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误诊案例,请大家引以为戒


导读

一个成功治愈的医案固然很好,让我们后来者可以学习到当时医者行医时的临床思维,一个不成功的医案也非常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感觉比一个成功的医案更加具有参考性,这次我分享的这个误诊医案,出自于民国时的一个中医名家。虽然是一个失败案例,但是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现在医者的学习,值得我们的尊重。


名医误诊案例,请大家引以为戒


误诊医案的经过


1927年的春天,我和我的族人一起坐船从上海到屏风山,当时在船上有一位雷某因为他儿子的病情来找我看病,他和我说,他儿子今年29岁了,现在生病非常地严重,我于是询问他儿子病情的经过,他说,刚开始他儿子出去劳作时发烧了,等回到家时发烧就更加厉害了,因为身上较热,于是就洗了一个凉水澡,没想到到了第二天早上全身出现怕冷恶寒与发热,因为身体还正值壮年,所以,没有拿这个病当一回事,结果,三天后病情越来越严重,经过一些医生治疗后也没有任何缓解。


我于是跟着这个雷某去给他的儿子诊病,当到他家后,他的妻子想要扶患者出来看病,但是患者说自己的身体太过寒冷,坚决要求不能离开棉被,但说话的声音却十分高亢,而且想要喝凉茶,我看了看患者,发现患者虽然精神不振,但是面色面色缘缘正赤,目光炯炯有神,唇周焦燥破裂,而且上面有血迹,我询问道: 最近有没有出血?他的妻子回答:牙齿与鼻均有血,前天才开始出血,量并不多。试令患者张口,一张口一股腥热之气喷人,龈间也有血迹,舌质色红,苔灰白干燥。脉浮数,一息六至以上,按其胸腹,皮肤干燥,抚之热如炙,腹柔软,遍寻无痛处,脾可触及。小便赤热,六天来大便共两次,色黄不黑。腹诊的时候,患者时时蜷缩,我问患者:曾经出过汗吗?患者说,病到今天了,从未出汗,故乘热给药,希望能出些汗把热退去,但吃药后只觉烦热难过,而汗则丝毫没有。


”我刚开始认为此患者为大青龙汤证,然而患者有衄血一症,是否是血热?继续思考而得之:舌质不绛,神识不昏,没有出现斑疹,患者大渴喜冷饮,显然邪尚在气而未入血。既未入血,则致衄之由,仍然是《伤寒论》所说的:“剧者必衄”者“阳气重”的表现,于是分析为此人热被寒困,欲透未解,愈郁愈炽,阳气重故衄。大渴引饮喜冷,神清舌不绛,未涉营血分,犹可辛温透汗。盖表之严寒不解,里之炽热不除也,然而气热已经弥漫,病情已极为严重,于是用大青龙汤主之:


麻黄六钱(18g),桂枝二钱(6g),生石膏八钱(24g),杏仁五钱(15g)甘草二钱(6g)一剂。


此患者病情虽然已经延续1周,但正年壮,病机与方药无间,应该能达到疗效。我遵嘱他的父亲说:“服后如果能得汗,则热亦当随之而退。”正此时船家催促着马上离开,于是匆匆告别。


一段时间后抵校,将所录脉案就教于老师陆渊雷,没想到陆师阅后说“病固然是大青龙汤证,但你所用的究竟是何方啊?从药量比例来看,虽然像大青龙汤,但所列药物则不是,你的这个方子可以称之为麻杏甘石加桂枝,亦可称之为麻黄汤加石膏,实在不是大青龙汤啊。我说:姜枣在本方不是必须要用的,故舍而未用。老师听了这句话后生气的说到仲景的方子严谨之至,既是一药之取舍,效若天渊,《伤寒论》中此类例证,不胜枚举。”当时虽然听取了老师的教训,但是内心实不折服。


于是又去询问了老师章次公,并告诉了老师我的用意。章先生说:“陆渊雷老师所说的话是正确的!我现在只想知道一件事,患者喝完大青龙汤后你又给他开的什么药,我回答道:并没有继续开方。章师说:“面对如此重病,投如此峻剂,如果不预谋善后,想到服大青龙汤后的应对之策,患者的安危难卜啊,实非万全之策。陡然听闻,这一次的教训顿时令我感觉冷水灌顶,虽然我想马上知道患者的病情怎么样了但是现在却赶不回去。


等我暑季再返回家时,我去拜访了雷家。他的父亲说:患者服药一煎,不久即出汗很多,怕冷怕热,口渴难过,病好了一大半,深夜服二煎,但汗不如白天之多,不过热未退清。
家人认为此药虽然便宜但却很有效果,于是又服一剂。服后,汗较昨天更多,而且一直不止,热虽退清,但怕冷更甚,继而四肢发凉,浑身如冰,四肢抽筋,依次神识昏迷,话也不能说,如此一昼夜,一直到深夜而亡。我听后含泪唏嘘,惨不忍闻,余心为之碎,实无言可慰。


经验教训总结


这是一个大青龙汤误诊医案,本来医者辩证是准确的,但为什么最终还是使得患者死亡呢?从这篇医案中,我们可以得到三种经验教训。


其一


其一是我们在应用经方的时候要做到胆子要大,心思要细,此医案中医者虽然做到了胆子大,但却没有做到心思细,没有想到服药后预后之事,最终使得患者大汗亡阳,四肢厥冷而死。况且伤寒论曾说过服大青龙汤后,应以“若复服汗出亡阳”之戒而且医者应该预先告诉病人汗后再服之害,不能让病人汗出后继续服药,作为一名医者我们还必须要想到服药后应该怎么办,例如大汗亡阳后应马上让患者服用四逆类药物,以缓解病情的发展。这是我们应学到的第一种教训。


其二


其二是,在给患者诊病时,千万不可慌张急促,一定要慢条斯理,此医家在诊病时虽然做到了慢条斯理,但最终却因为船家的催促而匆忙离去,结果就没有做到向患者说明服药后应该怎么办,最终酿成了一桩悲剧,临床诊病时一定要一心一意,在专心看病的过程中,要把其他的事情都放在一边,我在一次诊病时,因为一些原因,干扰我看病,差一点我就给病人误诊,每每想到此事,我都后怕无比啊,所以,一名医者一定要在诊病时一心一意,不可三心两意,这是我们应学到的第二种教训。


其三


其三是我们在学习经方时,千万不可以自以为是,根据临床得出来的经验是,经方的用量比例严谨之至,而且只要对症就会效如桴鼓,初学者学习经方其实只要照原方来治病,效果就会出奇的好,但是如果医者还不明白经方中药物何意,为什么要用这味药,我不建议你随便的改动仲景方,如果改动之后,效果很有可能会变差,致使患者疾病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应该学到的第三种教训。

此篇文章中的医案出自于贺学泽先生所主编的《医林误案》,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可以在这本书中吸取过往医家的经验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大青龙汤   伤寒论   船家   医家   麻黄   医者   引以为戒   方子   阳气   慢条斯理   名医   病情   病人   患者   教训   儿子   案例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