上班,平时极少看见她出门。这对日本夫妻平时的穿着打扮与中国人无异,也是蓝色中山服之类的衣服,不过总是非常干净利落,见到人最多点一下头表示客气,不知道是他们汉语不好还是怎么的,反正我从没有听过他们讲话。他们家里有个小女孩,名叫“敏子”,比我大一点,在离家不远的小学上学。

别看他们一家与我们是邻居,但是平时完全没有交往,大人们也只是有时提到“那家日本人”从来不理人,我们这些孩子也只是知道敏子是日本小孩,平时也没人和她一起玩。

敏子长得瘦瘦小小,皮肤挺白的,眼睛不大,平时走路很快,一放学就跑回家里,只有和她妈妈一起时才出来。不知道那时候对外国人有特殊照顾还是他们家收入高,反正敏子的衣服比我们周围的孩子穿得都要好,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曾经穿过一件红花格子的衣服,在当时周围都是一片蓝灰绿色的衣服中,显得很是“扎眼”。

由于平时这家日本人与周围邻居没有交往,所以我们和敏子也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除了知道她叫“敏子”之外,连她姓什么都不知道,也没人问。可以说,完全没有交集。

可是有一天下午,赶上小学放学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邻居家的一个小男孩和敏子打了起来。其实,在那个时候小孩子之间打架挺平常的,但因为这是和敏子打架,我们一下子都围过去看热闹。敏子长得瘦小,根本不是那个孩子的对手,几下子就被那个孩子推倒在地上,我们这群围观的孩子立即拍手叫好,学着电影里的样子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时敏子从地上爬起来,还是一言不发,抹着眼泪往家跑。我们在后面跟着起哄,一起喊“小日本儿,喝凉水儿,喝了一肚子小蚂蚁儿!”,当时很是得意。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说给爸爸听,他很不高兴,责备我们这些小孩不该这样欺负人。不过这件事之后也没有人给敏子一家人道歉,他们家还是独来独往的,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又过了两年,田中角荣访华宣布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之后,很快敏子一家都回了日本,从此人们就忘掉了这家人。

本来已经早就忘记了敏子和当年的这件事,这两天看了一个“小男孩殴打外国女孩”的视频后,才一下子勾起了当年的回忆。

平心而论,我觉得包括小孩子打架在内的人际冲突,还是应该就事论事,不应掺杂上国家、民族等因素,否则很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甚至因此导致一群人以暴力方式欺负相对弱小的一方。

其实,有些种族冲突追根溯源很可能就是这类小事发酵产生的,真的值得我们警惕。

追忆少年时——敏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东西向   中山服   大路   田中角荣   灰绿色   年时   日本人   日本   胡同   邻居   小孩子   别墅   平时   家里   衣服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