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多是“拖”出来的,一旦出现5个症状,及时就医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的,不仅是人们的幸福感,还有——脑梗。脑梗属于中风,也叫"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比较高。

脑梗,直接点说,就是脑部血管发生堵塞,脑部组织营养跟不上,继而发病。

中风多是“拖”出来的,一旦出现5个症状,及时就医

临床上,血管堵塞不足50%时,人体并无明显不适;但当堵塞超过50%时,身体会出现症状,但对人体已经构成了巨大"威胁"。

中风多是"拖"出来的,一旦出现5个症状,及时就医

1、连续2天,持续头疼;

2、一过性头晕,眼前发黑;

3、短暂性肢体麻木;

4、一过性语言障碍、吞咽困难;

5、一过性视物不清。

中风多是“拖”出来的,一旦出现5个症状,及时就医

为何"中风"越来越多?3样食物再吃,血管可能会"堵死"

食物一:榨菜、咸鸡蛋类高盐食物

榨菜、咸鸡蛋类高盐食物,很多中老年人都会做,而且风味甚佳,因此,不知不觉也就吃的多一些。

但是,确诊有高血压、脑梗等疾病后,一定要少吃。

因为,过量的盐进入人体后,会增加血红细胞的浓度,继而,血管内水分就会增加,造成血流量增大,引发脑中风。

中风多是“拖”出来的,一旦出现5个症状,及时就医

食物二:肥肉、油炸类高脂肪食物

这种食物,可以说是血管健康的"杀手"。

容易使脂肪在体内堆积,不能代谢出来,就会促使身体内脂肪量增多,甚至堆积在肝脏、血管等处,容易导致脂质代谢出现异常,增加斑块的形成。

同时,还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严重可堵塞血管。

中风多是“拖”出来的,一旦出现5个症状,及时就医

食物三:甜点、瓶装饮料类高糖食物

甜点、瓶装饮料类高糖食物,是很多年轻人的最爱,俗话说"年轻时不养生,老了养医生"。

确诊脑梗后,糖的摄入也要控制,尤其是"隐性"含糖食物,一定要注意。

打个比方,一瓶饮料,其含糖量是超过每天正常人摄取量的标准(不超过25克)。

有很多人一天不止一瓶饮料,这样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还会促使血管紧张度增加,使血压升高;同时还会引发肥胖。

中风多是“拖”出来的,一旦出现5个症状,及时就医

有研究发现,若每天饮用含糖饮料1到2杯,增加中风的风险为16%。

确诊脑梗后,做好4件事,可预防病情加重!

第1件:补充槲皮素

来源:生命之果

槲皮素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重要元素,对人体有降血压、血脂、增强血管抵抗力的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清血液垃圾、扩张动脉,预防心梗、脑梗等血管病。

中风多是“拖”出来的,一旦出现5个症状,及时就医

增加摄入槲皮素,可以显著抑制恶性细胞生长,减少血液垃圾在血管中沉积,起到防血栓、平衡血管环境,预防慢性疾病的作用,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补充。

研究表明,生命之果是目前世界上所知含槲皮素最高的食物,槲皮素含量可达68%以上。每天温水泡服6-8粒生命之果,即可满足身体对槲皮素的需求。

第2件:保持好心情,最好别生气

不管得了什么病,保持良好的心情,是病情好转的重点。

中风多是“拖”出来的,一旦出现5个症状,及时就医

确诊脑梗后,每天都要保持好心情,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想得开。

要知道,生气会使心跳较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严重可使病情恶化,发生急性脑卒中。

此外,保证良好睡眠也很重要。睡眠质量差,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衰老加速等表现,对脑血管也有一定损伤,对病情控制不利。

第3件:坚持适量的运动

有句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

中风多是“拖”出来的,一旦出现5个症状,及时就医

确诊脑梗后,在可行的范围内,也要坚持适量的运动。

经常运动,可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还有助于促进血管内废物排出,增强血管弹性,有助于控制体重。

此外,对高血压者,要控制好"度",考虑身体情况,不要做超过自己承受不了的运动,可做些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

第4件:规律监测相关指标,定期复查

确诊脑梗后,身体的一些指标会异常,根据自身病情,规律监测相关指标,如血压、血糖,尤其在天气变化、药物调整期间,最好每天进行监测和记录。

定期复查,与医生进行沟通,将自己身体变化等情况反馈给医生。遵医嘱服用降压药、降脂药等,尽可能将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或理想的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糖食   范围内   高血压   榨菜   脑部   病情   血管   症状   血压   饮料   食物   人体   指标   身体   医生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