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芍药用药研究

前日发一文,文中略言白芍药用,有朋友对此颇有疑问,为释此疑,今对《伤寒杂病论》芍药药用略作记录,以期释疑。

《伤寒杂病论》芍药用药研究


芍药最早载于《本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别录》补云:“味酸平,微寒,有小毒,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芍药六朝后始分为赤白。开白花者称“白芍”,开红花称“赤芍”。白芍多家栽,赤芍多野生。二者同一科属,其根外观无大区别,六朝以前统称芍药。


《伤寒杂病论》芍药用药研究

《伤寒杂病论》芍药用药研究


观《本经》及《别录》对芍药记载,性味苦酸微寒,功用养血敛营,柔肝止痛,活血化淤。后世医家认为赤芍偏苦寒,擅通泻;白芍偏微寒,擅养血。


仲景经方中芍药主要使用于下列几个方面。

《伤寒杂病论》芍药用药研究

(一)外感表证:

《别录》说芍药主“时行寒热”,芍药酸寒,何以能除时行寒热,看一下仲景方。

1.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是太阳中风表虚证基本方,《伤寒论》第一方,后人誉为群方之冠。本方芍药与桂枝配合,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其它,治疗兼喘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兼项背强几几的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兼营虚身痛的新加汤;治疗兼阳虚漏汗的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兼寒疝腹痛的乌头桂枝汤;治疗少阳与太阳合病的柴胡桂枝汤等,全以桂枝汤为基础组成,故其所用芍药之目的均同属桂枝汤之例。

2.治疗太阳伤寒表实证。太阳伤寒表实证误治伤正而表证仍在者,不耐麻黄汤峻汗,可用桂枝汤。如“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此太阳病包括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二证,误下之后,正气受挫,此既太阳伤寒表实证,亦不可峻发其汗,须改桂枝汤调营卫,解肌祛风。伤寒表实麻黄汤发汗之后,又复成太阳表实证,亦应改桂枝汤治疗。如《伤寒论》云:“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太阳伤寒表实而兼项背强几几者,经方用葛根汤,葛根汤是桂枝汤加麻黄与葛根而成。此方中,芍药甘草大枣相协,酸甘化阴,既可防止麻黄、桂枝、葛根,生姜发散太过,又可濡润强硬之经筋。葛根加半夏汤之用芍药,亦同于此。对于太阳伤寒余邪未尽,而又不得汗出者,当小发其汗或微发其汗,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及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些方剂中均有芍药,可以防止麻黄桂枝之过汗,使之成为有制之师。芍药适用于太阳伤寒表实证,多数属于正虚。用芍药的在于敛营固正。

3.治疗痉病。经方中用芍药治疗痉病的方剂有两首。一是治柔痉之栝蒌桂枝汤,方用芍药与桂枝和营卫;又与栝蒌合,清热生津,滋养经筋。二治疗刚痉的葛根汤,葛根汤由桂枝汤加麻黄与葛根,方用芍药与葛根合,舒筋养络。前者表虚而热盛伤津,故用芍药配栝蒌根;后者表实而里热津伤不甚,故用芍药合葛根,舒筋养络,加麻黄为表实无汗而设。

4.治疗黄汗及黄疸病。用芍药治黄汗及黄疸的方有两首。一首桂枝加黄芪汤,用于湿邪郁表而致黄证,一首是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适用于湿热交蒸于体表的黄汗证。二方均借芍药与桂枝,黄芪相配,调和营卫兼散外邪,前证未见化热,后证则已经化热故后证之方加配苦酒以泄营中之郁热,而不用前方之甘草、生姜、大枣等甘温之品。

(二)用于淤血证

芍药,《本经》“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别录》:主通顺血咏,……散恶血,逐贼血……消痈肿”,汉以前的医家已经认识到芍药活血化淤消坚之功。所以,经方中许多化淤之剂均用有芍药。

1.治疗妇人淤血证。经方中用芍药治妇人淤血方有四首。一是用于经水不利腹痛证的土瓜根散,以芍药配土瓜根、䗪虫、桂枝和酒,活血化淤通经,用药较为峻烈,二是桂枝茯苓丸,适用于妊娠症瘕,怕有碍于胎,用药较和缓,方用芍药配桂枝、丹皮、桃仁化淤消癥,另加茯苓,且制成蜜丸,从小量开始,提示祛邪勿伤及胎元;三是温经汤,适用于半产之后冲任虚寒兼有淤血,方以芍药配丹皮、川芎、当归、阿胶养营化淤,吴萸、桂枝、生姜温经暖血,人参、甘草等益气,治疗妇人血虚寒凝,后人一直沿用;四是枳实芍药散,适用于“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之证,用芍药破血中之滞,配枳实破气中之结,共奏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2.治疗疟母证。经方中治疟母鳖甲煎丸中有芍药,取其配软坚散结化淤之品,如鳖甲、赤硝等共奏行气化淤。

3.治疗疮痈证。疮痈的形成多是气滞血淤肉腐而致。因此,及时的行气活血,未成脓者可使其消散;已成脓者,有利于脓液的排出。芍药能养血化淤,故用来治疮痈,方有3首,①枳实芍药散,用芍药配枳实,破气散结,和血止痛,适用于疮痈初起者;②王不留行散,用芍药配合王不留行等活血化淤等。可治疮疡肿痛之证,本方能消淤止血镇痛,故小疮可外敷,大疮可内服,产后淤血性腹痛出血不止者,亦可用之;③排脓散,用芍药配枳实、桔梗,鸡子黄组成,方取芍药除血痹,可以协助桔梗、枳实排脓,适用于疮痈成脓已溃者。

4.治疗血痹虚劳证。血虚而痹者,用桂枝、黄芪、生姜、大枣与芍药相配,名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除血痹,与众药相合能益气温阳行痹,此一也;若血虚燥热而淤者,可用芍药配地黄、大黄、桃仁、虻虫等清热润燥破淤之品,名黄度虫丸,适用于干血劳之证。

(三)用于营血亏损之证

1.治疗脚挛急证由于误发虚人之汗而营血亏损,四肢得不到营血的濡养而挛缩,仲景用芍药甘草汤。本方药两味,酸甘化阴,柔筋而缓急,故能治下肢挛急之证,此一也;若兼阳虚恶寒者,可加附子,名芍药甘草附子汤,以补阳而益阴,此二也。

2.治疗营血亏损身疼证。误发虚人之汗而致营血亏损,经脉失养,身体疼痛者,可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治疗,方中重用芍药与人参、生姜、桂枝等相配,益气养营,调和营卫。芍药在此,可起到养营止痛的作用。若血虚痹阻较轻,仅见身体不仁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以芍药配黄芪、桂枝,生姜、大枣温阳益营通痹。

3.治疗肺热营阴亏损证。太阳病误下邪热郁闭于肺,损伤肺之营阴者,亦可使芍药,方如麻黄升麻汤,即用芍配玉竹、天冬、黄芩等清肺热而养阴。

4.治疗脾约证。脾约证由胃热而大肠津液失润而致,用麻子仁丸治之。麻子仁丸以芍药配麻子仁、杏仁,白蜜养营润肠;大黄、枳实、厚朴清热通便,共奏润肠滋燥,清热通便之功。

5.治疗心肾不交证。心主火,肾主水,心火必须下蜇肾水,肾水上奉心火,心火方不至过亢。若肾水亏,心火无制而上亢,会出现“心中烦,不得卧”之证,用黄连阿胶汤也就是朱鸟汤治之,方以芍药与鸡子黄、阿胶相配,养血添精,用黄芩、黄连清热,共奏滋肾清心之功。

6.治疗虚劳证。用芍药治疗虚劳的方计六首。其一小建中汤,即桂枝加芍药汤加饴糖而成,方用芍药养营,配桂枝与饴糖调补阴阳,温建中土,治疗虚劳腹中急痛,悸衄,手足烦热,咽千口燥等证;气虚甚者可用小建中汤加黄芪,名黄芪建中汤,适用于小建中汤证兼气虚自汗者;若虚劳以失精为主证,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方中除用芍药益营与桂枝配合,调补阴阳之外,其酸敛之性,又能配合龙骨牡蛎潜阳涩精,熄相火而宁肾水;再有薯蓣丸,其方亦用芍药养营,与地黄、当归人参、薯蓣相配,补气养血以扶正,另用柴胡、防风等疏散风邪,共奏扶正祛邪之功,适用于虚劳而兼感外邪之证;大黄䗪虫丸,适用于干血劳,所谓干血劳乃指血燥而淤,方用芍药养血润燥。

7.治疗四肢厥冷证。芍药适用于四肢厥冷之证乃由血虚寒凝而致,非少阴阳虚所生。方如当归四逆汤及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用芍药与当归、桂枝、细辛、通草等相配,养血通脉,温经散寒;若属沉寒痼冷再加吴茱萸与生姜、白酒。前者即是当归四逆汤,后者即是当归四逆加吴茱

8.治疗胎动不安证。经方中用芍药安胎的方剂仅有一首,名当归散。方用芍药与当归、川芎相配养血舒肝,加黄芩白术清热除湿,适用于血虚湿热胎动不安证。

(四)用于多种疼痛证

1. 身体肢节疼痛。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用芍药乌头麻黄等,名乌头汤,适用于寒湿困于关节,经脉痹通,气血流行不畅而致之历节疼痛;若芍药与附子。人参、白术,茯苓相配,名附子汤,用于阳虚而寒湿留着于骨节证,除有骨节身体疼痛之外,行挟有背寒、肢冷、脉沉细无力之证。二方用芍药的都有借其逐血痹、缓急止痛之意;若有化热伤阴,则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方用芍药与知母相配清热而养阴;若属风寒未尽而气营已虚者;可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治之,方用药药配人参、桂枝等,“益不足之血,而散未尽之邪”,其方重用芍药养营,后世之“络虚身痛”的治法,盖源于此。

2.治疗腹痛证。《本经》说芍药“主邪气腹痛”,仲景用芍药治疗多种腹痛证。

其一,芍药可以治疗虚性腹痛,芍药与桂枝胶饴等相配名小建中汤,胶饸与芍药相配,适用于虚性腹痛,仲景用其治疗虚劳“腹中急痛”证,此一也;若气虚尤甚,可加黄芪,方名黄芪建中汤,适用于“虚劳里急”,此二也;防己黄芪汤方后云:“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是以芍药与白术、黄芪相配,益气和营而止痛,此三

其二,芍药与大黄相配可用于胃肠内有积滞的实性腹痛,方剂有二。一是桂枝加大黄汤,用于阳虚而兼脾络不和,胃肠挟有腐秽积滞者;二是大柴胡汤,用芍药与大黄及柴胡黄芩等相配,和解少阳兼通阳明里实。此两方证前者属阴结,故与温中之桂枝、生姜相伍;后者属阳结,故与柴、芩、枳实相合,此二者之区别。

其三,芍药可用于气滞血淤腹痛。桂枝加芍药汤适用于太阳病误下之后,脾伤气滞络淤而见的“腹满时痛”之证,方中重用芍药与桂枝相配伍,温阳和络而止痛;若气滞络淤而挟热者,用芍药合枳实麦名枳实芍药散,具有破结理气,清热化淤之功,适用于“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之证,此二也。另外小柴胡汤方后云:“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和芍药”,亦属此例,方用芍药配柴胡舒肝解郁,芍药和络止痛。

其四,芍药亦可用寒性腹痛,除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加大黄汤外,通脉四逆汤方后云:“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属此例。

其五,芍药还可用于妇人腹痛证。芍药与土瓜根,样枝、䗪虫相配,名土瓜根散,适用于妇人淤血引起的月经不利腹痛证,此一也;芍药与王不留行等相配,名王不留行散,可用于妇人产后淤血腹痛,此二也;芍药与地黄、阿胶、川芎、当归等相配,名芎归胶艾汤,具有养血止痛之功,适用于妊娠胞阻腹痛证;此三也;芍药与吴萸、桂枝,当归、阿胶、丹皮等相配名温经汤,适用于半产寒凝淤血在少腹引起的少腹拘急满痛之证,具有温经散淤益气养血止痛之功,此四也;芍药与当归、川芎、白术,茯苓,泽泻相合名当归芍药散,适用于肝脾不和引起的妊娠腹痛,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而止痛的作用,此五也。

其六,芍药与甘草相配,名芍药甘草汤。仲景用治“脚挛急”,后世多用治腹痛证,《医学心悟》说官“治腹痛如神”,此方可通治一切腹痛。当然,这是后人对经方的发展,现代药理学发现,此二药合用确有协同作用。

(五)用于肝脾不和证:

经方用芍药治疗肝脾不和之证方有三首,一是四逆散,用芍药配柴胡、积实、甘草,具有疏肝理脾,和中缓急的作用,适用肝胃气郁引起的四逆证;二是当归芍药散,用芍药与当归、川芎相配,养血疏开,再加白术、茯苓、泽泻健脾渗湿,二调肝脾。此二方证,前证以气滞为主,后者以血虚为主;前证无脾湿而有胃气壅滞之证;后者则有脾湿而无胃气壅滞之证;故前者单芍药配柴胡、枳实理气,甘草缓急;后者用芍药加当归、川弯,养血兼以理气,并用白术、茯苓、泽泻健脾渗湿。二者以此为别。三是当归散,用于肝血虚而郁,脾湿挟热之证,敌用芍药配当归,川芎养血疏肝,白术与黄芩化湿清热,后两方证均属肝血虚而郁,但当归芍药散证脾湿较重,无化热之势,而当归散脾湿较轻,却有化热之势,故前方重用淡渗,而后者则不加淡渗而加清热之品。

(六)用于水饮证:

仲景用芍药治水饮证的方共有五首。其一真武汤,适用于少阴阳虚水气内结之证,方由药药配附子、生姜、茯苓、白术,具有温肾通阳利水之功;其二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适用于脾虚水停兼营卫不和证,用芍药配茯芩、白术、生姜、大枣、甘草健脾利水兼和营卫;其三甘半夏汤,适用于中焦留饮证,用芍药甘遂,半夏破结诼水;其四是小青龙汤,适用于外寒内饮证,用芍药配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等,具有解表化饮之功;其五是小青龙加石膏汤,适用于外寒内饮有化热化势之证,用小青龙汤解表化饮,加石膏清热除烦。一般医家皆认为此五方所用之芍药,均为防止辛燥利水过度伤阴而设,或为原本营阴已亏而立。而养阴药甚多,为何单选芍药呢?《本经》说芍药“利小便”,《别录》说芍药“去水气,利膀胱”,可见芍药与一般补血敛阴药不同,它补敛营阴而无留涩小便之弊,因此,它是阴虚水停或防止辛燥逐水伤津动血的最佳选择。

(七)用于奔豚证

经方用芍药治奔豚证方有两首,一是桂枝加桂汤,适用于心阳虚,肾寒之气上冲而致,用芍药配桂枝,并重用桂枝以温补心阳而泄奔豚,芍药效降肝气;一是奔豚汤,适用于肝热挟冲气上冲之证,故以芍药配李根白皮、黄芩、葛根等清热平冲之品,共奏降逆平冲敛肝之功。

(八)用于下利证

用芍药治下利方共四首:其一葛根汤,用于表气不和内扰大肠而致之下利,方用芍药配葛根、麻黄、桂枝等,具有发汗解表止利之功;其二大柴胡汤,适用于里实热证引起之热结旁流下利证,用芍药与大黄、枳实相配,清热通下里实;其三是黄芩汤,适用于少阳邪火内扰大肠而致之肠热下利,用芍药与黄芩相配,黄芩清气分之热,芍药泄血分之热,两清气血,属清热止利法;其四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适用于黄芩汤证而兼胃气上逆者,其方除用黄芩、芍药清热和血外,加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后世治痢之方,大都发端于此黄芩汤。因此,后人称其为治痢之祖方

综上所述,经方中使用芍药者共计54方,方后加减用芍药者3方,共达57方。其制剂有丸、散、汤三种。用量一般为三两,用于缓急止痛时用量较大,可达六两,用于和胃时量最小,仅三分,即18铢。现今一般用量为5~10克,大剂量可用到15~30克。临床习惯养血者用白芍,破淤者用赤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芍药   伤寒   葛根   建中   枳实   虚劳   血虚   麻黄   白术   黄芩   桂枝   黄芪   当归   生姜   相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