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超2000年,常被误认为萝卜,现成我国出口名蔬,常做成腌菜

种植超2000年,常被误认为萝卜,现成我国出口名蔬,常做成腌菜

在中国的民间,萝卜一直有着“十月萝卜赛人参”的说法,是故,萝卜也被称为“小人参”。

清朝的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浚,在他所写的《植物名实考》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萝卜在北京居民心目中的地位。


“冬飚撼壁,围炉永夜,煤焰烛窗,口鼻炱黑。忽闻门外有萝卜赛梨者,无论贫富髦雅,奔走购之,唯恐其越街过巷也”。

种植超2000年,常被误认为萝卜,现成我国出口名蔬,常做成腌菜

如此可见,萝卜在饮食界中的地位。

而今天要谈论的主角却并非萝卜,而是与萝卜十分相似的食物


它同样也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了2000年之久,因为外形肖似萝卜,时常被人们误认。现在,它作为我国的出口名蔬被世界人民所熟知,经常被大家做成腌菜。

种植超2000年,常被误认为萝卜,现成我国出口名蔬,常做成腌菜

这菜就是盘菜

其实盘菜并非它的本名,它真正的学名叫做芜菁,亦或者蔓菁,而类似于“盘菜、大头菜、诸葛菜、圆根”等名讳,都是它的别称。


芜菁的原产地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外高加索等地中海沿岸一带,而它具体在何时被我国先辈们发现已经无从考证。但在先秦的儒家经典——《尚书·禹贡》中已有相关记载:“包匦菁茅。”其中提到的“菁”,便指的是“蔓菁”,即“芜菁”。

种植超2000年,常被误认为萝卜,现成我国出口名蔬,常做成腌菜

《后汉书·桓帝纪》中曾记载:在公元154年(即永兴二年六月),蝗灾肆虐,于是汉桓帝诏曰:“蝗灾危害,畦水变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其令所伤郡国皆种芜箐,以助人食。”

由此可见,在东汉时期,芜菁已经被普遍种植。


芜菁作为早期便已存在的美食佳肴,自然逃不出“大吃货苏东坡”的“魔嘴”,甚至,苏东坡还借由此物,做出了知名的“东坡羹”,并在《东坡羹颂》中详细介绍了这道美食:“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瓷碗,下菜汤中……”

种植超2000年,常被误认为萝卜,现成我国出口名蔬,常做成腌菜

至于为何在后世,芜菁会被称为“诸葛菜”,这有得归功于另一个传闻了。

话说诸葛亮在带领蜀军征战期间,曾让麾下的将士们种植芜菁,并列举了这样做的六个好处。


“诸葛所止,令兵士独种蔓箐者,取其才出甲者生啖,一也;叶舒可煮食,二也;久居随以滋长,三也;弃去不惜,四也;回则易寻而采之,五也;冬有根可食,六也;比诸蔬菜,其利不亦薄乎?”

种植超2000年,常被误认为萝卜,现成我国出口名蔬,常做成腌菜

其实,芜菁不止长得像萝卜,食用它的功效也与萝卜有些相似。

在《医林纂要》中便对其有相关注解:“利水解热,下气宽中,功用略同萝卜。”


而除此之外,芜菁还有什么功效呢?

中医中有很多关于芜菁的相关记载。

种植超2000年,常被误认为萝卜,现成我国出口名蔬,常做成腌菜

诸如“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卷》中提到:“(芜菁)主消风热毒肿。”后又专门提点:“不可多食,令人气胀。”

元朝医学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讲述:“温中益气,去心腹冷痛。”

种植超2000年,常被误认为萝卜,现成我国出口名蔬,常做成腌菜

而在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和探索之后,发现盘菜还有着抗衰老、抗肿瘤的养生功效。

其实,现在我们经常买到的咸菜、榨菜中,就经常会遇到盘菜,笔者这里叫它“大头菜”的人更多。


只是经过加工后,大家无法将其辨认出来。

盘菜如今是我国的出口名蔬,与大家的生活也紧密相连,但是知道它真名是“芜菁”,以及它背后的典故的人却很少。


在中国,很多菜的背后,都是一个又一个鲜活又绚烂的故事。

种植超2000年,常被误认为萝卜,现成我国出口名蔬,常做成腌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后汉书   阿富汗   东坡   芜菁   萝卜   永兴   儒家   巴基斯坦   蝗灾   生油   大头菜   腌菜   人参   诸葛   中国   功效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