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战国)老子-(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

道德经(战国)老子-(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繟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勇于无所顾忌,则充满凶险;勇于不无所顾忌,则稳妥灵活。这两种方式有的得利,有的受害,自然环境所厌弃的,谁知道它的缘故?因此,圣人从事于任何事务都要作充分的审慎犹豫。最好的行进方式应是:不犟执抗争却善于取胜,不强颁立言却广有响应,不大声疾呼而人们却共赴其事,从容坦然却自有筹谋。完善的涵摄之网的覆盖范围无比广大,虽疏若无有,但没有事物从中漏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我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鲜有不伤其手者矣。

【译文】

人民都已经不怕死了,为什么还要拿死来恐吓他们呢?像那些想要让人民恒常怕死,稍有出格者就随意抓来杀掉的政策,哪个能无所顾忌地强硬坚持呢?要知道,自然会有一种汰劣机制来司杀,俎代这汰劣机制而妄动杀戒,那就像俎代高明的木匠砍木头。俎代高明的木匠砍木头,是很少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人民之所以遭受饥荒,是由于统治者吞食的赋税太多,所以才遭受饥荒。人民之所以难以被治理,是由于统治者太过贪求功名,所以才难以被治理。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自奉过奢而搜刮过甚,所以才冒死轻生。只有不以人民生计的危及作为前提而作为的人君,才是真正擅长于善养自己的生命的人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道德经   自来   漏失   天网恢恢   赋税   大声疾呼   砍伤   饥荒   木匠   无所顾忌   译文   统治者   圣人   战国   木头   老子   机制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