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河忆——割芦苇

作者 马占顺

岑河忆——割芦苇

记得那年深秋的一天,岑河中学全体学生们按班集合面向"主席台",

站在学校的操场上。不太大的"台台儿"上出现了当年红极一时的校"贫宣队"的代表,他带着口音对学生们做了简短的动员:学校为了筹集经费,扩建校园,准备收割芦苇作为烧砖用柴。要求全体同学第二天带上干粮和水、拿上镰刀、穿好球鞋以防芦苇根扎脚。

岑河忆——割芦苇

由于我住校,回不了家,收割芦苇的镰刀自然就是班里的其他同学从自家给带来,借给我用。

同学给带来的那把镰刀把子长长的,手把上早已磨的黑里透亮,手把的前头镶着那片镰刀,刀面由厚见薄,在手上轻轻的一试就感到刀刃磨的很锋利,刀面磨的也很亮。木头的刀把把刀面镶着很结实。

那个年代我拿着这把镰刀丝毫没有感到这镰刀还像个"弯弯的月亮"那么美,也不懂得还蕴藏了什么。只是觉得这镰刀的沉重、感觉到一番繁重的体力劳动就在眼前。

岑河忆——割芦苇

第二天一早学校的领导、老师们带着全体学生开赴到一块芦苇地,收割芦苇。

当我随着班里的队伍赶到那一片芦苇滩时,只见高大的芦苇黄黄的,一棵棵芦苇长在滩涂上,当时还真没有感到它们挺拔的美丽,也不知道吟诗作句记录下那芦苇的高大、更没想写写同学们干活的冲天豪气。

现在没事了在想:那簇拥在一起,那根连着根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的芦穗,就像一支支饱蘸诗情的妙笔,流淌着深深地的神韵,把整个湿地装点的如诗如画。

当时在芦苇丛里不时地听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鸟儿们,亮着自己的歌喉唱着原生态的"歌曲",好像永不停歇一样;也看到不远处的湖水里一群群野鸭、一对对大雁……,在湖面上嬉戏,在滩涂里舞蹈。它们或追逐游玩、或观赏风景、或水中觅食,好一派热闹景象。肚皮泛白的水鸟们不停地飞起、降落,降落、飞起。让我看的犹如滑翔机一般真实、美丽。

等待所有的学生都到来以后,学校又是按着班级划好了地界,大家开始挥舞着手中的镰刀,面向芦苇收割起来。

岑河忆——割芦苇

在同学的帮教下开镰一试,我手中的那把略显沧桑的镰刀还真快,那刀面都被岁月的时光磨的窄窄的了,可见它的辉煌早已留在庄稼人的心中。我心想这可是同学们借给我的啊!他肯定知道我这个城里来的孩子还没有使用过镰刀,把自己家里最好使的一把镰刀拿来借给我,尽管刚开始还不习惯。

学校里能干的同学们还真不少,不一会儿,身后面就倒下一大片的芦苇。

我记得比我高一年级,个头不太高的一位男生,紧绷在身上红色的“跨栏”背心,透着 黝黑的肤色、健壮的胸肌撑出他的美丽,他身体壮实的跟一头牛似的,他"唰唰唰"一路领先的劲头吸引了不少女生们的眼球。抬头望望这个遥远的“红点”,我这位体弱者只好跟老牛拉了辆破车一样,慢慢腾腾的跟在后面。

岑河忆——割芦苇

……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一片芦苇不只是提供了我结识大自然的美景,也摇曳着我的多少情思啊。

你看一片片起伏的芦苇,其实就是心潮的激荡。黄黄的叶片虽然略显苍老,但从青叶过度到黄叶毕竟还是那样柔滑。一棵棵虽已发黄,但还是顶天立地的芦苇,竟然承担起了世界给予它所有的负荷。

现在,我见到大院里的芦苇,真的感觉它们在明媚的春光里,万头攒动的急切地想穿透枯枝败叶,好像不甘落后地争春夺绿,几日不见,便会窜得老高。到了盛夏的当日,繁茂成荫的芦苇长满水面,整个湿地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清风吹过,绿波荡漾,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

在这里,但愿我们这些曾在岑河中学收割过芦苇的年轻人,遐想多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青叶   芦苇   滩涂   手把   飞起   万头攒动   枯枝败叶   庄稼人   镰刀   湿地   班里   高大   河中   美丽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