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过去分地位,有三六九等,现在则分阶层,有三个,你是那一层

自古就有将人分成“三教九流”,“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东汉的史学家班固,他把人类分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后来就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人是过去分地位,有三六九等,现在则分阶层,有三个,你是那一层

自由平等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但要想真正实现却是很难,社会就像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要想保持相对稳定,就需要不同阶层的人,人群就像“金字塔”,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层次。现实社会中,物质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治地位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人的社会阶层。身处不同层次的人格局大小差别很大,处底层是“井底之蛙坐井观天”,处中层处处是风景,最好在高层,处高层则“一览众山小”。

社会上有三个层次的人,或者说三等人:第三层次、下等人,讲是非,专论是非对错;第二层次、中等人,谈问题,一心解决问题;第一层次、上等人,论格局,格局决定成就。

下等人,讲是非,专论是非对错

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作为既穷又愚的一类人,不乏善良之辈,但贫穷限制了想象,谈问题深度不够,论格局高度不够,于是就专论人的是非,最擅长羡慕嫉妒恨。这类人是“你可以过的好,但一定不能比我好”,他们从不关注问题本身,喜欢凭借内心的臆测给别人下结论,站在道德和人品的制高点上去批判别人,以传统世俗观念为依据,去非议别人,总认为自己是教师爷,自己遇到困难总是怨天尤人,怪命运不济。看不惯一个人,就否定这个人,他做的一切都是不对的,“讨厌和尚恨及袈裟。”这类人自尊心极强,死要面子活受罪,他们脆弱而敏感,有强烈的虚荣心和补偿心理,越失败就越要面子,很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急需获得别人外在的称赞和认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以群居,物以类分,这类人喜欢“对人不对事”。

中等人,谈问题,一心解决问题

处在中层的人,既理性又接地气,作为中产阶级,经历了底层的历练,实现了阶层的跨越,已经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在潜意识里开始远离各种是非对错。对小是小非已经不看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因为他们有了更大的追求,兴趣和爱好改变了,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定位,不再为“几两碎银”而折腰,很在乎的是理想信念价值观,不再愿意与“粗俗者”为伍,希望结交上等人。他们处理问题更加理性,不再情绪化,不再梦想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更加重视现实,就事论事,围绕实际解决问题,做自己的事让别人说去。中等人喜欢“对事不对人,做事踏实努力。恒产者有恒心,有责任心和操守,理性大于感性。

上等人,论格局,格局决定成就

高度不够,看到的都是问题;格局太小,纠结的都是鸡毛蒜皮。格局大的人则擅长看淡危机,在积极的尝试中逢凶化吉;格局小的人习惯于放大困难,在无尽的抱怨中作茧自缚。

上等人大多是智慧者,站的高、看的远,成就最大,掌握大部分的社会资源,拥有的财富最多、政治地位最高,他们擅长知微见彰由此知彼,由里而外,有近向远,喜欢总结归纳推理,所以总能有一般到大同,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他们更有战略眼光,更看重趋势、规划、结果,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更注重谋划全局,关注系统性、全局性、终结性。

山不畏其高,高者为峰,高是一个人的格局;

水不畏其低,低者成渊,低是一个人的姿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格局的人自信而豪放,既像山一样高远,又像水一样无形,收放自如,情绪自控,做大事成大业。

人是过去分地位,有三六九等,现在则分阶层,有三个,你是那一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儒教   阶层   道教   儒家   专论   中层   对错   底层   格局   是非   理性   层次   地位   成就   喜欢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