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血的教训,60例中医事故总结,临床事故报道

就现在的医患关系来说,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医学报道里绝大多数都是出现的都是正能量的新闻,就是偶尔出现负面消息也大多数是西医方面的,难道真的像某些无良商家宣传的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纯天然绿色治疗?如果真是这样就不用上5年医学院,毕业后到了医院,在经过临床3年的规培才能做一名普通的管床医生了。实话实说因为个体差异医疗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临床上只能最大程度的减小概率,你要记住每一名医生都是宣誓过的,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一定会比别人承担的更多,我见过因为患者治疗无效死亡躲到无人角落放声痛哭的,也见过一次手术失误终身不敢再拿起手术刀最后黯然辞职的。没有医德的医生毕竟是极少数的,还希望大家对医生这个职业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说了这么多就是因为能让大家相信医院,相信医生。

记住血的教训,60例中医事故总结,临床事故报道

新闻中,报道临床失误较少,成功的经验固然有利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建立患者的信心,但是失败的教训亦不容忽视,它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也有裨益。为确保治疗用药安全,更好发挥中医中药治疗效果,现对中医临床出现过的一些病理进行梳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中医。

记住血的教训,60例中医事故总结,临床事故报道

1、针灸误治。

针刺引起死亡病例:治疗肺结核与心脏病患者,金针由胸腹部隔衣扎入,刺穿心脏引起死亡。

针刺精神病患者的风府穴,导致延髓内出血,损及生命中枢而死亡。针刺头痛患者,医师以两枚长约4.5cm之针隔衣自两侧肩峰中点刺入,刺破胸膜脏层,空气进入胸腔,发生两侧气胸,窒息而死。

针刺胸部穴位后引起气胸和血气胸:针刺患者身柱、膈俞、膈关、曲池、陶道、肺俞、天宗、太渊等穴,针后即感呼吸困难、气喘等症。针刺落枕患者,取风池、肩井等穴引起左侧外伤性血气胸。

针刺引起肋间动脉大出血:针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用三棱针直刺患处,伤及肋间动脉,引起大出血。针刺引起创伤性颈总动脉瘤:因“嗓子痛”,针刺右颈部,针后即起一蚕豆大小的肿块,逐渐增大,疼痛发胀,呼吸窘迫,下咽困难,口流唾液,被诊断为创伤性右颈总动脉瘤。

针刺伤及腹腔脏器,引起大出血:因左上腹肿块,而针刺左上腹部,引起脾破裂。因上腹痛及胃病,针刺“肾区”及中脘等穴,针刺过深伤及肾脏,引起内出血。因右上腹反复疼痛,对期门、日月、不容等穴位施行针刺,引起胆囊穿孔所致的胆汁性腹膜炎。因右侧腹股沟疝,对膀耽两侧、两下腹及上腹正中部等腹部10个穴位进行针刺,引起腹膜炎。

教训针刺治疗事故大都由医生不熟悉经穴的解剖部位,针刺过深所致,也有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没有恪守职业道德。为此,针灸医生要熟记针灸书籍中有关禁针禁灸的穴位以及严格按照规定进针,掌握好穴位刺入的深度。在胸腹部及背部行针刺时应特别小心注意针刺深度和刺入角度。不要因怕麻烦或炫耀自己本领而隔衣进针,这样既看不清针刺的确切部位,若一不慎即会误刺重要脏器而发生事故,也不符合临床无菌操作的要求。由于度量衡的古今差异,医生要有历史的观点,对古代文献记载的度量衡要进行严格换算。医生援用古代方剂或针刺穴位时,其剂量和针刺深度要按当代标准折算,尤其是明代以前的度量衡与当代相差很大。若按图索骥,鲜有不出事者。

记住血的教训,60例中医事故总结,临床事故报道

2、药物中毒致死

服食大量桃仁致死:患者晚饭后,两次吃炒熟的桃仁,每次几十枚。服后即头痛头晕,强度抽痉,两眼上翻,牙关紧闭,不省人事,四肢强直,阵发性痉挛性抽痉,两手握拳等症状。抢救无效而死亡。

服食斑蝥中毒致死:患者用黄酒灌下斑蝥5钱(约15g),不到两分钟即开始烦躁、打滚,大喊其口内烧痛及腹部绞痛,进而呕吐,开始为已消化之食物,继之为鲜红血水,吐出之物溅于患者胸前皮肤及其父手臂上,即起水泡,灼痛甚著。后因极度痉挛及虚脱而死。此外,也有报道用斑蝥3只(约100mg)外用,而出现患处灼痛,头昏,大汗淋滴,心慌腹痛等严重中毒症状者。其它杂志亦有斑蝥外用致死的报道。

记住血的教训,60例中医事故总结,临床事故报道

服用过量生乌头致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一次用生乌头七两(约220g),服后即发生吐泻,全身出冷汗,昏迷不省,面色苍白,经医院急救无效而死。此外,也有服用含川乌量达2两(约60g)的乌头验方约10秒即发生中毒反应的报道。

服用蟾蜍过量致死:两患者分别将蟾蜍1只加油盐炒食或焙干研末一次服下,4小时后,突感胸部紧迫闷胀,流涎、恶心、腹痛、心悸加重,旋即呕吐,吐出胃内容物,不能坐卧,取膝胸卧式,极度烦躁,气促肢冷,眼球固定,面色苍白,不能语言,抢救无效死亡。

甜瓜蒂中毒致死:患者服用甜瓜蒂约50g水煎剂,10分钟后呕吐,初为粘液、水、食物,继而吐绿水、血水,呕吐频繁,总量达100ml。经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从服药到死亡,前后仅17小时。也有经过抢救,经治25日方才出院的报道。

记住血的教训,60例中医事故总结,临床事故报道

马钱子中毒致死:患者服用主要为马钱子的复方中药散剂,早、午、晚各服1包,每包为1.7~2.35g,服至第5包后半小时,出现意识不清,牙关紧闭,继而出现阵发性抽搐,抢救无效死亡。亦有误服马钱子约1g,1小时后发现患儿已神志不清,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严重中毒症状者。

苦楝根皮中毒致死:为驱虫而服用30g苦楝根皮煎剂,服后不久,患儿面部潮红,呈醉酒样,继而出现脸色发白,呼吸困难,发钳,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抑制症状,最终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也有为驱虫或中断妊娠而服用苦楝根皮(或苦楝根皮片剂),而致严重中毒的报道。

误食苍耳子中毒致死:儿童无知采集野果时将苍耳子烧热作为零食吃而中毒。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心里发烧、腹胀、恶心呕吐,继则呈昏迷状态,抢救不及而死亡。

鱼胆中毒死亡:死者大都误信鱼胆能“明目”而服食,一般在服后2~3小时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最后大都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药物中毒致死绝大多数属于过量服用剧毒药物所致;大量服食桃仁致死案,确属过量服用所致,亦与桃仁浸泡不够有关(去皮,用清水浸泡数天,一天换数次清水)。鱼胆中毒死亡则属误信民间传闻;误食苍耳子中毒致死案和苦楝根皮中毒致死案提醒医生,即使开非剧毒药物处方时,也要严格遵守药量规定和综合考虑病人体质。加强中医药各个环节的行业道德修养,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专业素养,重视药物生产、炮制、煎煮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和技术监督,这样才能杜绝在这些环节的出错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记住血的教训,60例中医事故总结,临床事故报道

3、辨证失误

血证误治:患者有胃溃疡出血病史,因续发吐血而就诊。医生忽视了病人患病已久,胃阴大伤,而臆断为肝气犯胃,离经之血乘肝气上逆而发生吐血,即以祛瘀清肝佐以宁血理气为治,而导致胃穿孔续发腹膜炎。

骨伤内治失误:一患者本为脾气不足,复因骨折而气血受损,本应活血化瘀、健脾理气,却误投凉血化瘀之剂,而使病情久无好转,后改投温中健脾通滞而取效。另一骨折患者,腰背肿痛,腹中胀急,大便秘结,面色萎黄,舌淡白,苔薄黄,脉弦大。拟行滞破血、逐瘀通便,病情加剧,后仿黄龙汤意,于通下剂中加入红参、当归扶正,桔梗开肺气而通肠胃而获效。骨伤内治,医者每多忽视;或拘于伤科三期用药规律,必行活血化痛之剂,致失治误伤,伤情加重,变证迭出者屡见不鲜。因此,骨伤内治,必要审慎,详细辨证,毋忘整体。

这里的病例70%以上都是在一些所谓的中医诊所,或者祖传中医哪里就医时发生的,中医学是非常严谨认真的,有着完整的理论基础,不是单单看了几本医术就可以做一个好的医生,在这里奉劝大家还是去正规的中医医院就诊,以免单位病情。敬请关注更多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瓜蒂   马钱子   苍耳子   斑蝥   乌头   中医   桃仁   度量衡   穴位   针刺   症状   药物   患者   教训   事故   医生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