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中药吗?你会吃中药吗?中药使用方法及各项禁忌

你吃过中药吗?你会吃中药吗?中药使用方法及各项禁忌

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几千年来和疾病做抗争的经验总结,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流传最广的就是中医的“汤药”。何为“汤药”?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合适的药品饮片来组方,将药品置于水中,经“武火”、“文火”熬制所得的汤汁。

有人说了,这还不简单吗?不就是放到锅里加水然后上锅煮就可以了吗。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理解,这样煎煮出来的中药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还会耽误患者的病情,以至于患者产生中医“无效”论。即使有些患者细心的去咨询医生,也会因为时间或者经验的原因得不到满意的回答,甚至有了不问不清楚,越问越糊涂的现象。现在小编就将做年来从事临床药师的一些经验列出来,以便于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

一、方剂规范

第一步就是要看医生开出的处方,在医生的处方里会有治疗疾病使用的中药饮片名称,细心的患者会发现在某一味药材或者几味药材后面会带有特殊的标注,如: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等。这些是什么呢?告诉你,这些是这种药物在煎煮时的注意事项。具体解释是。

1.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2.后下: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使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3. 包煎:①花粉类药物,如粉花粉、蒲黄;细小种籽类药物,如葶苈子;药物细粉,如青黛等等均应包煎;②对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③对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采取包煎,可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4. 烊化冲入:对于一些黏性大的胶类或糖类,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如若混煎,会导致药液的黏性大,影响其他成分的溶出,胶亦受一定损失。

现在的医院一般都是采用电子处方,患者一般见不到医生的处方签,这时候就要注意在取药的时候药剂师的叮嘱了,药剂师在调配处方时,会根据医生的标注或通用规则,对药物进行处理并告知患者。

二、准备工具

患者将药物取回并标注清楚有无特殊处理,这时候就要准备煎药的工具了,如下:

你吃过中药吗?你会吃中药吗?中药使用方法及各项禁忌

煎药器材

1.砂锅。煎药首选的是砂锅,因为砂锅具有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质量高的优点。锅体要深,大小要稍大一点,锅盖要以稍高一些为宜。中药饮片在锅内浸泡的水必须漫过饮片,而且要留有余地,这样有利于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不至于溢出,损失药效。砂锅因为质地原因会出现渗水现象,解决的办法是用新买的砂锅煮粥,煮粥过程中碎裂的食物会将砂锅的空隙填满,就不会出现渗液的问题了。

2.搪瓷盆。搪瓷盆是现在很常见的工具,样式新颖、便宜耐用,很多人用来煎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每次煎药以前一定要检查内壁是否有破损情况,表面镀瓷是否脱落,如果有这种盆一定不能用来煎药(原因见下文)。搪瓷盆壁薄、导热快,要控制好温度,以免出现糊锅的现象。

3.电动煎药锅。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没有时间认真仔细的煎药,现在有一种电动煎药锅,全自动温控,可保证煎药时间及温度,使用方便,缺点是价格较贵,除了能煎药,别的功能很少或者没有。

4.电饭锅等金属材制锅。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提高,金属质地越来越单一,而且分子结构相对以前的技术更加的区域稳定,如果实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材质单一的金属质锅来煎药。

以上是现在常见,人们经常选择的煎药器具,绝大部分人都是从以上选择的,下面我们就不能选择的材质加以叙述。

煎药禁用器具:中药饮片大部分要经过长时间煎煮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对温度、时间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所以金属制品如生铁、生铝、锡制品等,一般禁止作为煎药器具的。原因是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金属中的不稳定分子结构会析出,与中药材中的鞣酸产生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鞣酸铁、鞣酸盐等物质,致使改变药材的药性,使其失去疗效甚至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还要准备一个过滤用的滤网,材质也要选择非金属、耐高温材质,以棉、麻为优,用来过滤煎好的药液。

三、煎药

你吃过中药吗?你会吃中药吗?中药使用方法及各项禁忌

浸泡与煎汁

1.浸泡。中药饮片要用冷水浸泡,加水量要保证将药材全部浸过为准,浸泡时间为10-30分钟,不宜过长。注意有些药材遇水会产生膨胀,体积增大,不利于煎药。如果水分被药材吸收可在加热时适当添水,以超出药材1-2cm为宜。

2.加热。先武后文,先用大火熬制,使药液尽快沸腾,沸腾5分钟后改用小火慢慢熬制,煎药时要将盖子盖上, 避免有效成分的过分挥发。

3.次数。中药在煎汁过程一般是分两次完成的,称为“头煎”和“二煎”,头煎时间略长占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二煎占三分之一。

3.时间。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简单来说就是治疗感冒、鼻炎、发汗、退烧的要不宜久煎,保持在10-15即可。

4.药量。将两次煎好的中药混合成一碗,总量为250毫升左右即可,量不宜过大以免增加患者的负担。注意外用药剂的计量不在此列,如外洗剂、熏蒸剂等。

四、服药

你吃过中药吗?你会吃中药吗?中药使用方法及各项禁忌

中药汤剂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亦如此,以增强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服用方法

中药一般服法是一付汤药每天分两次温服,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但根据病情,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一天需服几次,有的又可以煎汤来代替茶饮。具体服用方法介绍如下:

1.温服: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

2.热服: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3.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

4.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药等。

5.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

此外,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见效了就要立即停药,千万不要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损伤人体正气。

五、服药禁忌

你吃过中药吗?你会吃中药吗?中药使用方法及各项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

很多病人都容易忽略服药后的调养和护理,其实服药后的调养和护理也很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着药效,而且关系到病体的康复。

1.饮食宜忌:一是疾病对饮食的宜忌,如水肿病宜少食盐,消渴病宜忌糖等。另一方面,是药物对饮食的宜忌,如含地黄的方药,应忌食萝卜;有土茯苓的忌茶叶;服荆芥时宜忌河豚与无鳞鱼等。总之,服药期间忌食肉蛋鱼虾等发物和葱、椒、姜、蒜等辛辣刺激性调味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2.情志调护: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因情绪刺激有碍于机体的运化及调整,加重脏腑的负担。比如忧思伤脾,大怒伤肝,大喜伤心,惊恐伤肾等。

3.特别调护:一般服用治疗伤风感冒等解表药时,服药后应服用热粥一碗,以达到服药后微微出汗为最佳效果。服用泻下药后,应注意饮食,不宜进食生冷油腻以及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另外,服药出汗后要注意避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然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出来的一些中药从煎药到服药的方法和禁忌,希望此篇文章对正在使用中药或者即将使用中药的患者带来一定的帮助。如果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和禁忌,请在评论区加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中药   目的   汤药   药液   药性   砂锅   饭前   药效   处方   使用方法   药材   饭后   病情   禁忌   药物   患者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